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抗日聯軍第2路軍1939年反“討伐”

1939年4月12月,東北抗日聯軍第2路軍在吉林省佳術斯、牡丹江、延邊地區反擊日偽軍“討伐”的作戰。

1939年3月,日偽軍6000餘人,編成10餘支“討伐”隊,對吉林省東部地區(今黑龍江省佳木斯、牡丹江地區和吉林省延邊地區)的東北抗日聯軍第2路軍實行分區封鎖,輪流圍攻。針對這種形勢,中共吉東省委書記兼第2路軍總指揮和政治委員周保中於3月30日~4月1日,在牡丹江西岸四道河子溝里主持召開了中共吉東省委擴大會議,決定主力部隊分路向外線轉移,留守部隊共400餘人在刁翎、依蘭、勃利地區襲擾牽制敵人。其部署是:第2路軍總指揮部及直屬隊共350人,從牡丹江地區向寶清、密山轉移,恢復與第4軍留守部隊、第5軍第3師和第7軍的聯繫;第5軍軍部教導團及第1、第2師共1250人向穆稜、東寧、汪清地區轉移,爭取與第1路軍協同作戰,而後再向蛟河、舒蘭移動,與早已西征的第2師一部取得聯繫。4月10日,第2路軍總指揮部直屬隊和第5軍開始轉移。日偽軍1500餘人跟蹤追擊。抗日聯軍於興隆溝西北葫蘆崴子(今海林縣境)組織還擊,鏖戰數小時,打退了追擊,斃傷日偽軍100餘人。15日,第2路軍總指揮部直屬隊開始向東突圍,在刁翎東部馬橋河與日偽軍“討伐”隊300餘人遭遇,斃傷其30餘人後,迅速撤向勃利縣青山林區,20日在佛嶺北越過圖(們)佳(木斯)鐵路,避開沿途日偽軍的封鎖,於5月7日到達寶清縣境內蘭棒山第2路軍後方基地。第5軍4月15日向穆稜轉移途中於泉眼河設伏。23日,斃傷日偽軍400餘人。戰鬥中第5軍政治部代理主任王克仁等數十人犧牲。而後,部隊於5月初轉移到鏡泊湖一帶,與第1路軍第3方面軍取得聯繫,共同開展游擊活動。7月初,日軍從哈爾濱、佳木斯出動大批兵力,並與富錦、同江、寶清等地偽軍組成嚴密封鎖網,在飛機、坦克的配合下,不斷對轉移到下江地區的第2路軍進行“討伐”。針對這種嚴重形勢,中共吉東省委執行部於7月10日發出《關於東北游擊運動目前嚴重階段的鬥爭任務緊急通知》,要求各部隊加強黨的領導,繼續堅持鬥爭,適當改變部隊活動方式與方法以獲取勝利。各部隊隨即採取分散游擊的形式,運用機動靈活的戰術,破壞日偽軍的交通線和軍事設施,襲擊據點,進行積極的反“討伐”鬥爭。7月上旬起,第5軍軍部、教導團及第1、第2師在圖們至寧安、吉林至延吉鐵路及寧安至敦化公路沿線開展游擊活動。第5軍第3師以團為單位,主動出擊,先後取得大砬子東山、七星河鎮等戰鬥的勝利,殲滅日偽軍200餘人。第7軍為打破日偽軍的“討伐”和封鎖,於1939年3月開始分散開展游擊活動。軍部和第3師到饒河地區活動,並派部分人員在十八垧地、大旺砬子等地建立密營。第1師到撫遠、同江一帶活動,並派部分人員在富錦、同江、饒河三縣交界處的大旗桿一帶開墾數塊荒地。與此同時,第7軍所屬各部還利用春夏季有利的自然條件,在饒河、虎林、撫遠、同江等地連續出擊,殲敵一部。10月,日偽軍3700餘人,再次大“討伐”。第7軍採取分散游擊的戰術,在冰天雪地崇山峻岭中與日偽軍周旋。12月,第1師向撫遠轉移途中,在新屯與日偽軍170餘人遭遇,殲其70多人。後在楊木林子戰鬥中斃日偽軍100餘人,在西砬子與日軍騎兵戰鬥5小時,斃俘其24人。到年底,第7軍減員到不足200人。第10軍在五常、舒蘭地區雖陷入孤軍作戰的境地,但仍經常襲擊日偽軍。1939年6月在九十五頂子山附近突襲日偽軍“討伐”隊,斃傷100餘人。10月在亞布力斃傷日偽軍“討伐”隊100餘人。1941年1月,軍長汪亞臣、副軍長張中喜犧牲,部隊大部陣亡或失散,剩少數人在五常南部山區分散活動,繼續堅持鬥爭。東北抗日聯軍第2路軍1939年反“討伐”,戰鬥200餘次,共斃傷日偽軍2000餘人,策應了東北抗日聯軍其他部隊的游擊戰爭。
發布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