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育才撫順學校

東北育才撫順學校

東北育才實驗學校在美麗的渾河南岸,坐落在瀋撫交界、撫順高科技開發區李石科技城,與瀋陽世博園隔河相望。學校占地面積240畝,建築面積8.5萬平方米,能容納近4000名學生就讀。校園環境優美,設施一流,學校建築分為教學區、生活區、運動區,包括室內體育館、塑膠跑道、圖書館、電子閱覽室,及各類發展性活動課教室。學校實行寄宿制封閉管理,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提供了優越的基礎教育條件。其硬體條件完全按照東北育才雙語學校的標準配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北育才撫順學校
  • 所屬地區李石科技城
  • 占地面積:240畝
  • 建築面積:8.5萬平方米
師資特色,培養目標特色,學校價值觀,學校標識詳解,學校校史,招生政策,官方榮譽稱號,校刊,

師資特色

梳理、整合東北育才學校實施優才教育實驗以來的課程改革成果,不斷提高課程資源意識,堅持“為每位學生成人成才服務”,構建大課程觀下體現基礎性、能力型、拓展類課程結構的優才教育課程體系與實施策略,不斷提升課程品質,使課程服務於社會需要和優才教育培養目標,體現育才精神。
學校擁有一支以特、高級專家型教師為支撐的老、中、青相結合的教師隊伍。由東北育才教育集團派出各學科教學骨幹、東北師大應屆優秀畢業生以及面向社會招聘的優秀教師形成強有力的教師群體,將豐富的教學經驗和現代化教學手段相結合,以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先進的教育理念,賦予學生可持續發展的品質和能力,使每一名學生健康快樂成長。學校秉承東北育才學校嚴謹辦學風格,與育才教育集團實現資源共享,在保持其深厚傳統與歷史文化積澱的同時,在體制上將進行更多的突破和創新,使學生更適應世界發展的潮流與國際化環境。
校長由瀋陽市教育專家、省優秀校長、特級教師、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享受國務院特貼的張錫華擔任。學校的中層管理人員均為由東北育才學校選拔的在育才學校工作多年,有先進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業務素質和豐富的管理經驗的中青年幹部。

培養目標特色

堅持東北育才優才教育理念,傳承東北育才學校創辦數學特長班、英語特長班和常態實驗班十幾年來總結出來的成熟的辦學經驗,堅持國際化和信息化的辦學方向,在完成正常國家規定的課程基礎上,最佳化數學和英語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英語語言能力。它是利用"能力遷移"理論所進行的一種特殊教育。通過強化基本學科教學,培養全面發展的優異人才,使學生在中學階段在各科全面打好基礎的前提下,在某一基本學科方面形成一種特殊優勢,在基本學科強化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的發展和特殊的提高。為學生充分、全面、多元、有個性、終身發展和允許有差異地發展提供多層次、全方位的舞台。學校將為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和終身幸福搭建平台,為每一個學生的騰飛插上翅膀。教師們用熱血和激情點亮生命之火,讓東北育才撫順學校在育出超越自己、具有領袖素質人才方面鑄就輝煌。

學校價值觀

育才培養目標:學會關心 學會創造 全面發展 初露才華
育才 校 風:勤奮進取 嚴謹求實 文明和諧 創新高效
育才 精 神:自信 自強 自豪

學校標識詳解

2003年底,東北育才學校對以標識為核心的新一版視覺識別系統,進行了精心而慎重的設計與規範;一枚更具時代感、美感和視覺表達能力,更能載承育才個性和內涵的新標識,將逐步取代原有標識。
此標識是以一個立體梯型為發想元素,取“金字塔底座”之義,象徵著東北育才學校作為一所以基礎教育為主、全面實施優才教育模式的教育集團,將為培養高層次、個性化、創新型尖子人才、即社會金字塔的尖端人才夯實基礎,為其注入受用終生的“領袖式”品德素養、思維習慣與知識技能。同時,也正是學校制定的“學會關心,學會創造,全面發展,初露才華”培養目標的生動寫照。
標準色色值: 翠綠色 C90,Y100,K20
黃綠色 C35,Y100
通過利用空間色彩的互補關係,標識中有顏色的部分同時呈現出一位少年展卷研讀的抽象造型,並且被一個規範、細緻、安全而又開放有度的空間所環繞,體現出東北育才學校可以為學生提供有利於他們學習與成長的、值得家長和社會信賴的物質環境、師資環境和管理環境。
標識中“以學生為中心”、“綠色”以及整體造型與“計算機鍵盤按鍵”相酷似的設計,進一步揭示了東北育才學校將建設成為人文校園、綠色校園和信息化校園的戰略發展方向。
“立體梯型”自身由四個圍面組成,體現了東北育才學校是由學前教育、中國小教育、國際教育和網校四部分實體共同組成的中國教育產業的領跑品牌。
該標識整體造型上給人以穩健莊重之感,同時,未完全閉合的外框設計和象徵“學生”的菱形圖案的色彩跳躍等細節之處,又給人以活潑靈動之韻。綠色是成長、希望、活力與奉獻的代名詞,具有鮮明的教育行業特徵。

