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錦旗中學,簡稱杭一中,創辦於1959年,原是一所縣辦初級中學,蒙漢合校,初名為杭錦旗初級中學,1969年成為一所蒙漢合辦的普通完全中學,1974年9月更名為杭錦旗第一中學,同年,蒙授班遷到旗蒙中,學校成為一所漢授普通完全中學,1994年,學校又更名為杭錦旗中學,2005年,學校開始在普通高中進行職業教育分流,2007年,杭錦旗體育運動學校併入杭錦旗中學,至此,杭錦旗中學發展成為一所集國中、普通高中、職業高中於一體的綜合中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杭錦旗中學
- 簡稱:杭一中
- 校訓:厚德明理,博學慎思
- 創辦時間:1959年
- 類別:公立中學
- 現任校長:蘇忠義
- 所屬地區:鄂爾多斯杭錦旗
基本介紹,學校概況,校訓,學風,校風,教風,走進一中,辦學宗旨,治校方略,治校之道,辦學目標,管理理念,辦學思想,校徽,校旗,師資力量,發展規劃,建設方案,校長寄語,地圖信息,
基本介紹
杭錦旗中學創建於1959年,原是一所縣辦初級中學,蒙漢合校,初名為杭錦旗初級中學,1969年成為一所蒙漢合辦的普通完全中學,1974年9月更名為杭錦旗第一中學,同年,蒙授班遷到旗蒙中,學校成為一所漢授普通完全中學,1994年,學校又更名為杭錦旗中學,2005年,學校開始在普通高中進行職業教育分流,2007年,杭錦旗體育運動學校併入杭錦旗中學,至此,杭錦旗中學發展成為一所集國中、普通高中、職業高中於一體的綜合中學。
學校概況
學校占地面積67800平方米,建築面積36970平方米。學校擁有先進的現代化教學設備,遠程教育網路齊全,衛星網、教育科研網和寬頻Internet、教育城域網“四網合一”全面開通。現有計算機房3個,電子網路室1個,現代化標準理化生實驗室7個,所有教室全部安裝多媒體教學設備。學校現有在校學生2400多人,教學班50個,國中14個,高中36個,其中,高中分設宏志班、希望班、特長班、實驗班、職業班。
校訓
厚德明理,博學慎思
學風
尚德明智,勤學成才
校風
惟專惟勤,勵志篤行,研學至精,求切求真
教風
愛崗敬業,求真務實,博學善思,創新奉獻
走進一中
辦學宗旨
一切為了學生的進步和健康
治校方略
以德立校,以法治校,特色興校,質量強校
治校之道
創新理念——實施學習優勢教育,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統一思想——突出育人為本,實現教育可持續發展
明確目標——提升辦學品位,促進多元人才培養
踐行改革——創新課堂模式,轉變學習方式
注重成效——不斷總結反思,創建特色品牌
統一思想——突出育人為本,實現教育可持續發展
明確目標——提升辦學品位,促進多元人才培養
踐行改革——創新課堂模式,轉變學習方式
注重成效——不斷總結反思,創建特色品牌
辦學目標
人格健全,素質全面,特長突出,
個性顯明,人人成長,個個升學。
個性顯明,人人成長,個個升學。
管理理念
過程求實,細節求真,全程服務,高效運作
辦學思想
一切為了師生髮展
校徽
校徽以同心圓為載體,象徵師生員工同心同德。主體圖形以杭錦旗中學的“杭”字的聲母“H”變形為一個騰起的“中”字,表示“杭中”騰飛,探索科技奧秘。紅色的“中”字,展示學校勇於開拓、與時俱進的時代精神。主圖形下方是打開的綠色書本,上面是一輪初升的紅日,寄寓著學子讀書求知、奮發向上、如日初升的意向,也蘊含著學校教書育人、托起明天的太陽的寓意。校徽下方底邊“1959”字樣,是學校創建的時間,展示出學校的光輝歷史,亦表示杭中人繼往開來、薪火傳承、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
校旗
設計說明:
校旗由紅色和黃色兩種主體顏色組成,左上方圖案分為兩步分黃色的圖案是校徽的主體圖案,三槓圖案代表紅綠藍三色校園文化,象徵三結合辦學模式,整體寓意實施學習優勢教育托起騰飛的杭中。
師資力量
