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大教授世界文學講義1》是2021年浙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日)沼野充義,譯者是李先瑞、王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大教授世界文學講義1
- 作者:沼野充義、王鳳、李先瑞
- 出版時間:2021年8月
- 出版社:浙江文藝出版社
- ISBN:9787533965259
- 類別:文學類圖書
- 定價:88 元
- 開本:32 開
-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東大教授世界文學講義1》是“東大教授世界文學講義”系列的冊,該書是東京大學文學教授、日本著名文學評論家沼野充義的世界文學課講義。內容為作者沼野充義與23位當代知名作家、學者(來自日本、美國、中國、波蘭、保加利亞等國)的文學對談構成。該系列書為東京大學文藝理論專業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目,也是東大文學專業學生基礎讀本。本冊內容收入了美國當代作家利比·英雄、美國哈佛大學學者羅伯特·坎貝爾、日本芥川獎得主平野啟一郎、日本文學研究專家飯野有幸、日本俄羅斯文學研究人龜山郁夫的對話內容。話題圍繞日本傳統文學、現代文學的變異以及日本文學本質特點展開,觸及了夏目漱石創作的世界性、村上春樹作品西化和回歸日本、日本詩歌的本質意義、俄國文學在日本的影響等,此外還對日本文學如何步入當代化等問題給予了解答。
作者簡介
沼野充義(1954— )
日本知名文藝評論家、翻譯家。
東京大學文學部文學教授,研究方向為俄羅斯文學和波蘭文學。
著有《屋頂上的雙語者》、《通向W文學的世界——跨境的日語文學》、《烏托邦文學論》(讀賣文學獎)、《徹夜之塊:逃亡文學論》(三得利學藝獎)等作品。譯有《索拉里思星》(斯坦尼斯拉夫·萊姆著)、《天賦》(納博科夫著)、《新譯契訶夫短篇集》(契訶夫著)等作品。
譯者簡介
王鳳,日本立教大學社會學博士。現為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東語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戰後日本新興宗教及社會意識。石俊,日本關西外國語大學日語語言學博士。四川省成都市翻譯協會會員。主要從事中日互譯語料庫研究,特別是日語AI智慧型翻譯研究。
目錄
第一章 跨境文學的冒險
———利比·英雄與沼野充義的對談
在語言的夾縫中求索
夏目漱石果真是“ 日本作家” 嗎?/充滿矛盾的“ 世界文學”/日本缺位下的“ 世界” 文學全集/日本與世界,誰更偉大?/越境與語言 /“ 我們的文學” 正瀕臨消亡嗎?/對純粹語言的關注/為什麼要堅持用日語進行文學創作?/持續探訪中國的緣由 / 在布希和賓·拉登的語言面前/李良枝的重要性 /問題已經超越了 W 文學的範疇
第二章 飛躍國境與時代
———平野啟一郎與沼野充義的對談
網際網路將會改變文學嗎?
現代日本文學所處的環境/網際網路時代的文學創作/從“ 聲音的文化”“ 文字的文化” 到“ 電子的文化”/用電腦寫作會給人類社會帶來怎樣的影響/變化的文學與不變的文學/文學的古典是什麼/體量過於龐大的“ 世界文學”/網際網路對新文學的現狀帶來了怎樣的影響?/現代“ 報紙” 的奠基人———吉拉爾丹/激烈的時間爭奪戰/關於“ 讀書經歷” 與文體/於兩極之間上下求索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感召力/作家應該如何把握與讀者之間的距離?/純文學與娛樂的區別/日本文學能夠融入世界文學嗎?/我們應該為文學而文學嗎?/ 非文學所不能辦到的事情/ 聽眾交流環節
第三章 來自“ J 文學” 的邀請
———羅伯特·坎貝爾與沼野充義的對談
在世界文學中閱讀日本文學
何為“ J 文學”/“ 世界文學” 實際上是閱讀模式的問題/日本文學一千三百年的積澱 /傳統審美意識與現代審美意識的共存/何謂純文學之“ 純”/從不同的距離審視日本文學/村上春樹的回歸日本/“ 國際化” 的日本文學界/作為外國文學一部的夏目漱石/跨越國境的日本文學/聽眾交流環節
第四章 讀詩、聽詩
———飯野有幸與沼野充義的對談
詩是語言的音樂
何為詩歌/辭典中詩歌的定義是怎樣的/從《古今和歌集》看詩歌的力量/對詩歌來說,形式是什麼/對惠特曼詩歌的翻譯/當所有的嘗試都做遍之後/感受詩的韻律/美國的兩萬名詩人/保羅·奧斯特在成為小說家之前曾是一位詩人 /村上春樹與美國文學/詩歌最重要的是音樂性/ 讀詩的喜悅/ 答疑時間
第五章 在現代日本重新發現陀思妥耶夫斯基
———龜山郁夫與沼野充義的對談
給上帝已死時代的文學家們的寄語
陀思妥耶夫斯基與托爾斯泰/“ 殺人”“ 恐怖組織”“ 虐童” /陀思妥耶夫斯基之於埴谷、大江、村上 /厚重、深刻、又輕快的陀思妥耶夫斯基 / 《群魔》是我一生的研究課題 / 與維列米爾·赫列勃尼科夫的相遇 / 從馬雅可夫斯基研究到“ 一口兩舌” 研究/陀思妥耶夫斯基與上帝/來自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的激烈批判 /《卡拉馬佐夫兄弟》的續篇後來怎么了?/ 對陀思妥耶夫斯基來說,這世界上有上帝存在嗎?/虛構中才蘊含著希望/最後的價值將置於何處/刺蝟型和狐狸型 /有關“ 父親” 這一文學主題/如何可以自由自在地讀書
後 記
為了閱讀“3·11” 地震之後的世界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