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電力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東北電力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東北電力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的前身為籌建於1990年的機械電子工程系,該繫於1996年開始招收第一屆本科生,後經能源與機械工程學院共建,並於2010年成立機械工程學院。下設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3個本科專業和機電一體化技術1個專科專業。其中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是校“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的試點專業之一,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及推薦免試研究生資格,2013年被選為校級特色專業。

學院擁有吉林省金屬成型模具產業公共技術研發中心、東北電力大學先進制造重點實驗室和國家製造業信息化培訓中心三維CAD培訓基地、大學生機械創新實踐基地等。

學院設5個教研室,5個實驗室,即:機械製圖教研室、機械設計基礎教研室、機械製造教研室、機電一體化教研室、材料成型教研室、金屬材料實驗室、機械基礎實驗室、機械專業實驗室、機械創新實驗室、材料成型實驗室。

多年來,學院本科畢業生的一次就業率始終穩定在90%以上,畢業生主要在機械、電力系統、冶金、化工及交通行業等相關領域內的大型企業、科研院所、國家機關和高等院校等從事產品設計製造、技術研發、套用研究、設備管理與維修、科研和教學等工作,就業面廣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北電力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 創辦時間:2010年
  • 類型:理工
  • 現任領導:黨委書記:李忠春 
    院長:關山 
  • 碩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
  • 地址:吉林省吉林市船營區長春路
  • 知名教師:付大鵬,譚益松,王俊堯,任立敏,關山
院系本科專業,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卓越),機械設計及其自動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機械電子工程,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院系研究生培養,師資力量,現任領導,導師簡介,

院系本科專業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卓越)

專業概況:
機械設計製造及自動化專業以國家製造業的發展和人才需求為依據,以機械設計和製造為主線,以機電一體化為方向,總的指導思想為“以機為主,電為機用,機電結合”,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促進學生專業知識向實用技能的轉化,使本專業培養的畢業生熟練掌握現代三維工程設計軟體並具有較強的工程實際動手能力,實現高技能、高素質、全面協調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
培養目標:
培養具備機械、電學、力學、自動控制等學科寬廣的理論基礎,較強的機械產品設計開發能力和機械工程技術套用、生產管理與工程管理能力,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較強的團隊合作能力及較好的人文科學素養,具有豐富的工程實踐經歷及較強的工程實踐能力,能夠在機械工程及其自動化領域從事工程設計、技術開發、科學研究、生產組織和管理等方面工作,能夠在工程技術領域參與國際競爭並突顯創新能力的高素質卓越工程師。
主幹課程
理論課程:
現代圖學、理論力學、材料力學、機械原理、機械設計、電工基礎、機械製造基礎、數控技術、液壓傳動。
實踐環節:
認識實習、畢業設計、現代工程培訓、機械原理課程設計、機械設計課程設計、可程式控制器課程設計、機械工程控制基礎課程設計、公差與技術測量課程設計、單片機原理及接口技術課程設計、數控技術課程設計、液壓系統課程設計、機械創新設計課程設計、測試技術綜合實驗(感測器實驗)、企業實踐。
專業特色與就業方向:
依託我校行業背景,我專業的“卓越計畫”具有電力行業特色。
(1)學校培養方案的課程體系中含有發電廠動力部分、電力經濟與管理等課程;
(2)學生可享用電力生產過程演示模型室等校內實習基地;
(3)學生可享用豐滿發電廠、國電江北熱電廠等校外實習基地;
(4)學生可就業到電力行業。