學校現有教學班 46 個,其中高中 31 個,國中 15 個,在校生 2400 多人。學校現有教職工 171 人,專任教師 135 人,本科以上學歷的 98 人 , 其中碩士學歷 9 人,特級教師 1 人,高級教師 15 人,中級教師 39 人,國家級骨幹教師 1 人,國家級優秀教師 1 人,區級骨幹教師 1 人,區級教學能手 2 人,市級教學能手 8 人,市級優秀教師 9 人。
學校和內蒙名校包鋼一中結成友好協作學校, 和晉陝蒙15所中學結成聯誼學校,實現校園資源優勢共享;內大藝術學院和該校共建藝術教學班,該校成為內大藝術學院在鄂爾多斯市的唯一生源基地; 國家氣象局把該校選作扶助對象,從 2003 年開始每年以不同形式在學校軟硬體建設、教師培訓等方面對我們進行幫扶。
杭錦旗中學建校 48 年共培養國中生 9800 余名 , 高中生 11900 余名 , 大中專生 3000 余名。其中 1993 年、 1999 年王飛雲、張麗琴分別以全市理科狀元和文科狀元考入武漢大學和北師大。杭錦旗中學近年來高考升學率穩步提高, 2004 年杭錦旗中學本科上線人數 105 人,首次突破百人大關,其中重點線 21 人,升學率 99.6% ,在全市 15 所漢授高中中排名第七。
發展規劃
為貫徹和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重大戰略,實施我校教育可持續發展戰略,實現在改革中發展,在發展中提高的構想,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不斷提高我校的教育質量、辦學水平和辦學效益,特制定本發展規劃。
一、指導思想:
以《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為指南,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明確辦學方向,順應課程改革的時代潮流,抓住機遇,深化改革,全力推進教育創新,全面推進實施素質教育,加強學校管理,改善辦學條件,全面提高質量,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堅持以人為本,走“學習優勢教育”之路,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進程,實現我校教育事業的適度超前發展,在當地乃至自治區發揮示範性作用,為建設教育強旗作貢獻。
二、總體目標
遵循“學習優勢教育”的辦學理念,廣聚教育資源,深化教育改革,彰顯辦學效益。以創建自治區優質高中和自治區示範性高中為目標,以形成特色為突破,以全面發展做示範,紮實開展課程改革。把握機遇,以全新的理念和視角理性審視學校,設計學校,力爭通過五年時間的努力和探索,以一流的管理彰顯辦學質量,以一流的學校文化提升學校品位,以一流的師資實現學校的發展,把學校打造成一所學生自我教育,教師主動發展,教育質量優良,管理富有特色,文化氛圍濃厚的可持續發展的、自治區級視窗學校,引領區域教育的發展。力爭2015年通過自治區優質普通高中驗收,2016年-2018年爭創自治區示範性普通高中,並於2018年通過驗收。力爭普通高中辦學質量水平達到全市中上游。
三、具體目標
(一)學生培養。
夯實學生的基礎知識,提升其學業能力和水平。在此基礎上,利用“三結合”辦學模式下的藝術、體育等特色教育提升其綜合素質。同時把“紅綠藍”三色學校文化內化融入學校德育工作之中,通過實踐,兼顧學科教育、特長教育和以“勵志教育”為指導的德育,形成“三位一體”育人新模式,力爭把每個學生都培養成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感的合格公民。進一步提高中、高考升學率,力爭實現文化課考生一本上線率5%、二本上線率40%;藝體類考生一本上線率50%、二本上線率90%。
(二)師資隊伍。
以“優勢教育”的理論研究為契機和抓手,充分利用學校中青年教師占絕對多數的師資結構,推動“科研興校”理念的落實,帶動學校整體的教學科研,形成以校長為龍頭、全校教師為主力全員投入參與的科研氛圍,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加大教師學歷進修和職務培訓力度,提高教師的學歷水平,使具有學士學位的教師比例占到全校教師總數的70%以上。進一步提高教師的技術職務水平,使具有中、高級技術職務者占學校教師總數的65%以上,初步形成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通、融匯現代教育理念、熟練掌握現代教育技術的科研型、專業化的教師隊伍。
