東川中學

東川中學

東川中學是位於青海省門源縣東川鎮的一所中學。

東川中學建校早,文化基礎好,在門源縣基層中學中,是一所實際力量雄厚的學校,其前身可追溯到清朝道光年間(1821-1850)"大孔家私塾",至今有170多年的歷史。自清朝道光年間(1820-1850)所謂"大孔家"落戶此地後,辦起了一所私塾國小。當時學生1-3名,教師1名。民國八年(1919)"關帝廟"在孔家莊修建竣工,眾人商議借用"關帝廟"辦起了初學堂,先生一名,學生四十多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川中學
  • 創辦時間:民國十八年
  • 所屬地區:青海省門源縣東川鎮
  • 現任校長:馬生良
概括,校長介紹,校長的寄語,

概括

民國十八年,該校得到縣府的支持,從此民辦公助,決定命名為"孔家莊中學民國國小",民國三十一年,由縣上決定該校命名為完全國小,設一至六年級,學生來自仙米、克圖,勝利等地區,總計學生120-140名,改為"永翠鄉中心學校"。1954年由上級拔款擴建該校,以"關帝廟"為主,向西擴建,人們稱之為"洋學堂",學生增加到200多名,縣上決定該校為"戴帽中學",重新拔款修建,中小學生總計三百名,教師15名。1979年9月起,中國小分了家,中學由仙米中學、克圖中學合併,這時學校設有三個年級5個教學班,學生300多名。學校逐漸完善了規章制度,走上了正規化教學,質量穩步上升。1982年被評為海北州教育系統先進集體;1983年9月在校附設"農中班",學員在縣內招生錄取,學生髮展到400多名。
88年被評為門源縣教育系統先進單位,併到此召開教育教學研究現場會。87-88年上級拔款再擴修,2年間該校90名學生被中等專業學校錄取。89年6月,全縣中學生運動會在此召開,該校獲團體總分第一名。到92年該校已有三個年級12個教學班、學生500多名,教職工50名,學校在狠抓教書育人的前提下,治理髒、亂、差,師生共同植樹造林、種花種草,改變了學校面貌。當年又被評為鄉、縣、州教育系統先進集體,89-92年考入中專的學生有88名,至93年該校有黨支部、團支部、教工會、校委會、,總務和教務、語文、英、數、理化、政史。音體美教研組,健全了學校組織,分工明確,各司其職,校風校貌大有改變。98年被定為"國家貧困地區義教工程項目"學校,經多方集資,修建了"逸夫教學樓",擴大了教學規模,改善了辦學條件。
2000年"義教"工程配套圖書10035冊,加之義教工程和縣上主管部門配套了先進的電教設備,體育器材、實驗用品,擁有了電教室、實驗室、圖書室、活動室,使該校的辦學條件有了很大的改觀。時至今日,該校已初具現代化辦學規模,正以嶄新的姿態屹立在門源東部。目前,該校共設18個教學班,共有學生882名,其中少數民族學生400多名,占45%左右,住校生占41%左右,現有教職工46名,其中專任教師44名、女教師 16名;中共黨員 11人;本科學歷5名,專科學歷36名,現已達到規定學歷的教師41名,占教師總數的91.l%。二十多名教師正在以不同的形式進修本科。該校占地面積33333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4297.87平方米。
東川中學,自建校至今,教學質量一直走在全縣前列,當地人均稱該校是"人傑地靈、精英輩出"的好地方,八十年代至今,該校向中等專業學校輸送學生300餘名,也向社會輸送了一大批優秀的勞動力,為當地的政治、經濟、文化、農業、財政、稅務、教育、衛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目前該校正以它不可估量的存在價值努力強化管理,不斷吸取先進的教學方法,積極地投入到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行列中去,為更多地培養出不同角度、不同層次的人才而奮鬥著。

校長介紹

馬生良,男,回族,1964年3月生。門源縣東川中學校長兼黨支部書記。畢業於青海師範大學中文系,自1985年7月參加工作以來,他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十多年如一日,勤奮耕耘,曾多次在全縣講課比賽和全縣教學質量統測中獲獎。所撰寫論文多次在國家級刊物上發表並獲獎。自擔任東川中學校長以來,他以身作則,嚴於律己,在學校管理上,充分發揚民主,堅持“依法治校,民主管理,愛校如家”的辦學方針;工作上“嚴”字當頭,“細”字把關,“實”字保證,“新”字帶路,使學校管理日趨正規完善,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他本人也被評為2002年度縣級優秀教師,州級先進教育工作者。

校長的寄語

?>比爾·蓋茨曾經說過:“明天的網際網路就像空氣一樣,人們的生活離不開它”。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以網路文明為標誌的高科技時代,網路不僅給第一、二、三產業帶來了深刻的技術革命,同時也極大的改變著人們的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而當今教育信息資源的網路性和多樣性,為課堂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多樣化提供了可能,強大的信息資源庫為教育的新觀念、新理論、新手段提供了理論和實踐上的支持,成為中學教學改革的助力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