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大馬路(瀋陽大東區北部道路)

東北大馬路(瀋陽大東區北部道路)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東北大馬路位於大東區北部,是瀋陽著名的交通要道,西起大北橋與大北關街相接,東至觀泉路與東望街相連,由西向東依次與臨河路、遼瀋一、二、三街、北海街、東遼街、東站街、東建街交叉東北大馬路與瀋吉鐵路平行,東站街以西為雙向六車道,以東為雙向四車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北大馬路
  • 全長:4600米
  • 位於:大東區北部
  • 西起:大北橋
地圖信息,
1922年,張作霖在第一次直奉戰爭中失利,退回山海關外,在瀋陽東郊東山嘴子一帶(今瀋陽炮兵學院)建立東大營。為便利交通,於1925年在瀋陽古城大北邊門外修築東北大馬路,馬路為東北——西南走向,西段原稱為中央大馬路,不久以東北走向而命名為東北大馬路。 “東北王”張作霖大帥親自為東北大馬路定名。
1918年9月,張作霖任東三省巡閱使,督辦東北屯墾邊防事宜,當時“奉軍”為“東北軍”,他號稱“東北王”。張作霖為顯示其“東北王”的威力,將馬路兩側的胡同(巷),均以當年的東北三省84個縣名而命名,如海城街、西安(今遼源)街、法庫街、彰武街等。以這條馬路為軸心,使這一帶成為東北三省的縮影。顯然,東北大馬路不僅因其走向而得名,還有其特定的歷史含義。 當時在東北大馬路中段的“大廣場”上(東北大馬路和東遼街路口)還雕塑有張作霖的銅像,一般的銅像是坐北朝南,而張作霖這個銅像卻是坐東朝西,意為不甘心第一次直奉戰爭失敗,只當“東北王”。不久,張作霖打進北京,當了海陸軍大元帥。可惜好景不長,1928年6月,被迫撤回瀋陽,在皇姑屯被日本人炸傷,回到大帥府後身亡。瀋陽解放後,為支援抗美援朝戰爭,將張作霖銅像熔毀,作為銅材支援前線。
東北大馬路東北大馬路
1989年,瀋陽市重新整頓街路名稱時,除了將原東北大馬路六段改名為東望街外,仍沿用原名東北大馬路。下設13個巷如山東、上園、吉東等。如今,這條馳名關外的東北大馬路,已建成一級公路,成為通往遼北的主幹道。
建國後至上個世紀末,東北大馬路一帶成為大東區的工業基地,見證著老工業基地的輝煌。

地圖信息

位置:瀋陽市大東區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