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寨古寨

東南寨古寨位於徐家鎮東南寨村南。 據考查,該寨分東、西兩寨,相距150米,兩寨大小相當,為方形寨,寨牆每邊長130米。現存西寨遺址可辨,南牆中間建寨門,門寬7米,寨門兩側建有4處大土堆,為當年的瞭望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東南寨古寨
  • 地理位置:徐家鎮東南寨村南
  • 景點級別: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地區:威海市
簡介,遺址,

簡介

東南寨古寨位於徐家鎮東南寨村南。 據考查,該寨分東、西兩寨,相距150米,兩寨大小相當,為方形寨,寨牆每邊長130米。現存西寨遺址可辨,南牆中間建寨門,門寬7米,寨門兩側建有4處大土堆,為當年的瞭望台。

遺址

古城圩遺址境內有漢代古城遺址1處,清代城圩遺址2處。
漢育犁古城遺址位於今育黎鎮城陰村南一東西走向的平原地帶。古城其北緊靠城陰村南河,南至北勇家村後,南北為山崗環抱。北宋《太平寰宇記》載:“育犁,漢縣,在港水(今乳山河) 側”。《登州府志》載:“港水在寧海州西南,考其此城當在寧海,今之育犁集(今乳山市育黎鎮--編者注)即其故址”。1935年,民國《牟平縣誌》總纂於清泮曾親臨古城遺址勘校憑弔,並立“育犁故城碑”,撰文記敘育犁古城之沿革。建國後,在古城址南面和北面山崗上 (今城陰村北和北勇家村西)發現若干處漢墓。60年代,當地民眾在栽果樹和挖水井、蓄水池時,挖掘出不少古墓,出土了大量漢代文物,主要有畫像石、石羊、陶器、木俑、銅鏡、銅鏃、銅劍、鎏金鵝等,在古城址地下2~5米處,多次發現漢代磚、瓦、支座、柱礎石等建築材料。1987年, 城陰村民挖大口井時,發現在耕土以下2.5米處淤沙土層下面為草炭土,並挖出磚、瓦、柱礎石和陶瓮,分析古城為水土所湮沒。古城遺址現存“育犁故城碑”和多處地下古城遺蹟, 發掘出土的有關文物存乳山市文物管理所。1988年6月被定為威海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夏村集城圩清同治元年(1862年) 修建。城圩為方形,周長3.5公里,高5米,厚4米,底部為石砌,上部為磚砌。護城河寬3米,深2.5米。城圩設東、西、南、北四門,十字大街直通四門,為典型對稱設計。1941年拆除。 大崮頭集城圩清同治六年(1867年)修建。城圩為方形,周長1.2公里,築有四門,東為“旭照門”,南為“應極門”,西為“奎光門”,北為“拱辰門”。東、西兩門分別建有“文昌閣”、“督財府”。圩牆為磚石結構,城外有護城河。1939年拆除。 古軍寨遺址境內古軍寨遺址已發現6處, 均分布在南部沿海,為明洪武年間防止倭寇入侵而建。 安家古寨位於乳山口鎮安家村北500米處山崗, 分大、小兩寨。大寨位於崗頂,為正方形, 四周築有土圍牆,圍牆每邊長230米,寨牆厚度因地形影響不等,最寬處近20米, 窄處5米左右,現存寨牆最高處3米,最低處1米。四邊寨牆均建有磚砌圓拱寨門(已拆除),南寨門位於東南處(距東寨牆34米處),東寨門位於東圍牆中部,北寨門位於北圍牆中部,西寨門位於西圍牆北部(距北圍牆僅6米) ,寨內東南部建有直徑為20米,高約20米的圓形煙墩,煙墩東側建有房屋(現為耕地)。小寨位於大寨下側,為正方形, 每邊長60米,現存西部南部寨牆高約1米,厚11米,相傳小寨為軍寨的養馬處。1985年6月被定為乳山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乳山寨古寨位於乳山寨鎮寨西村西南1000米處崗頂,現僅存北寨牆和西寨牆一部分,北牆殘長60米,西牆殘長40米,殘高均為1米左右,底寬4米,寨門不詳。南面和東面兩寨牆現無痕跡。 寨前古寨位於乳山口鎮寨前村北崗頂,遺蹟破壞較重,南北寨牆遺蹟可辨,牆底殘厚6米,牆殘高2米左右,南牆居西處有一寨門,門闊5~6米。東、西牆被闢為田間路,但仍可辨其形。 大陶家古寨位於白沙灘鎮大陶家村北山崗。 據查此寨分南北兩寨,相距100米,南為大寨, 已湮沒。北寨為正方形,寨牆邊長150米,殘高2~5米,底寬10米,有南門和北門,門寬5米。寨西北2500米處建有煙墩1處。 海陽所古寨位於海陽所鎮政府駐地,座落於海陽所村址範圍內。該古寨原名沙溝寨, 分內寨、外寨,內寨遺蹟清晰,為邊長400米的方形寨,除南面寨牆外,其餘三面寨牆均辨出原形狀。外寨牆已湮沒。另在該寨西南姜格村設有一較小軍寨,寨牆殘存部分保存較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