機械設計及其自動化

專業概況
本專業是根據電力行業和傳統機械製造行業對高層次專業人才的需求而設定的,以機械設計與製造為基礎,融入計算機科學、信息技術、自動控制技術等的交叉學科,並於1996年開始招生,經過近20年的不懈努力,已成為我校師資力量雄厚、業績突出、具有良好教風和學風的專業。本專業是我校“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的試點專業,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畢業生的平均一次就業率均在95%以上,累計為國家培養了近兩千名高級專門人才。
培養目標
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全面發展,具備機械設計製造基礎知識,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能夠運用先進設計製造技術的理論與方法,解決現代工程領域中的複雜技術問題,並在工業生產第一線從事機械製造領域內的設計製造、科技開發、套用研究、運行管理和經行銷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主幹課程
理論課程:現代工程圖學、理論力學、材料力學、機械原理、機械設計、電工基礎、電子技術、公差與技術測量、工程材料、單片機原理及接口技術、機械工程控制基礎、機械製造技術、數控技術、液壓傳動、測試技術、機電傳動控制等課程。
實踐環節:金屬工藝實習、生產實習、電工電子實習、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等實踐環節。
專業特色與就業方向
本專業結合我校在電力行業的優勢,在保證全面完成普通機械專業課程的基礎上,增設電力機械方面的選修課,使本專業畢業生能更快更好地適應電力行業對機械方面的人才需求,同時本專業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畢業生以紮實的理論基礎、踏實肯乾的作風、勇於吃苦的品格和創業精神,贏得了用人單位的廣泛好評。
畢業生可在電廠、電力設備製造行業以及機電一體化相關領域內的大型企業、科研院所、國家機關和高等院校從事設計、製造、設備維護及維修、管理、科研和教學等工作。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專業概況
材料成型方法是現代製造技術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家工業發展中占據重要地位。本專業為滿足電力系統設備製造、汽車、航空航天、機械等多種行業對材料成型人才的需求,結合材料科學、成型工藝方法及自動控制技術,培養學生在金屬及高分子材料冷熱成型方面的知識與套用能力。本專業重視基礎培養,強化工程實踐,注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以及實踐動手能力和科學研究能力,專業成立以來,培養的畢業生深受社會好評,就業率名列校內前茅。
培養目標
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未來社會與科技發展所需要的,德智體美全面和諧發展,富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備機械科學、材料科學基礎知識,能夠在電力設備設計、製造,模具設計製造、數控加工和材料成型方面從事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工藝設計和設備製造、企業管理的套用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主幹課程
理論課程:現代圖學、理論力學、材料力學、電工基礎、機械原理、機械設計、工程材料、單片機原理、汽車原理及維修、材料成型與模具設計、材料成型設備、材料成型原理、模具製造工藝學、塑膠模具設計與製造、計算機輔助模具設計、機械創新設計。
實踐環節:金屬工藝實習、生產實習、課程設計、模具綜合設計、畢業設計等實踐環節。
專業特色與就業方向
本專業依託電力行業,以提高我國電力設備製造行業水平,實現製造業自動化為目標,同時兼顧材料成型各相關領域,培養具備電廠機械設備和各類成型模具的設計、成型製造與維護方面的基礎知識和實踐能力,並能夠從事相關領域的研究和管理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專業針對材料成型行業發展趨勢和人才需求,進行校企聯合培養,拓寬了人才培養模式,畢業生主要就業方向包括電力設備製造、機械設備設計製造、汽車、模具設計企業及各相關科研院所、高校等。

機械電子工程

專業概況
機城電子工程專業是機械、電子、控制、信息和人工智慧等諸多學科相互交叉融合而形成的一門新專業。本專業培養適應國家、行業和地方經濟發展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備紮實的機械、電子、控制、計算機等專業領域的工程知識及較強的自我學習和工程實踐能力;具有一定的創新潛質和國際視野、較強競爭意識、團隊精神和溝通能力;能在機電行業及相關領域從事機電一體化產品的設計、生產製造、運行管理、科研開發和套用研究等工作的高素質套用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或管理人才。
主幹課程
現代圖學、理論力學、材料力學、機械設計基礎、電工基礎、電子技術、單片機原理及接口技術、公差與技術測量、機械工程控制基礎、工程材料、機械製造基礎、測試與感測技術、機電傳動控制、機電一體化系統設計、機器人技術等課程。
專業特色與就業方向
本專業的畢業生可在機械、電力、電子、冶金、石油化工、航空、船、國有企業、政府機構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從事科研開發、設計製作、科學研究、管理及行銷、教學等工作。