(三)課程開發。
以“優勢教育”為統領,結合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進行校本化的課程開發,在教授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根據不同基礎學生的身心發展情況,著力挖掘基礎型課程中有利於進行發展優勢的課程資源,進行校本化解讀和建構。力爭開發出一套有利於發揮優勢的“綜合型”校本課程。
(四)課堂教學。
確保教學工作的中心地位,從教學時間、教學準備、教學過程和教學結果四方面加強教學管理,採取有效措施提高課堂教學的績效,繼續完善生本“雙導”課堂教學改革,同時通過課程開發促進教學工作持續不斷地獲得改善。
(五)管理水平。
建立職位能上能下、人員能進能出的教師管理制度;繼續改進以教學評價為主的考核制度,完善相關獎懲規定,初步形成一套有利於充分施展教師能力和水平的激勵機制。根據辦學實際,進一步修訂與完善各類規章制度,實現依法治校。嚴格執行黨組織的監督保障制度、教職工代表大會制度和校長負責制,提高學校管理效益。
(六)硬體設施。
加強校園物質文化建設,繼續添置和完善學校的硬體設施;充分利用硬體設施開發隱性課程,把學校環境視為隱性課程,讓每間教室、每一片綠地、每一處景點、每一個角落、每一寸土地都散發出文化氣息,讓每堵牆都會說話,都具有育人價值。讓校園環境整潔有序,發揮其潛移默化的教育功能。
四、實施規劃
(一)教師隊伍建設規劃。
1.修師德。
在師德建設中要高標準、嚴要求,通過機制建設常抓不懈,樹立教師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增強從事教育工作的光榮感和責任感,內強素質,外修形象,使我校的師德教育經常化、制度化、正規化。
(1)開展師德交流會。
定期組織教師進行師德交流,就提升師德的人格理想、尋求師德修養的有效途徑、教師們在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中具體的師德表現形式等問題展開討論,並組織教師討論確定要學習的有關師德教育的優秀書目和文章篇目,通過使師德交流制度化的方式,培養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無私奉獻的教師隊伍。
(2)組織師德徵文活動。
組織教師圍繞師德問題撰寫理論性和實踐回顧性文章,學校統一進行評選,給予獎勵,並將優秀感人的師德文章編撰成冊,作為學校師德建設和學校文化的重要積澱。
(3)定期評選“師德標兵”。
將一年一度的“師德標兵”評選活動制度化,作為激勵教師積極進德修業的有效機制。通過師德標兵評選,樹立德育工作典型和示範,起到以點帶面作用。
2.活師腦。
活師腦就是使教師具備現代教育理念和終身教育思想,在認識上從原來只重職前教育的師範教育,向職前教育與職後培訓進修一體化的教師教育新理念轉化,在行動上踐行終身教育理念,促進自身精神成長、提升生命質量。
(1)激勵教師的學習和進修動力。
以“勵志教育”為抓手,結合本校教師隊伍的實際,探索和採取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等多種有效措施,激勵教師探求知識的動力和決心。
(2)舉辦專題講座。
根據需求,邀請知名專家、學者為學校開辦系列學術報告,拓寬教師的教育理論和學科知識視野,一定程度上解決作為一所地區偏遠學校本身所固有的前沿知識信息相對閉塞的不足。
(3)繼續加強教師校本培訓。
繼續開發校本培訓教材,細化教師的校本培訓。這些培訓將包括全員培訓、新教師培訓和老教師培訓三類,針對不同群體準備有針對性的培訓內容。
(4)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諮詢服務。把關注、維護和促進教師的身心健康作為重要工作來抓。在學校設立和完善心理諮詢中心,並與相關的專業部門合作,開展健康和衛生講座、宣傳等形式,強化教師的身心健康意識,對教師的心理壓力進行有效的疏導和排解。