學校校史

偽滿時期與民國時期
1927年至1932年,為滿洲專門教育學校附屬國小校
1933年至1936年,為奉天千代田尋常高等國小
1937年至1940年,為奉天千代田國小
1941年至1943年,為奉天千代田在滿國民國小
1944年至1945年,為富士青年學校
1945年11月至1946年7月,為瀋陽千代田國民學校
1947年9月長白師院學生遷入,後遷撫順
1947年至1948年,為文理學院。
奉天千代田國小是專為日本移民子女開設的。1945年日本投降,日本人陸續回國。但現在日本仍有千代田國小同窗會,每年都有當年曾為該校學生的日本老人來學校參觀。奉天千代田國小被列入瀋陽市首批不可移動文物名錄。
千代田國小是日本侵華時期,一所專門招收日本在華僑民子女的學校。1945年日本投降後日本僑民陸續回國,千代田國小停辦。當年曾在千代田國小讀過書的校友,在日本成立了"原奉天千代田國小同窗會",成員達數百人。他們中許多人事業有成,對當年在千代田國小讀書的往事深懷眷戀,中日建交後,紛紛來校訪問。1987年9月日本千代田同窗會組織70多人的訪華代表團來校訪問,受到學校友好熱情接待。1989年8月校長葛朝鼎、原副校長趙魁陽應邀去日本訪問,受到友好熱情接待。1994年東北育才學校建校45周年時,日本千代田同窗會特贈送學校太陽能時鐘一座,立於學校主樓門前。
建國初期
1948年12月學校開始籌辦,1949年初開始招生,1949年5月1日正式開學,隸屬於東北局。
當時,東北育才作為一所東北局和瀋陽軍區的幹部子弟學校,實行供給制,學生一律住校。第一任校長為李立群(時任東北地方行政長官高崗的夫人)。張聞天將學校命名為“東北第一育才國小”,由徐特立專門為學校挑選教師。
當時,在校190名學生全部是市級以上將軍子女、烈士子女。
1951年,賀龍元帥曾來校看望師生。林彪元帥和葉群也曾兩次來校。東北行政委員會教育局曾專門發文,對學校及學生的各項開支費用做出明確規定。學校還與醫大簽署了關於醫療和化驗員培訓的契約。當時教育界主要學習蘇聯的教育理論和辦學經驗。學校多次接待蘇聯人的參觀訪問,並請蘇聯教育專家來校講教育學。
建校初期,學校僅有國小一年至四年四個班190人。不久,發展為完全國小。在韓戰初期,學校曾於1950年11月遷哈爾濱(次年3月返回)。東北軍區衛生部(即現在的主樓)搬遷,該樓歸屬了學校,學校擴建為兩個樓,占地38000平方米。
1954年7月,根據中央財政部及東北局決定,瀋陽市教育局接管學校,更名為"瀋陽市育才完全國小校",但仍只招收東北局和瀋陽市一級黨政軍幹部子弟,實行寄宿制。
1956年,遼寧省委辦公廳發出通知,將原育英國小合併於育才國小,改為普通國小,實行走讀制(仍有300名住校生)。此時(合併後),學校已發展成為一所有教學班20個,學生993人,教師28人的頗具規模的完全國小.
1956年,與瀋陽市第五十三中學合併,同時招收國小、國中學生。後與瀋陽市第五十三中學分離。
1965年,改為有瀋陽市教育局管理,並與育英學校等學校合併。擴大了辦學規模。
1958年,學校設國中部,正式招收國中學生。
1958年,獲瀋陽市先進單位稱號。
1960年,獲全國文教群英會先進單位稱號。
1960年,興建東樓。1962年竣工投入使用。
文革時期
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工作組進校,8月離校。
1966年9月,被迫停課。
1967年,教師分裂為“遼革站”“八三一”“遼聯”三派,同年7月各派發生武鬥, 校外組織也捲入並搶占了西教學樓,學校實驗室被砸,許多教學儀器損壞丟失。軍宣隊進校。
1968年,“複課鬧革命”。
1968年8月,瀋陽變壓器廠工宣隊進校。成立校革命委員會,將校名改為沈變育紅學校。
1969年10月,瀋陽市電話三分局以備戰為名,占用了學校5320平方米的校園。同年,中華劇場又私自將校園西側圍牆拆除60餘米,侵占校園場地約1200平方米。
1970年,取消校革命委員會,改校名為瀋陽市第一二一中學。
1974年,在蛇山子大隊建立了學農基地。
1975年,取消國小部。實行九年一貫制。
1977年10月,工宣隊撤離學校。
改革開放初期
學制逐步恢復到文革前的“六、三、三”學制。
1980年,瀋陽市教育局確定,在育才學校進行中國小“五四學制”實驗。
1981年5月,直接隸屬瀋陽市教育局。
1981年,被確定為省級重點中學。
瀋陽市教育學院(現瀋陽大學師範學院)遷入學校,建一棟宿舍樓。育才學校成為瀋陽市教育學院附中。營公司經瀋陽市政府批准在校園內建鍋爐房,和作為補償的一棟宿舍樓。
1981年,學校成為瀋陽市教育局直屬學校,並被列為遼寧省重點中學。
1981年,學校足球隊代表瀋陽市中學生參賽,奪得全國希望足球賽冠軍。
葛朝鼎校長任內
1985年,葛朝鼎出任東北育才學校校長。在他任內,學校開始實施“優才教育”。
1986年,瀋陽市教育學院遷出,西樓收回。
1986年起學校先後設立了超常教育實驗班(俗稱少兒班)、數學特長班、計算機特長班(已取消)、英語特長班、日語特長班、國中三年常態班、六年一貫制班等特色班級。這些班級的學生在中國國內外的競賽、中考、高考(或同中國同等級別的升學考試)中都取得了較好成績,為學校贏得了聲譽。學校教學質量穩步上升。國中教學成績一直名列市區首位。高考成績從居於重點中學中部位置,逐步上升到文理各科平均分、大學升學率、重點大學升學率、重點大學保送率均居於全省首位,2000年、2001年全部畢業生百分之百升入國家重點大學。
自1994年獲第六屆國際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金牌,實現了遼寧省參加國際奧賽奪牌零的突破之後,東北育才學校連年在國際奧賽中奪牌。目前共獲金牌11塊、銀牌5塊、銅牌5塊。
1991年,瀋陽市電話三分局占用的校園部分收回,成立瀋陽日本語學習中心。後全部收回。
1992年,建成圖書科技樓。
1995年,建成綜合樓。
1997年,渾南校區奠基。
1998年,高中部遷入瀋陽市渾南新區
1999年同日本關西語言學院合辦的中日友好分校(高中,後更名東北育才外國語學校)也在渾南新區開學。
2001年葛朝鼎退休後旋被聘為東北育才外國語學校校長。
2008年,東北育才實驗學校建成於瀋撫交界處(李石開發區)。
蘇文捷校長任內
蘇文捷校長上任後,進行“集團化”模式發展,學校總體規模擴大。建立了理科部(現科學高中部)、幼稚園、國際部、東北育才雙語學校(包括國小,國中,高中3個學部),外國語學校增加了國中部,並收購了周恩來曾就讀的瀋陽東關模範國小(原奉天官立東關模範國小,現東北育才東關模範國小部)。2007年升任瀋陽市教育局局長,同時免去校長職務。

