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抗日聯軍第1軍西征

1936年6月和11月,東北抗日聯軍第1軍第1、第3師,先後從遼寧省本溪縣境和新賓縣境向遼寧省西部、熱河省進行遠征的戰略行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北抗日聯軍第1軍西征
  • 外文名:Western Expedition by the 1st Corps of the NAJUA
  • 開始時間:1936年6月
  • 結束時間:1936年11月
  • 發生地點:遼寧省本溪縣境和新賓縣境至遼寧省西部、熱河省
1936年1月,中共滿洲省委被駐共產國際中共代表團撤銷後,東北抗日聯軍失去統一領導的核心。4月,日本關東軍再嬸埋司令部和偽滿洲國軍政灶槓凳部開始推行“三年治安肅正計畫”,重點“討伐”遼寧省東部的東北抗日聯軍第1軍軍部。東北抗日聯軍第1軍軍長兼政治委員楊靖宇,從日偽報紙上得悉紅軍東渡黃河進入山西的訊息後,決定派出第1師向遼寧省西部、熱河省(今分屬內蒙古、河北、遼寧)遠征,求得同關內紅軍部隊,特別是和中共中央取得直接聯繫。為增強西徵效果,第2軍第4師準備在第1軍西征部隊後跟進。第2軍第6師與第1軍第2師轉至長白山區吸引日偽軍,策應第1軍西征。
6月下旬,為掩護師主力西征,決定第6團由鳳城向岫巖、辨剃己驗莊河方向出擊,第4團在本溪、撫順地區開展游擊活動。西征部隊由師部、保衛連、少年營和第3團共400餘人組成。計畫從本溪、鳳城縣境之間插入遼陽縣境,沿千山山脈西進,跨越南滿鐵路(長春—大連)和遼河,直趨遼西、熱河。28日晚,第1師西征部隊從本溪、鳳城縣交界的和尚帽子山區出發。少年營、保衛連和第3團先向南行進,當日24時攻打草河口車站,吸引安瀋鐵路(安東—瀋陽,安東即今丹東)沿線萬多、和泉、今田等地日軍守備隊馳援。交戰1小時後主動撤離,迅速向北機動,經沙窩溝、響水溝到達礦洞溝與師部會合後繼續向北行動。7月1日,到達南芬車站以南山崴子,當夜在當地游擊隊配合下,越過安瀋鐵路到達朝天貝。是月初,中共南滿、東滿特委及東北抗日聯軍第1、第2軍主要領戀籃婆歡導幹部召開會議,決定將東北抗日聯軍第1、第2軍編成東北抗日聯軍第1路軍。會議還認為第1軍組織部隊西征是必要的。
西征部隊為隱蔽行動企圖,力避與日偽軍戀戰,日夜兼程向西突進。8日,到達岫巖以北30千米倒岔溝地區,日偽當局當即調集瀋陽、遼陽、海城等地大批軍警進行圍堵,並驅使“自衛團”“棒子隊”監視山地,控制要道,使西征部隊行動遇到很大困難。為保存有生力量,第1師決定終止西征,部隊分三路回師。回師途中,師部帶領保衛連於7月15日在連山關以西摩天嶺附近大榆樹溝,伏擊尾追的駐連山關日軍守備隊第2連,擊斃連長以下80餘人。戰鬥中,師參謀長李敏煥犧牲。當晚,突出日偽軍包圍,轉移至連山關以南劉家嶺時又與偽軍遭遇,經過激戰,越過安瀋鐵路返回遊擊區。第3團在師部之後回到游擊區。少年營為掩護主力回師繼嚷姜諒續向西活動,到達岫巖以西龍潭溝地區,遭日偽軍殘酷圍堵,在海(城)岫(岩)公路南、北交界牌等地激戰中大部傷亡灶歡鴉,只有少數人分散回到游擊區。10月上旬,第1師第6團按照軍部指示,再次穿越安瀋鐵路到達岫巖一帶活動月余,也因日偽軍圍堵不能西進而折返。
10月,偽滿洲國軍政部調集偽軍8個旅、1個團,共1.5萬餘人,對通化、輯安(今集安)、臨江、長白等9個縣進行“東邊道獨立大討伐”。同時,迫使民眾遷入“集團部落”,劃定“無人地帶”,以斷絕東北抗日聯軍第1、第2軍與民眾的聯繫。東北抗日聯軍第1軍軍長楊靖宇決定,乘偽軍實施分區聯縣大“討伐”之際,組織第3師繼續執行西征任務。11月下旬,改編成騎兵的第3師共400餘人,從新賓縣境出發,沿途衝破日偽軍警封鎖,經清原、鐵嶺縣境,歷時1個月抵達遼河沿岸。由於氣候反常,冬季降雨,遼河未封凍,又無渡船,部隊無法渡河,加之追兵又至,第3師遂決定放棄西征。回返途中先後在瀋陽以東望賓屯、撫順以北會元堡遭日偽軍警堵擊,部隊損失嚴重,僅有100餘人回到新賓地區。
東北抗日聯軍第1軍的西征,是東北抗日游擊戰爭中帶戰略性的行動,雖然由於插慨項入日偽統治比較嚴密的地區,遭到日偽軍圍追堵截而未達成預期目的,但顯示了堅強的鬥爭意志,擴大了東北抗日聯軍的政治影響。
發布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東北抗日聯軍第1軍的西征,是東北抗日游擊戰爭中帶戰略性的行動,雖然由於插入日偽統治比較嚴密的地區,遭到日偽軍圍追堵截而未達成預期目的,但顯示了堅強的鬥爭意志,擴大了東北抗日聯軍的政治影響。
發布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