3.強師能。
(1)加強交流學習。
充分發揮教研組在教師群體中的交流平台作用,加強教研組教師之間的溝通交流,尤其是要完善教研組內老教師幫帶新教師的互助制度,讓新教師學習和領會老教師的教學經驗和臨機處事能力,也讓老教師感受新教師的新思維、新觀念。提供學習資源,領會課改精神。學校不僅要舉辦專題講座,還要豐富學習資源,提供足夠的圖書、雜誌資料,增添閱覽室的各類書刊報紙,鼓勵教師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此外,學校還準備創建電子閱覽室,利用計算機網路系統實現教學過程最佳化與教師知識更新的結合。
(2)實施“三名”工程。
重點培養一部分在本旗乃至更大範圍內有一定影響力的學科帶頭人。在實施“三名”工程的同時,進行學科團隊發展計畫,要求名師負起責任領導一個學科團隊,通過學科教師團隊的發展,提高本學科教師隊伍的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進而以“線”帶“面”,整體性提高學校教師的能力和素養。
(3)實施“骨幹培訓+學歷提升計畫”。
為了達到將本科學歷教師提升到90%的目標,學校將把培養骨幹教師與提升學歷層次相結合,使他們在提高學術理論修養、教育教學水平以及專業能力的同時,又提升自身的學歷層次。這項工作目前已經在有條不紊地進行,我們將繼續為骨幹教師培訓和教師學歷的提升提供各種必要的保障條件。
(4)建立發展性教師評價體系。
建立發展性教師評價體系,給教師營造一個自由靈活的創造平台和施展教育教學藝術的空間,給教師“鬆綁”,鼓勵教師追求“整體”的完美而非偏重“結果”的完美,讓他們沒有後顧之憂。我們將在未來五年里探索和形成適合校情的發展性教師評價體系。
(5)規範語言文字套用。
以推廣國語、規範文字套用為重點,加強語言文字的規範套用。完善《杭錦旗中學語言文字規範化實施方案》,進一步加強語言文字規範化建設。
(二)課程、教學與教研規劃。
1.完善學校層面的課程體系建設。
學校將在國家課程管理體制下繼續努力探索適合本校辦學理念和培養目標的課程新體制,初步建成富有學校特色的課程結構。
(1)初步形成立體網狀的課程結構。
將初步建成立體網狀課程體系,這個體系由四個維度構成:(1.1)遵照三級課程管理體制,我校的課程結構將包含比例相對協調的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三類;(1.2)按照學生修習課程的選擇性維度,這個課程結構將包括學科課程(含必修課程、選修課程)和活動課程兩大部分;(1.3)按照課程本身的性質維度,該課程結構將包括基礎型課程、探究型課程和拓展型課程三類;(1.4)按照課程培養旨趣的差異,我校的課程結構將包括學科性課程、修身勵志課程和實踐性課程。
(2)繼續開發校本課程。
我們已通過校本培訓讓教師初步領會了校本課程開發的基本理論。今後,我們將根據教師已習得的知識和經驗,進一步開發校本課程,尤其要在“學習優勢教育”理念的引領下大力開發特色課程,以便豐富和完善學校的課程體系。
(3)加強課程資源建設與管理。
整合學科資源(紙質教案、電子教案、導學案、課件、題庫等),補充必要的學科圖書資料和教育理論知識的論著,同時挖掘可利用資源,努力探索校際合作共享課程資源的可能性,爭取初步形成能夠有效促進學生身心發展的課程資源系統。
2.提升學校教學質量。
教學質量是學校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對於生源質量偏差的杭中而言,更是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生命線。學校將把教學質量問題擺到關乎學校前途命運的地位上堅持不懈地狠抓。
