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坡帽
- 發明人物:蘇東坡
- 出現朝代:北宋
概述,物品樣式,物品歷史,物品相關,
概述
物品樣式
東坡帽的樣式
從表面上看,它與一般的竹笠相似,只是大了點;但仔細觀看,則可發現於笠沿處圍上了一圈幾寸長的黑布或藍布,以免陽光直射到人的臉龐。戴“東坡帽”的多為婦女。幾十年前,我在廣東的惠州和海南的儋縣(古稱儋州)的田間見過這種很特別的“帽子”,經詢問當地人才曉得叫“東坡帽”。因為惠州和儋縣都是蘇老先生的流放地,兩地相隔千山萬水,布帽的制式和名稱卻毫無二致,故非妄言。蘇老夫子從民本出發,如此情系農民,真是用心良苦。
他被貶謫到廣東的惠州和海南的儋縣(古稱儋州)時,就將南方人用來防日曬雨淋的“竹笠”做了改動,因而又有了另一種的“東坡帽”。這種“東坡帽”樣式和當地居民戴的斗笠基本相似,所不同的地方是比一般的竹笠大點,在笠沿處加上了一圈幾寸長的黑布或藍布,以防止陽光直射到人的臉龐。當地百姓一下就接受了東坡改革之後的這種帽子,這種東坡帽不是朝堂士大夫附庸風雅的裝飾物,而是勞作在田間地頭面朝黃土背朝天農民必不可或缺的工具。因為惠州和儋縣都是蘇老先生的流放地,兩地雖然相隔千山萬水,但東坡足跡所至之處,東坡的印記自然留下,因而兩地帽的制式和名稱自出一轍。
東坡發明的帽子還不只是這兩種,在海南的時候他就利用椰子殼製成“椰子帽”。元符二年(1099),被貶謫到儋州的蘇東坡隨著對環境的逐步適應,與當地黎漢百姓來往的日趨密切,他那灑脫達觀、入鄉隨俗的情懷便常顯露出來。他別出心載地用椰子殼做了一頂帽子,還賦《椰子冠》詩一首:
天教日飲俗全絲,美酒生林不待儀。
自漉疏巾邀醉客,更將空殼付冠師。
規模簡古人爭看,簪導輕安發不知。
更著短檐高屋帽,東坡何事不違時。
物品歷史
東坡帽的來源
蘇東坡性格豪放,為人瀟灑,不拘小節,喜歡寬鬆。他愛與朋友談詩論文,看書作畫,品茶飲酒,而且經常穿著便衣串門走戶。為了衣著穿戴方便,寬鬆舒適,他不但經常內穿和尚的衲衣,外套長袍,而且還為自己設計了一種筒高沿短、脫戴方便的高帽子。由於自身的人格和氣質魅力,他的這種穿戴方式,形成了一種自然高雅的學士文人的風度之美,引人注目,人皆欣賞。於是上至京師王公貴人、下至各地官紳之士,群起仿效,把蘇東坡設計的帽子叫“東坡帽”。這種“東坡帽”在宋朝畫家的作品中,多處可見。由宋入元的大文豪趙孟頫所畫的“蘇軾立像”和由明入清的大畫家八大山人朱耷所畫的“東坡朝雲圖”,蘇東坡都是頭戴此種便帽。
物品相關
東坡帽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