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莧(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杯莧,中藥材名。本品為莧科植物杯莧的全草。全年可采。曬乾或鮮用。功能主治為:①《海南植物志》:治痢疾,止咳。②《海南島常用中草藥手冊》:消腫,止痛,拔彈,除諸毒。治各種蛇咬傷,肝脾腫大,子彈入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杯莧
  • 漢語名稱:Bei Xian
  • 別名:蛇見怕(《海南植物志》)
來源,性味歸經,功能主治,形態特徵,分布區域,生長環境,藥材性狀,用法用量,化學成份,相關論述,

來源

本品為莧科植物杯莧的全草。全年可采。曬乾或鮮用。

性味歸經

《海南島常用中草藥手冊》:苦澀,微涼。

功能主治

①《海南植物志》:治痢疾,止咳。
②《海南島常用中草藥手冊》:消腫,止痛,拔彈,除諸毒。治各種蛇咬傷,肝脾腫大,子彈入肉。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木,高可達50厘米。莖常有四陵,被柔毛,基部常匍匐。葉對生,橢圓形或倒卵狀菱形,長2~5厘米,先端鈍或急尖,基部楔形,兩面被伏貼柔毛。總狀花序頂生或腋生;花束疏生,總苞1枚著生於花束基部,卵形;花小,無花梗;小苞片2枚,闊卵形;萼片5,長卵形,長2~2.5毫米,具脈紋3條,外面密被長柔毛;雄蕊5枚,基部合生;不育雄蕊短舌狀,先端鈍或兩淺裂;不育花的花萼及苞片變態為鉤狀芒刺。胞果不開裂。花期9~11月。

分布區域

分布華南各地。

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林下,河邊或山谷蔭蔽處。

藥材性狀

莖長短不等,常有4棱,有少量分枝;表面有柔毛。單葉對生,具柄或近無柄;完整葉片橢圓形或菱狀矩圓形,長1.5-5cm,先端鈍或短尖,常從中部以下漸窄,全緣,兩面有柔毛。總狀花序頂生或腋生,總梗及小花梗纖細;小花淡綠色,乾後枯綠色。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2兩。外用:搗敷。

化學成份

全草中含蛻皮甾酮(ecdysterone)[1]。

相關論述

1.《海南植物志》:治痢疾,止咳。
2.《海南島常用中草藥手冊》:消腫,止痛,拔彈,除諸毒。治各種蛇咬傷,肝脾腫大,子彈入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