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早期起源
10~13世紀初
回鶻人在中亞及今
新疆喀什、
和田地區建立的伊斯蘭王朝。亦稱“
黑汗王朝”或“蔥嶺西回鶻”。唐朝末年回鶻西遷時,其中一支在汗族龐特勤率領下西奔楚河地區葛邏祿部,後龐特勤臣服了葛邏祿及其他回鶻部族,建立起回鶻新王朝,史稱喀喇汗王朝。傳說王朝的開國者是
薩圖克·布格拉汗之祖闕毗伽·卡迪爾汗。王朝為相當鬆散的多民族部落聯合體。建國之初即採取草原帝國雙汗制傳統,以長幼子分東西兩支:東支由大汗直接統治,首府設於巴拉沙袞(今吉爾吉斯斯坦共和國托克馬克東);西支首府初設於怛邏斯(今
哈薩克斯坦共和國江布爾)。西支始祖名薩圖克·布格拉汗,死於955年,其子穆薩·阿卜杜勒·凱里姆繼承汗位。他先滅東支,奪得巴拉沙袞,統一併擴大了王朝疆域。其後將王朝中心逐漸轉移至喀什噶爾(今新疆喀什)。後王朝分裂成以喀什為中心的東支哈桑系和以費爾乾納為中心的阿里系。阿里系的伊力可汗(998~1012)最後滅中亞
薩曼王朝,擁有阿姆河以北地區。約自1041年起,王朝正式分裂為二,長期互相攻伐。12世紀末至13世紀初,東西兩汗國均臣服於西遼。
西州回鶻、喀喇汗
1211年篡奪了西遼王位的乃蠻王子屈出律攻占喀什噶爾,東汗國亡。翌年西汗國為花刺子模沙王朝(約1077~1231)的君主阿拉丁·
穆罕默德所滅,王朝終結。薩圖克·布格拉汗(?~955)是一位虔誠的穆斯林,傳說他自幼受薩曼王朝
穆斯林的影響,早年就歸信了
伊斯蘭教,並且影響其下屬信教,擴大了穆斯林的實力。後來他以武力從信仰佛教的叔父手中奪取了政權,即按阿拉伯國家模式建立了伊斯蘭教法統治,設立宗教法庭,宗教領袖在國家政治生活中享有重要地位,宗教學者隊伍日益擴大,寺院經濟大量發展。其子穆薩繼位後,在蘇菲派教士的幫助下,實現了汗國的伊斯蘭化。約960年穆薩宣布伊斯蘭教為國教,20萬帳突厥人入教。從此正式開始了第一個突厥語民族伊斯蘭王朝的歷史。穆薩統治時期,繼續大力推行伊斯蘭教法統治,在王朝各地普遍設立宗教法庭,建立清真寺、經文學校和麻札,今喀什皇家經學院的遺址還為當地人所共知。曾長期進行征服佛教中心於闐的“聖戰”,經過20多年的征伐,終於在1001年殺死於闐王,實現了對於闐及葉爾羌的征服。其後大汗哈桑·本·蘇萊曼(1074~1102)以“正義和宗教的保護者”為稱號,遙奉阿拔斯王朝為正宗,繼續伊斯蘭教的傳統治理。喀喇汗王朝與宋王朝一直保持著友好關係,往來不絕。《宋史·于闐傳》云:“大中祥符二年(1009)共國黑韓王遣回鶻羅斯溫等以方物來獻。”此後直至元豐四年(1081)70餘年間都有使者陸續前來上表貢方物的記載。喀喇汗王朝力圖保持東方王朝的特色,在諸大汗鑄造的錢幣上,常有“
桃花石·布格拉汗”、“秦之王”及“秦與東方之王”等稱號。“桃花石”和“秦”都是當時中亞地區對中國的稱號。在喀什噶爾人
馬哈茂德所著《
突厥語大詞典》及中世紀阿拉伯、波斯的文獻中,多處把喀什與宋、契丹並列,認為中國是由這三部分組成的。喀喇汗王朝時期,大批突厥遊牧民族轉入定居,加快了中亞土著民族突厥化和廣大遊牧民伊斯蘭化的過程,社會經濟普遍發展,手工業和建築業有巨大進步,科學文化獲得相應發展,形成了一種新的文化:伊斯蘭一突厥文化。阿拉伯字母代替了以粟特字母書寫的回鶻文字。傳世的代表作《
福樂智慧》、《突厥語大詞典》及《
真理的入門》等,是中世紀
突厥文化的不朽名著,有力地表明了突厥一維吾爾文化的繁榮昌盛。
分裂
11世紀40年代,喀喇汗王朝分為東西兩部,12世紀,
西遼幾乎征服了喀喇汗王朝的全部領土。但西遼並沒有
徹底消滅喀喇汗王朝的政權,而是把喀喇汗王朝置於臣屬地位向西遼
稱臣納貢。這樣,東西喀喇汗王朝依舊保持著各自的封地和傳承的體制,並且差不多與西遼共同存在,直到
覆亡。西遼亡於公元
1211年,東喀喇汗王朝存在到公元1211年,西喀喇汗王朝則在公元
1212年始告
滅亡,時距
成吉思汗入侵中亞(公元1219年)只不過七八年。
喀喇汗王朝作為回鶻共主的地位雖然喪失了,但它與
西遼的共
存亡,保持了認識上的獨立性。
可汗列表
名字
| 拼音
| 在位時間
|
| II. Süleyman Arslan Han
| |
| Muhammed Buğra Han
| |
| Al-Hussein
| |
伊卜拉欣
| I. İbrahim Han
| |
馬赫穆德·托黑魯爾汗
| Mahmut Torgul Kara Han
| |
| Ömer Torgul Tekin Han
| |
| Zarun Abu Ali Han
| |
阿赫馬德
| Ahmet Nurad-Davla Han
| |
伊卜拉欣二世
| II. İbrahim Han
| |
| II. Muhammed Han
| |
| Yusuf
| |
| III. Muhamm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