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北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 占地面積:4870畝
- 建築物面積:35萬平方米
- 分布:大連、南海、成都、北京
園區簡介,園區規劃,商業計畫,市場策劃,資源依託,園區文化,分園介紹,東大軟體園,東軟軟體園,蘇家屯園區,
園區簡介
東北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是全國第一家依靠高校優勢創辦的大學科技園,也是世界大學科技園協會中的首家中國會員。2001年5月,東北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被科學技術部和教育部聯合認定為“國家大學科技園”,是全國首批22家被命名的單位之一。 目前,東北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占地面積約4870畝,區內建築物面積已達35萬平方米,在大連、南海、成都、北京等市的高新區內分別建立了自己的產業園區或研發基地。孵化器面積達到了3.5萬平方米。東大科技園己發展成為集高新技術產業化、中小型高新技術企業孵化、創新人才培養和企業家培訓於一體的科技產業園區。 經過多年的艱苦探索和不斷的學習,東北大學科技園己經形成了科學園、創業園、產業園“三園一體”協調發展的模式。科學園是科技創新的源頭,為科技成果轉化和高新技術企業孵化提供技術資源,為產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創業園己經成為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高新技術企業孵化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和集聚的基地。產業園由散布全國各高新區的東大企業構成,現己形成以東大軟體園為主體的高新技術企業群。在“三園一體”的發展模式下,東大科技園己經培育出如東軟集團公司等一批國內、外知名的優秀高新技術企業。截止2005年底,園區入駐企業約為450家,絕大多數為IT企業或裝備製造業企業。另外,在瀋陽市其他創業中心或孵化基地中,以東北大學為依託的中小型高新技術企業約為110家。這些高新技術企業,為調整地方產業結構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直接為地方經濟的發展作出貢獻。2005年東大科技園實現銷售收入100億元。其中東北大學控股和持股的66家企業銷售總額達到25.8億元,上繳各類稅收約2.7億元。
東北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位置
園區規劃
科技園"十一五"規劃確定了更高目標:要在風力發電、永磁電機等五個領域搶占科技制高點、培育經濟成長點;創業園建築面積要達到8萬平方米,並建立完善的配套服務體系,平均每年培育2個以上產值超5000萬元的企業;產業園新建風力發電、智慧型電器、電動汽車、數控專機、精細化工等七個專業產業化基地,累計規劃占地約3000畝,累計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至2015科技園年產值突破50億元。[4]為瀋陽建設世界級裝備製造業基地發揮積極作用。
商業計畫
東北大學科技園在規劃中,明確以市場為導向,把科技成果推向市場、把科技產品推向市場、把科技人才推向市場,產生整體規模效益和經濟效益,創出品牌效益。
· 利用當地的報刊、電台、電視台、東大校園網以及新聞發布會等方式,加大宣傳力度,擴大東北大學科技園的知名度和影響。
· 過瀋陽高新技術開發區的商貿系統,以APEC合作組織為舞台,加強多邊交流、貿易、引資與合作,實現優勢互補,把東北大學科技園作為遼寧省的特色園區、優勢園區,推廣開來。
· 積極鼓勵孵化後的高新技術成果,通過專利代理機構,申報國家專利,並給予補貼。對已產業化的企業,鼓勵其申請註冊商標、申報國家級新產品、申報高新技術企業。突出東北大學科技園內企業的“技術創新”,突出“新產品”,突出“科技含量”,打出品牌效益。
· 在國家有關高新技術企業、產品的政策基礎上,用好遼寧省政府、瀋陽市政府、瀋陽高新技術開發區及大學科技園自身的優惠政策。在出口、財稅、基金、項目、中小企業創新基金申請等方面發揮政策優勢,取得較大的突破。
· 篩選高校里的優勢項目,孵化成熟後,在海內外招商引資。 把大學科技園辦成成果展示與交易的場所,健全評估體系,促進成果向社會轉化輻射。
· 吸引高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進行轉制改造,形成產權明晰的高新技術企業,變政府無償投資為市場招商引資,推動高校科技成果轉化。
· 支持高校優勢企業,參與國有企業的改革和發展進程,利用兼併、重組、租賃、劃撥等方式實現優勢互補,發揮科技人才和技術優勢,促進知識資本與社會資本的有機結合。
市場策劃