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

培養目標
本專業旨在培養徳、智、體、美全面發展,適應現代化建設需要,具有高度社會責任感和道德修養,掌握機械、電子以及風電或者火電等專業知識與技術,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適應機電一體化專業領域及風力發電廠或火力發電廠需要,服務於企業的運行、安裝、調試、檢修、管理等一線的高素質套用型人才
主幹課程
火電方向:機械製圖、計算機繪圖、工程材料、工程力學、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機械設計基礎、電工基礎、電子技術基礎、單片機原理及套用、c語言與程式設計、金屬切削與設備、機械製造工藝基礎、數控技術、電氣控制技術與PLC、液壓傳動與控制、電機與拖動、機電設備維護與故障診斷、電廠動力設備、流體機械、電氣設備等。
風電方向:機械製圖、計算機繪圖、工程材料、工程力學、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機械設計基礎、電工基礎、電子技術基礎、單片機原理及套用、c語言與程式設計、金屬切削與設備、機械製造工藝基礎、數控技術、電氣控制技術與PLC、液壓傳動與控制、電機與拖動、機電設備維護與故障診斷、風電機組檢測與控制、風力發電設備、風力發電技術等。
專業特色與就業方向
注重培養學生操作技能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掌握套用計算機實現生產過程自動化管理的理論與方法,對機電結合的新產品、新技術具有較強的套用能力。能夠操作以數控工具機為代表的精密工具機,能夠進行機電設備的維護和管理工作。同時在擴展的兩個專業模組上進行必要的學習後,掌握火電及風電機械設備的運行、維護及管理。

院系研究生培養

一、專業概況
我校“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學科創建於1990年,2006年獲批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學位點,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本學科具有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現有專職教師24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7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13人,在讀博士教師3人,碩士研究生導師10人。憑藉多年的教學與科研,本學科形成了良好的科研環境和濃厚的學術氛圍,教師的整體科研水平較高,理論研究成果顯著。先後承擔完成包括國家級和省級在內的科研及教改項目40餘項,近五年來共發表論文200餘篇,其中SCI檢索20餘篇、EI檢索50餘篇,科研和教學成果獲獎項目20餘項,出版專著和教材10餘部。
二、專業特色
本學科瞄準學科研究前沿與熱點領域,從事機械製造的基本理論、自動化製造系統、先進制造模式及其相關技術的研究與開發,同時緊密融合電力學科,具有鮮明的行業特色,經過長期的建設與發展,本學科已形成相對穩定的四個主要研究方向:機械設備狀態監測與故障診斷、模具設計及數控加工技術、先進機器人感測與控制、微納流控與微機電感測技術。本學科設有數控技術實驗室、機械創新實驗室、虛擬設計製造實驗室、測試與感測技術實驗室、微機電實驗室等,具有各種先進制造設備若干台,正在籌建“3D”列印技術研究中心,這些硬體設施為培養研究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培養目標
為培養適應我國社會主義建設需要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高層次專門人才,本學科對碩士研究生要求如下:
1.較好地掌握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擁護黨的基本路線,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遵紀守法,具有嚴謹的學風和健康的身體,具有較強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團隊協作精神、創新精神,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學術修養,願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服務。
2.掌握本學科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門知識,掌握本學科的現代實驗方法和技能,在所研究方向的範圍內了解本學科的前沿和動態,具有從事科學研究或獨立擔任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
3.掌握至少一門外國語,能熟練地閱讀本專業文獻資料,並具有較好的聽、說、讀、寫能力。
四、研究方向
1.機械設備狀態監測與故障診斷
2.模具設計及數控加工技術
3.先進機器人感測與控制
4.微納流控技術
五、主要課程
碩士研究生的課程學習實行學分制,本學科學術學位研究生所修課程的總學分一般為30-32學分。
主要課程有:現代製造引論、先進制造技術、計算機數控理論及技術、工程信號處理與分析、液壓與氣壓傳動、機械設備狀態監測與故障診斷、精密與超精密加工技術、機械可靠性工程、機械振動與平衡、機械製造中的虛擬設計、製造系統工程學、CAD/CAPP/CAM、機械製造中的計算機視覺檢測技術、風力發電技術、機械最最佳化設計、微流控晶片及計算機模擬、專業英語等。

師資力量

學院在編人員總計43人,其中專任教師29人、實驗技術人員4人、教學輔助人員6人;專任教師中具有高級職稱的16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17人,碩士研究生導師13人,校青年教師教學標兵1人,校優秀教學團隊1支。企業外聘教師14人。學院自2010年獨立以來學科建設成果卓有成效。近3年,承擔了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在內的科研課題15項,共發表論文73篇,其中被SCI、EI、CPCI等收錄30篇。獲校級教學成果一、二、三等獎各1項,獲省教育技術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承擔省級及校級教研項目13項,發表教研論文16篇,其中被EI收錄1篇。現有省優課2門、校精品課1門、校優課4門。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李忠春(教授)
院長:關 山 (博士、教授)
關山,男,1970年生,博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吉林省工程圖學學會理事。《機械工程圖學》省
優課、校精品課負責人,主要研究方向為機械設備故障診斷,模式識別等。近年來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學術
論文20餘篇,多篇被El收錄。主持並參與多項省級教改項目及科研項目。
黨委副書記:蘇曉玲 (副教授)
副院長:高亞麗(博士、副教授)