(1)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堅持在不給學生增加課業負擔的情況下提高教學質量,這就需要提高單位時間的教學績效。我們要求教師要在有限的課堂時間裡注意處理好達成“三維目標”與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關係、學生遵守課堂紀律與生動活潑的課堂氣氛的關係、刻苦學習與愉悅體驗的關係。教師要在日常教學中養成學習與反思的習慣,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反思、分析和解決自己在課堂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把日常教學工作與教學研究融為一體,更好地通過自身的改善和提升,默會知識品質,提高教學質量。為此,我校要開展自我反思(教師常態課的課後反思)、互評反思(小組教學等評課後的反思)、多元反思(集中學生、教師、領導等聽課人評價後的反思)等活動,通過機制的建立和運作,促進教師教學反思的日常化。
(2)完善生本“雙導”課堂模式。
繼續彰顯“四突出”的表現形態,即突出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完全改變教師講學生聽的局面;突出學習:整個教學過程處處突出學生自主性學習,使學生獲得學習的動力;突出合作:4—6人的小組學習是最大特色;突出探究: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探究獲得知識,形成能力。營造濃郁的生本校園文化氛圍,以生本教育為抓手,繼續開展“課內比教學”活動,讓生本教育真正在課堂上“安家”。同時,加大對生本教育常規監控力度,切實做好過程的督查和落實,每次檢查結果都要與教師年度考核掛鈎,並且要求教師在平時教學中堅持撰寫生本研究案例、小結、教學日記或隨筆,學校將擇優定期結集出刊,並向上級刊物、網站推薦發表。
(3)加強教學管理。
(3.1)教學時間管理。學校將根據新課改的要求,重新規範教與學的時間分配,保證學生每天都有一定的自主活動空間。(3.2)教學準備管理。將根據新課改的精神和具體要求,組織教師集體備課,明確備課教案、導學案的具體要求,努力減少教學中的隨意性,提高教學效率。(3.3)教學過程管理。將根據新課改的要求,制定教學過程指導綱要,明細教學過程的要求,以作為教師教學的參考和教學督導的標準。此外,學校層面每學期應有選擇地對一兩個學科進行一次綜合調研,並向教師做質量分析報告,提出改進措施。(3.4)教學結果管理。對於教師的上課、備課、聽課、作業批改的檢查放在平時不定期地進行,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了解每一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進行整改。對於學生,進一步落實“減負增效”的措施,嚴格規範作業,強調教師要分層布置作業,使一些“尖子學生”養成回家思考問題的習慣;強調學生誠信作業,反對抄襲,嚴格把握各年級作業的時間,將教師的主要精力放在提高單位時間的教學效率上。
(4)繼續提升特色教育。
繼續緊抓已有的特色教育,提高藝術特色、體育特色的層次和水平,並根據現實情況,藉助學校競技體育的平台,建成自治區級國中生足球隊,來充實體育特色的內容和形式。
3.落實“教研興校”策略。
(1)初步確立教育科研製度。
探索和完善學校教研室、年級組和教研組(備課組)、個體教師三個層次相結合的學校教研製度。積極鼓勵教師之間的、跨學科的教育研究合作。
(2)加強教師教研能力的培訓。
將從三個途徑加強對教師的培訓:(2.1)組織教師自學或以教研組為單位進行學習、討論,結合學科實際,採取“缺什麼補什麼”的策略,保證教研能力強化的針對性;(2.2)把具有一定教研基礎或教研成果比較突出的教師送出去接受正規的培訓,返校後再通過二次培訓的輻射,整體提高學校的教研能力;(2.3)定期邀請專家到學校進行科研指導,通過教研活動、系列講座等校本培訓方式,逐步培養教師的教研意識教研能力。
4.力爭實現教學、教研一體化。
(1)實現教學骨幹和科研骨幹一體化。
堅持“教學立校、教研興校”的指導思想,制定有關實現教學教研一體化的規劃和措施,並組織教務處、教研室協作實施。力圖通過五年努力,基本形成一支由校長具體領導的兼具較強教學技藝和教研能力的教學教研雙重骨幹的教師隊伍。
(2)探索教學實踐與課題成果轉化一體化。