我們在市場策劃與開拓上擬分三步走:即創新、創業與產業化三個階段,根據三個階段的內在規律和各校的相對優勢整體運作、相互聯繫、相互協調,以“創新、創業、產業化”為一個有機的整體,本著“統籌規劃、以人為本、市場推動、擴大開放”的原則組織實施。
(a)自主創新
·根據遼寧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方向,組織開展裝備製造、自動化工程、環保工程、精細化工、納米新材料、清潔能源、現代農業技術等領域項目開展自主創新研究。
· 依託校內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工程中心的人力資源、設備資源和成果資源,組織課題攻關和科技人員攻關,把人力資源優勢變成經濟優勢,使高校成為創新的源泉。
· 鼓勵並支持有產業化發展前景的國家863計畫、超863計畫、973計畫、國家攀登計畫、國家攻關計畫、國家火炬計畫、國家星火計畫的科研項目,進行孵化,鼓勵課題組進行成果轉化和產業化。
· 引進資產評估、商標評估、技術作價評估、股權期權作價評估以及管理者權益等機制,對創新成果進行評價,包裝上市轉讓。
· 在省校、市校、校企聯合的基礎上,利用信息諮詢跟蹤服務方式,對企業進行會診分析。
(b)積極孵化
·東北大學科技園不僅是科技成果孵化的核心基地,也是遼寧省高新技術的中試基地、成果交易基地、科技管理人才培育基地以及高新技術企業孵化基地。一方面創立優良的創業環境,吸引企業入園創業;另一方面承擔高新技術成果中試孵化、評估、最佳化、轉讓、產業化的任務。
· 與學校簽定孵化契約,注入孵化資金,使小試成果在原材料生產與產品化生產、試生產與工業化生產、粗放式生產與集約化生產、單一品種與多品種產品、局部領域與多套用範圍領域、高能低耗與高效益等環節進行孵化試驗,以期取得高附加值的經濟效果。
· 對科技人員進行市場管理、法律服務、經營運作、市場調研、標準化管理等培訓,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建立評估核算和定量核算,對中試成果中的加工機器、生產設備、技術流程、產品定型、技術改造和原材料替代的方法進行最佳化分析,降低物耗成本,提高科技成果的轉化效益。這是大學科技園創業孵化的兩個方面,缺一不可。其孵化成果與否,關鍵在於思想觀念的轉變、企業文化理念和協作協同精神。
(c)著力推進產業化
·東北大學科技園實現產業化分流,即孵化成熟的科技成果通過科技成果對社會推廣、作價入股、學校獨資、與外商合作等方式開展多形式的合作,本著誰投資誰收益,力求使孵化的成果及時地得到推廣套用,以市場經濟為導向,創造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 利用遼寧當地的原材料資源,注入成熟的科技成果,採用嫁接法、合資合作生產。
· 積極推動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和高新技術產業化,以大學科技園為媒介,促進金融資本與高校知識資本相結合,進一步推動地方社會、經濟發展。這是東北大學科技園辦園的指導方針,也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
資源依託
東北大學是一所以工為主的多科性國家重點大學。學校設有研究生院、秦皇島分校、基礎學院、文法學院、外國語學院、藝術學院、工商管理學院、理學院、資源與土木工程學院、材料與冶金學院、機械工程與自動化學院、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軟體學院、中荷生物醫學與信息工程學院、體育部以及網路教育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學校設有58個本科專業,其中,國家第一類特色專業4個,第二類特色專業1個。有171個學科有權招收和培養碩士研究生(另設MBA、MPA、工程碩士3個專業學位授權點),81個學科有權招收和培養博士研究生,有13個博士後流動站,3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4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共涵蓋15個二級學科,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4個國家重點實驗室,4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設有國家工科基礎課程機械基礎課程教學基地、國家工科基礎課程電工電子教學基地、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電子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第一批國家大學生創新實驗計畫和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示範點。在2545名教師中,共有教授468人,其中,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5人,國家“千人計畫”入選者8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講座教授19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0 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44人,國家級教學名師3人,博士導師277人;現在校博士研究生2528人,碩士研究生5118人,普通本科生 23080人。
