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安,隸屬於湖南省永州市,位於湖南省西南部,湘江上游,春秋戰國時為楚南境地,西晉(290年)立應陽縣,北宋(984年)始置東安縣,歷史悠久。古東安八景為舜峰攬勝、廣利飛虹、獅岩擁翠、兵書掛壁、九龍仙洞、漢營夕照、浮屠聳漢、雲霞疊翠八個景點,作者八景詩即是對八景的題詠和描繪,展現了東安的山水靈性和歷史文化。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東安古八景詩
- 創作年代:當代
- 作品體裁:律詩
- 作者:彭庵酩
- 作品出處:岩溪吟概
- 作品題材:舊體詩
東安古八景詩
作者簡介
彭庵酩,字子淵,號岩溪,湖南祁東縣人,大學文化,涉獵舊體詩詞和篆刻藝術四十餘年,兼善刻銅刻竹,亦好字畫骨董。著有《問覺堂印草》、《古良軒印譜》、《問覺堂吟草》、《逸興寄瀟湘》等書。
舜峰攬勝
彭庵酩
舜皇山是一座歷史名山,原名紅雲山。《史記》載:“古舜帝南巡,駐蹕紅雲山,崩於蒼梧之野。”故名舜皇山。它不僅是舜文化發祥地,也是古代道教封禪的七十二福地之一。登臨攬勝,可觀雲海,可迎日出,巍峨山色盡收眼底。
登臨但覺此身閒,
遙看青塍翠接天。
幾處樵歌山色里,
一群鷺影水聲邊。
雲容霞彩垂空際,
澗媚崖輝點碧灣。
近午回眸璀璨地,
晴光裊裊醉皇園。
廣利飛虹
彭庵酩
廣利橋即東安花橋,距邑城20公里的紫溪鎮塘復村。是一座造型獨特的風雨橋。其橋青石砌成,“金雞腳、豆腐腰”,橋分三拱,石墩水罩,拱角奇勝。清乾隆38年(1773)修建,光緒20年(1876)重修。取“廣濟行人,萬民便利”而名之。
澄波別派接湘川,
始信鴻功慶禹年。
紫水一溪松弄影,
虹橋三拱柳拖煙。
游魚迸逐桃花浪,
落雁泅浮杜若灘。
南浦漁舟欸乃近,
前村野老荷鋤還。
獅岩擁翠
彭庵酩
千古名勝獅子岩,位於東安石期市鎮湘江右岸,旁有朱陵寺,對面有文殊塔。岩口右邊的臨淵絕壁上有明萬曆東安縣令朱應辰書題的“獅子岩”。清光緒《東安縣誌》載:“獅子岩乃驛路所經,有三洞,第一洞左有石如磬;第二洞右有石如碓;第三洞內窊尊來月,皆異境也。”宋謫相寇準曾有詩讚頌。
蒼茫驛路斷霞赬,
煙洞門前役巨靈。
月到窊尊秋有色,
寺懸鐘磬夜無聲。
影浮七級催禪定,
翠挹群峰逐夢生。
豈但寇公曾飾句,
何人於此不怡情。
兵書掛壁
彭庵酩
兵書峽位於東安淥埠頭鄉,湘口嶺白灘河上。距岸百餘米的懸崖上有四塊方形石頭,酷似巨書。《徐霞客遊記》、《永州府志》均有記載。傳說此兵書是戰國時期軍事家孫臏所遺,束之危崖,以拒貪婪之人據之為私。
景雲掛壁映空明,
灘磧龍湫霧氣蒸。
几案生苔文亦綠,
書箱對月韻尤清。
山河遺影留編戍,
風雨通靈不解兵。
韜略釐析非好戰,①
制衡南海與東瀛。
注釋:①釐析:條分縷析。謂分析細密而有條理。清章學城《校讎通義·漢志諸子》:“忘本源而釐析之,則失道體之全。”
九龍仙洞
彭庵酩
九龍巖位於東安蘆洪市鎮東一公里處。昔有樵夫遇黃衣九老,各持藤杖,問其姓名住址,但言不遠。俄而雷霆晦冥,入岩不見,九老乃九龍所變,故名。有北宋至清名人石刻43方,最早為宋太宗淳化三年(992),東安縣令張太年題。
一脈岩深透海門,
黃衣九老與樵鄰。
洞懸玉鏡紅塵遠,
壁瀉銀濤紫氣紛。
鬼斧錦屏留漢篆,
神崖桃塢有秦人。①
龍堆暗理仙凡事,
半在林柯半水濱。
注釋:①秦人:《桃花源記》:“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這就是避秦的故事,桃花源中的人也就成了“避秦人”。
漢營夕照
彭庵酩
漢營即東安諸葛嶺。位於東安縣城西十公里的紫溪鎮南側。據清史載:三國時蜀相諸葛亮、張飛率兵屯宿於此,點將台、轅鬥神柱,壁壘之跡尤存。嶺下兩側有小澗,澗上有漢營橋,前有石壁,上有明萬曆縣令朱應辰寫榜書“漢營古蹟”。
諸葛轅門蔓草黃,
陣雲烽火莾蒼蒼。
煙寒戍壘籠兵氣,
霧重營盤暗劍芒。
谷口霜鼙驚敗壁,
城頭殘角響空廊。
三分天下余焦土,
應趁斜暉弔古殤。
浮屠聳漢
彭庵酩
浮屠聳漢即吳公塔景點。吳公塔位於紫溪市鎮,紫溪河北岸,建成於清乾隆十四年(1749)。據清光緒《東安縣誌》載:此塔為知縣吳德潤所造,民眾以“吳公塔”為之命名,以示紀念。全塔青石結構,塔形奇特,至今保存完好。塔內連廊環繞,意象開闊,憑欄俯視,山川景物盡收眼底。
枕流聳漢試登臨,
磴道連廊變古今。
南浦風和晴欲遍,
西疇日暖綠初勻。
雲耕縹緲非人境,
王稅溫馨遠市塵。
千歲浮屠龍象護,
紫溪一曲抱城蔭。
雲霞疊翠
彭庵酩
雲霞山位於東安南橋鎮。起自牛角壩,經普利橋、楊村甸至南橋鎮。登雲嶺為四縣邵陽、東安、零陵、祁陽分界處。植被豐茂,老樹民居,溪橋佛寺,亘古深幽。山脈百十里,怪石嶙峋、雲霞疊翠,素有人間仙境之稱。
一抹名山錦疊成,
秀峰妙韻盡瑤馨。
嶙峋石腳青能卷,
突兀岩頭翠欲凝。
僧誦經聲來野寺,
樵肩貝葉過蓬瀛。
四時景物資遊興,
百里雲霞斡化生。
轉載請註明作者
圖片來源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