招生政策

由於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的干預,東北育才學校的招生政策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修改。在2003年一度取消國中部入學標準中的量化部分,但各方面均不滿意,於是通過漸進的方式,採取現行錄取方案。(請前往官方網站了解相關政策)
通過科學高中部,東北育才重新允許非本校國中畢業生報考,並面向遼寧全省招生,但由於規模所限,招生數量不及傳統的對手學校一部的十分之一。

官方榮譽稱號

瀋陽市教育局的優才教育實驗學校
遼寧省首批示範性高中
遼寧省政府命名的模範學校
遼寧省中國小德育先進集體
遼寧省雙語教學先進單位
遼寧省教育科研先進集體
首批全國科學教育實驗基地
全國計算機教育先進集體
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先進學校
中國數學奧林匹克培訓基地
首批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創新人才培養項目實驗學校
中國創造學會創造教育實驗基地
國家教育質量管理示範基地
全國聘請外國文教專家先進單位
清華大學射擊隊後備人才基地
歷史上東北育才學校的幾個“第一”
1.建校初期第一個組織教師出國(前蘇聯)考察的學校
2.建校初期第一個聘請俄語外教(維拉)的學校
國家元首與東北育才
毛澤東的女兒李敏曾在早期的東北育才學校讀書
周恩來總理曾在東北育才東關模範國小讀書,並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和“深究而悉討 慎思而明辯”的話

校刊

《新語》,內容豐富,全由學校學生完成,小說‘散文’詩歌‘隨筆’議論,應有盡有,現已辦三期。主辦人:郭彥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