東北大學堅持以學科建設為中心,在保持和發揚面向基礎產業的冶金、材料、礦業、機械等傳統學科優勢的同時,大力支持和發展計算機、自動化等高科技新興學科,形成了工學為主,理學、哲學、法學、教育學、文學、管理學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格局。在全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首次開展的全國一級學科整體水平排名評估中,我校控制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榮登該學科榜首。
東北大學不斷強化教學、科研功能。1989年以來,東北大學共獲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獎19項,其中一等獎5項,二等獎14項。獲得國家精品課程 13門,國家級教學團隊2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個。2005年,東北大學以優異成績通過了國家教育部舉行的本科教學工作優秀評估。“十五”以來,學校承擔各類科技項目2500多項,獲國家和省部級科技成果獎勵209項,其中國家級獎項21項,獲得國家專利207項,被國際三大檢索系統收錄論文 4211篇。
東北大學充分利用科技、人才優勢,以孵化高新技術產業作為服務社會的堅實支撐點,探索出了一條產學研相結合,創辦高新技術產業的有效途徑。東北大學科學園是我國第一個大學科學園,2000年,東北大學科學園成為國家首批15家大學科學園試點建設單位之一。
東北大學堅持面向世界,開放辦學。學校先後與23個國家和地區的123所大學、科研院所建立了學術交流關係。共聘請705位國內外著名學者為東北大學名譽教授和兼職教授;先後選派教師4000多人(次)出國進修、講學和科研合作,促進了學校學術水平的提高。
黨和國家領導人對東北大學的建設和發展十分重視,胡錦濤、吳邦國、溫家寶、賈慶林、李長春以及江澤民、李鵬、朱鎔基、李嵐清、曾慶紅、吳官正等許多黨和國家領導人曾蒞校視察。
面向未來,東北大學將抓住機遇,辦出特色,為建成“多科性、研究型、國際化”的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而奮鬥
園區文化
東北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依託母校東北大學深厚的文化底蘊,與現代科技企業文化相交融,創立了開放、務實、創新、高效的園區文化,為入園企業朝著建立學習型、創新型現代企業方向發展,營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圍。
本著堅持“科學民主、與時俱進”的理念,堅持“勇於創新、不懼風險,志在領先”的精神,堅持“學習明禮、誠信守法、團結友善、敬業奉獻、鼓勵創新、容忍失敗”的風氣,科技園確立了“鼓勵創業、寬容失敗、勇於創新、追求成功”的創業文化理念,將“創業者的需要就是我們的工作,創業者的成功就是我們的驕傲”作為座右銘,並且將它化為一種自覺的行動。
本著 “快速反映、馬上就辦、跟蹤服務、責任到底”的辦事作風,科技園區成立了“馬上辦”“幫你辦”“上門辦”的服務機構,為創業者提供了 “保姆式”服務,使創業者身處園區,有一種家的感覺,可以一心一意、專心致志從事創業活動。
本著“以人為本、人盡其才”的原則,科技園區採取“競爭上崗、擇優錄用”等積極措施,選拔優秀人才到重要領導崗位上工作,從而吸引人才來園區創業,並取得了優異成績。
經過長時間的積累與磨合,經過不斷的吸收、借鑑、創新,科技園具備了寬鬆的企業和個人發展空間;具備了與企業和個人的創新、創業願望相吻合的、鼓勵創新的環境;具備了較高的對中小型企業和個人在創業探索過程中出現失誤的容忍態度以及相對靈活的企業制度。最終塑造出了“有特色、有品位、有實效”的大文化園區形象 。
分園介紹
東大軟體園
東大軟體園瀋陽園區位於瀋陽市高新技術開發區渾南產業區,始建於1995年6月,是由東軟集團有限公司投資興建的集基礎研究、產品開發、技術培訓與生活服務於一體的多功能軟體開發與生產基地。[8]1995年10月,東大軟體園瀋陽園區被國家科技部確立為“國家火炬計畫軟體產業基地”。[9]園區占地50萬平方米,綠化面積達60%以上,除了現代化的開發、辦公大樓外,還建有多功能商務中心、員工公寓、網球場、室內游 泳館以及高爾夫球練習場等生活和服務設施,為員工的工作生活構造了一個優美、寧靜的環境。