導師簡介

關山,男,1970年生,博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吉林省工程圖學學會理事。《機械工程圖學》省優課、校精品課負責人,主要研究方向為機械設備故障診斷,模式識別等。近年來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多篇被El收錄。主持並參與多項省級教改項目及科研項目。
高亞麗,副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鎂合金雷射表面處理研究,承擔科研項目共4項,發表學術論文總計25篇,其中SCI收錄7篇,EI收錄13篇。《Surface and Coatings Technology》、《Applied Surface Science》等期刊審稿人。
石志標,1960年出生,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吉林省機械工程學會理事。主要研究方向:機械故障診斷、仿生嗅覺等,研究成果達到國內領先水平。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國內外期刊和國際會議上發表學術論文23篇,其中被SCI、El、ISTP收錄12篇。主持吉林省科技發展計畫項目2項,吉林省教育廳“十一五”科學技術研究項目1項;參加省級重點科研項目1項,獲吉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各1項。
付大鵬,1960年出生,1982年畢業於北京理工大學動力機械專業;現任東北電力大學工程訓練教學中心主任,中共黨員、教授、碩士生導師。吉林省金工學會副理事長,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員,主要從事數控加工技術及機械動力學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後主持及參加了部級、省級、市級科研項目10餘項、主持省級教學改革項目2項,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編寫教材一部。
陳向偉,男,1960年出生,博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一直從事機械設計及製造的教學與研究工作,近期主要研究方向為計算機視覺檢測及CIMS等,主講過多門本科生以及研究生課程,並在多種學術期刊和多個國際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30餘篇,其中EI,ISTP檢索8篇。先後參加六項省部級科研課題,其中一項獲吉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主持吉林省教育廳科技計畫項目和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學研究課題各一項。
張學軍,男,1964年出生,博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數控加工技術、計算機視覺檢測、虛擬設計等方面的研究,發表論文30餘篇,其中6篇被El收錄。曾參加過國家自然基金,863項目,省科委項目的研究工作。
趙立華,男,1964年1月出生,中共黨員,博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吉林省機械工程學會會員。主要研究方向:風力發電技術與裝備;電廠機械設備;非線性控制系統設計與套用。在國內外學術期刊、國際會議上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其中10篇被El、ISTP收錄。主持留學歸國人員科技活動擇優資助一項,主持完成多項橫向課題。
王明秋,女,1962年出生,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講多門本科及研究生課程,一直從事機械設計及製造的教學與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為工程圖學及工程機械。校優秀課程《機械製圖》課程負責人。編寫公開出版教材並在多種學術期刊上共發表科研及教改論文二十餘篇。
譚益松,男,1982年出生,博士、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機械工程學院機械系副主任,校青年學術骨幹。主要研究方向為:先進機器人感測與控制技術。近年來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一項,吉林省科技廳重點項目一項,機器人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一項,以第一作者公開發表學術論文15篇,其中SCI檢索3篇,El檢索6篇。
任立敏,女,1982年5月出生,副教授,碩士生導師。2012年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機械設計及理論專業,獲工學博士學位。現任東北電力大學機械系專任教師。多年來一直從事移動機器人及感測等領域的研究與開發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為:1)移動機器人控制技術;2)移動機器人避障控制;3)多移動機器人編隊控制與協作。參與省科技廳項目1項,參與機器人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哈爾濱工業大學)開放基金1項,發表學術論文10餘篇,其中被SCI收錄1篇,EI收錄4篇,獲授權發明專利1項。
狄馳,男,1979年出生,博士、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材料系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為:金屬材料塑性成形,覆蓋件熱成形技術,模具輕量化技術,多尺度拓撲最佳化技術,CAD/CAE集成化。近年來主持各級科研項目6項,公開發表學術論文8篇,指導大學生科技競賽獲獎項目23項。
田原螈,女,1979年出生,博士、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三維圖像測量技術、數控技術。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近年來主持和參加完成省、市、校級科研項目6項,2012年7月榮獲“東北電力大學青年教師標兵”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