以“優勢教育”課題的實踐活動研究為依託,探索適合杭中校情的教學實踐與科研成果轉化一體化的方式,鼓勵教師將教學中遇到的重點、難點和疑點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將研究所得用於相關的教學實踐,實現解決教學難點、疑點問題與開展教育科研活動的有機結合。這方面的探索在過去五年的國家級課題“積極心理學與學習優勢教育的整合與實踐”的研究工作中,已著手進行,我們將沿著原來的路子探索前行。
(三)德育工作規劃。
1.德育工作團隊建設。
(1)初步形成一個相對穩定的研究型專職德育團隊。
在保證專職德育隊伍相對穩定性的同時,通過邀請校外德育專家到校培訓或者德育團隊到校外接受觀摩與培訓,通過德育團隊的自我總結與相互學習,提高專職德育隊伍的德育素養,強調學科教師的德育協作意識,使之能夠與專職德育人員協同,確保學生學習能力與德性養成的和諧共進。同時,還需要強化這一團隊的研究能力,通過德育專項的課題申報和研究,提升德育團隊對德育工作的研究能力。我們將通過課題研究,不僅提高學校德育工作的實效性,而且促進德育隊伍研究能力的提升。
(2)建設具有榜樣力量和影響力的學生管理團隊。
建設優秀的學生社團等學生管理團隊,充分利用這些管理團隊的榜樣作用以及在學生中的輻射力、影響力,起到對學生的示範和引領作用,並適時適量增加社團數量。
2.創新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
(1)開展德育實踐活動。
繼續落實德育實踐活動的時間,開展內容豐富、形式新穎、吸引力強的德育實踐活動;充分發揮共青團的作用,利用法定節日、傳統節日、重大歷史事件紀念日、革命領袖、民族英雄、傑出名人等歷史人物的誕辰和逝世紀念日以及入學、入團等具有特殊意義的日子,組織參觀相關遺蹟、討論會、演講會等形式,並將“三色”文化作為貫穿德育實踐活動的一根“紅線”,對青少年學生開展思想道德教育和普法教育。
(2)加強多方位德育滲透。
加強德育如何卓有成效地滲透到學科教學之中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制訂學科教學滲透德育的指導意見,指導各門課程從教學實際出發,將學生思想道德教育貫穿和滲透到日常的課堂教學之中,充分發揮出課堂主渠道的育人功能。同時以“校本課程(文學創作、科技發明、美術美工、音樂舞蹈、體育、書法)開發、學科教學滲透、日日德育課育德和學生實踐活動”為主要途徑,全方位對學生進行“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和“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等合格公民教育。
(3)重點關注弱勢學生群體的德育。
相對而言,單親家庭子女、城鎮流動人口子女、學習困難子女和家庭貧困子女更容易出現思想道德教育缺位,更容易產生思想包袱和自卑、自棄情緒。要特別關注學校里的這部分學生群體的德育現狀,確保不出現因為教育和管理的缺位,造成學生厭學、棄學。要有針對性地做好弱勢學生群體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建立勸學、補差和跟蹤制度,體現“育人為本”的思想,確保每一位學生都獲得發展。
3.創新德育工作的管理機制。
(1)建立學校德育工作分層負責制。
根據德育工作性質和分工的不同,採取分層負責的方式落實和執行。校長總體負責學校德育工作,分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長對德育工作承擔具體的領導責任,德育處具體負責規劃和管理學校德育,各年級組對各自年級常規的德育工作負有責任,班主任負責班級的具體德育工作,學科教師要具體落實學科教學滲透德育的既定措施。
(2)完善學校德育工作考評制度。
逐步出台或完善《學生綜合素質考評細則》《學科教師德育考評細則》、《班主任德育考評細則》、《年級組主任德育考評細則》等德育工作考評制度,規範和保證學校德育工作。
4.構建有效的德育組織架構。
(1)充分發揮家長委員會的工作職能。
通過定期召開家長會,確定家長接待日、教師家訪等形式,與家長建立經常性聯繫。要邀請家長參加學校組織的親職教育知識講座,讓家長了解親職教育在青少年成長中的重要作用,掌握科學的育人教子方法,配合學校做好德育工作。還要讓家長參與到學校的管理中來,增強與學校的聯繫和溝通,並設定“校長信箱”和“校長熱線”,讓學校和家長協同配合,共同做好德育工作。
