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山(福建省安溪縣東山村)

東山(福建省安溪縣東山村)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安溪縣東山村,隸屬於福建省泉州安溪縣長坑鄉雲二村,轄3個自然村落(東山,蘇塘西山)之一。

基本介紹

村情概況,交通位置,人口土地,古築遺產,基礎設施,茶葉發展,招商引資,社會事業,黨政建設,

村情概況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安溪縣東山村村民主要為林姓。由永春縣福鼎厚坪林興傑,遷入肇基。
東山自然村落居住著林氏一姓,祖先由大田梓溪林戴惠的第四子林肇福,由梓溪移居永春縣福鼎井頭。林肇福的五世孫林七六移居福鼎厚坪。林戴惠四子林肇福的七世孫林興傑,由永春福鼎厚坪遷入安溪縣還集寨東山(今長坑鄉雲二村)肇基。
林戴惠四子林肇福的七世孫林興傑,由永春福鼎厚坪遷入安溪縣還集寨東山(今長坑鄉雲二村)肇基。(林興傑公的後裔有分為東山和西山,蘇塘),系春福鼎厚坪林氏始祖林興傑。
林興傑公的三世孫德山公開基(長坑鄉雲二村的西山和蘇塘)

交通位置

西山自然村落系泉州市安溪縣長坑鄉雲二村,位於安溪縣西南部,距縣城約65公里,東與青苑村接壤,西與雲集村交界,北連雲一村,南鄰尚苑鄉銀坑村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安溪縣東山村

人口土地

現轄有東山、西山、蘇塘3個自然村落,主要為林姓。設10個村民小組,334戶,1301人,面積3900多畝。主要生產種糧、種茶。

古築遺產

大顯殿,坐落於該村東北部,內供奉五穀帝仙、保生大帝、楊公真仙、玄天上帝。約始建於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當地信眾於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五日奉神像巡境,二月十五日做“佛生日”。遠近聞名,八月間,四方信眾到殿朝拜祈夢。安溪縣的官橋台灣省等地建有分爐。

基礎設施

該自然村突出自然村基礎設施建設,夯實發展載體。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無路燈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水泥路;村內主幹道大部分已硬化路面(其中主幹道蘇塘至新溪格沒有硬化路面,必須投入改造);距離最近的車站7.5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7.5公里。
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 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部分居住磚混結構住房。
該村 因學齡兒童的學習條件差,1997年創建了國小教學樓,(2010年撤銷)學生沒有學習場所。

茶葉發展

該村茶葉基礎地位進一步鞏固。大力調整最佳化茶葉結構,繼續圍繞“一線兩片”的整體規劃,打造村茶葉基地、村公路兩側茶葉基地示範茶葉的大格局。深入實施茶葉優質茶葉工程,落實現代化茶葉管理技術,實現茶葉生態化、設施現代化、管理規範化。加快省級旱作高效茶葉示範項目建設,按照在示範區內建設茶葉基地茶葉的規劃,積極引進推廣茶葉價值品種500畝,初步形成村公路兩側發展高效設施栽培茶葉的基本框架。搞好標準化茶葉基地建設。

招商引資

該村進一步完善招商引資責任體系,堅持多渠道招商,強化企業招商主體作用,提高招引成功率,發揮優勢擴充外向型經濟規模。利用茶葉等外向型企業為橋樑,有針對性地接觸外商。建立健全招商引資責任感,營造濃厚的招商引資範圍。培植一批新的經濟成長點。按照培大培強培優的工作思路,突出”規模擴大、招商引資、運行質量、發展環境。深入挖潛,合理規劃,進一步膨脹企業規模,培植新的經濟成長點,最佳化產業結構,增強經濟發展的活力和後勁。

社會事業

村注重統籌兼顧和協調並進,社會各項事業有新進步。始終加強計畫生育目標責任管理,強化基層基礎,最佳化服務手段,保持了一等水平。不斷加強對教育工作的投入,要集中力量落實校舍改造任務,切實改善教育教學條件。搞好教育師資改革。農村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全面推進,切實提高了農民的基本醫療保障水平。

黨政建設

村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並舉、注重預防的方針,貼近農村基層實際,強化教育、制度、監督三個機制,促進了全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 強化教育機制。針對農村居住分散、生產季節性強、管理體制相對鬆散的特點,採取村輪訓、黨紀政紀專題講座與集中普法教育相結合等方形式,增強教育的效果。對在村兩委換屆中新任職的農村黨員幹部和提拔幹部進行廉政教育培訓,以此帶動對全基層黨員幹部的廉政教育。推行提出決議、徵求民意、確定議案、組織把關、民主決議、組織實施的“六步決策”工作制度,最大限度地杜絕決策上的不廉潔行為;加強財務管理,杜絕用錢上的不廉潔行為。切實加強對農村財務的監管,積極推行村級財務帳目、集體資金由“雙代管‘制度,進一步規範報帳程式,並加大村務公開力度,從源頭上減少了村黨員幹部不廉潔行為的發生;強化監督機制。進一步深化村務公開,讓村民監督。制定了民自治章程、村規民約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一章一約四項制度”,建立了黨員代表議事會、村民代表會議和民主理財小組,為黨員民眾參與村務監督管理提供有效載體;在各村設立監督員,實行專職監督,實行定期經濟責任審計,強化對村兩委的監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