占地50多萬平方米、總投資5億元人民幣的東大軟體園,是由東軟集團投資興建的集軟體研究、開發和產業於一體的多功能園區,也是東軟集團為實現“架設科學研究與高科技產業的橋樑,建立中國自主著作權的軟體基地”的目標而實施的一項戰略性工程。
東大軟體園以計算機軟體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東北大學軟體中心為技術和人才依託,以東軟集團為核心全業,幾年來,先後創辦了東大阿爾派、東東公司等數家軟體高科技公司。東大軟體園的開園和投入使用為東軟集團發展民族軟體產業,架設軟體研究與軟體產業的橋樑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經過10多年的建設,東大東大軟體園目前已形成一個占地面積50多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0萬多平方米,擁有以東軟集團為核心的10多家高新技術企業,員工5000餘名,產值20多億元,集基礎研究、產品開發、技術培訓和生活服務等多功能於一體的軟體產品開發與生產基地。
公司主營業務包括:行業解決方案、產品工程解決方案及相關軟體產品、平台及服務等。
東軟軟體園
東軟軟體園(大連河口園區)於 2006年11月9日 在大連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奠基,[11]經過一年多的建設和完善,一期工程於2008年6月竣工並交付使用。該軟體園占地面積為50萬平方米,規劃建築面積33萬平方米,將能容納1.萬餘人同時辦公。園區內綠化率達66.7%,各種配套設施完善,建築具有歐洲古堡風格,整個環境承載“在公園中工作,在社區中生活”的設計理念,形成了“工作、生活、自然”相得益彰的辦公樂園。
2008年6月17日啟用的東軟軟體園(大連河口園區)[12]是一個高科技、花園式、國際一流的軟體產業園區,園區定位於面向歐美、日韓的軟體外包及BPO業務和嵌入式系統的開發,同時東軟的電信、電力、金融解決方案事業部,汽車電子研發中心,東軟BPO中心,東軟領導力發展中心也將進駐到園區,構成東軟規模最大的離岸外包產業基地。這座可以容納10000名軟體工程師的大型基地的投入使用,標誌著東軟進一步擴大國際離岸外包業務,建立全球軟體與服務交付中心的戰略得到落實;同時,東軟軟體園(大連河口園區)的開園也標誌著大連市在加快軟體產業國際化步伐,努力打造全球軟體與服務外包新領軍城市這一戰略目標方面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蘇家屯園區
在全國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背景下,東北大學與蘇家屯區政府化危機為機遇,變挑戰為動力,主動適應區域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要,在積極協商和周密論證的基礎上,決定共建“東北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蘇家屯園區”。
東大蘇家屯科技園項目選址在蘇家屯區蘇桃路K2—K4公里處,起步規劃用地3500畝。擬由教學科研區、科技產業區和生活服務區三部分構成,旨在建設成集人才培養培訓、科技研發和成果轉化、高科技產業孵化、金融商業、生產製造、生活居住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型科技園區。科技園採用開放式、多元化的原則進行建設,主導產業包括裝備製造、新材料、自動控制、信息產業、生物醫藥工程等。項目建成後,園區內規劃在校學生規模將達到8000-10000人;國家和部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達到20家以上;預計2020年帶動相關科技產業產值800-1000億元。東大蘇家屯科技園的建設對於培養具有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套用型人才,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進一步推動遼瀋地區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促進遼寧老工業基地振興與產業結構調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東大蘇家屯科技園”建設項目從拉動內需起步,構築了新的人才培養基地和科技產業發展空間,開創了學校、政府、企業密切合作的“產業園區、教育園區、社區”三區聯動模式。為使這一嶄新的合作模式得以鞏固和完善,蘇家屯區政府和東北大學在充分調研和論證的基礎上,形成了《東北大學蘇家屯校區建設項目協定書》、《東北大學—蘇家屯區人民政府組建“瀋陽東蘇科技園有限責任公司”協定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