(2)依託社區資源。
依託學校周邊社區和街道的資源,發揮其在德育中的功效。學校行政領導要繼續加強與社區人員的聯繫,依託社區資源,讓學生走出學校的圍牆,到社區進行社區服務,如環保清潔、養花種草、清除垃圾等,在實踐中進行德育教化,使學校的德育工作與社區教育相協調,形成更大合力,共同擔任培養下一代的光榮任務。
(四)學校文化建設規劃。
1.繼續開展學生社團建設,豐富社團文化。
繼續精心培育和發展學生社團,在更大程度上發揮社團在學生中的文化引領和帶動作用,讓百花齊放的學生社團活動成為學校文化建設的一道亮麗的彩虹,為學生提供培養興趣、展示才能的舞台,豐富學校的業餘生活,發展學生的特長。
2.開發校園隱性課程,陶冶學生的性情。
結合學校建設,做好校園的整體設計,發揮審美功能,力求校園園林化、裝修藝術化,精心設定藝術環境,形成環境效應,潤物細無聲地陶冶學生高尚情操,提高審美能力。利用板報櫥窗,建立起有藝術品位的精神食堂和施展才華的園地。讓學生置身於這塊沃土上汲取養料,拓寬視野,陶冶性情,樹立正確審美觀,培養他們的審美力,以及用美術語言和手段感受美、理解美、創造美的能力,使審美功能得以發揮。
五、保障體系
(一)完善學校機構設定。
學校管理機構堅持人員一人多崗、匹配合理、機構精簡、工作高效、整體協調的原則進行結構性調整。
(二)推進考核制度改革。
健全學校全員分類考核體系,形成學校管理人員,專任教師、教輔人員、工勤人員工作績效評價指標,規範考核程式。堅持優選原則,實行評聘分開制度,選聘師德修養好、素質教育能力強且效果好的教職員工上崗。完善各項考評制度,加強各級教師的業務管理,提高師資隊伍管理的實效性。發揮家長委員會參與學校管理和評價的作用。發揮教學主體在評價中的作用,健全學生對教師工作的評價制度。
(三)健全民主管理制度。
充分發揮管理主體的作用,健全教職工代表大會的民主參與學校管理制度,進一步完善教職工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機制。實行各級學校管理人員述職報告制和校務公開制度,管理人員的工作全面接受師生員工監督。在學校層面、教師層面、學生層面和家長層面均能得以體現落實。
(四)建設競爭激勵機制。
完善教職工的績效工資結構,按照工作性質和績效分檔,根據同類工作的數量和質量不同拉開差距,認真貫徹優教優酬、優勞優酬的原則,加大對貢獻多的教師的獎勵力度。
(五)完善技能培養硬體。
充實現代教育技術的裝備,以適應現代化教育和教學的需要。加強學校圖書室的硬體建設,每年要添置一定數量的圖書,提高圖書的使用率,滿足師生教育教學和學習之用。在增加圖書室內圖書數量和種類的同時,要圍繞學校的教育教學形成圖書特色,逐步形成特色書架。創建多媒體閱覽室,創設良好的閱讀環境,增強圖書室指導學習功能,滿足師生教書、學習的需要,真正把圖書室建成師生自主發展的平台。
建設方案
學校文化是學校特色的重要表征,是學校重要的教育資源,是促使教師專業成長和學生生命發展的深厚土壤。學校文化建設是教育發展的需要,也是和諧社會的需要,是提升教育內涵、促進教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為了有序推進學校文化建設,我校依據霍華德·加德納提出的“多元智慧型理論”,結合本校實際,以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為著力點,特制訂學校“紅綠藍”(紅色精神、綠色課堂、藍色信念)三色文化建設方案。
一、指導思想
落實科學發展觀,在“學習優勢教育”辦學理念的統領下,以《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為宗旨,以培養人文精神和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目的,構建文明、健康、人文、和諧的學校文化體系,為學生的發展、教師的成長和學校辦學水平的提升創造優良的人文環境,使學校成為師生身心愉悅的成長樂園,全面推動學生、教師和學校三位一體的和諧發展,打造能夠充分展示學校個性魅力和辦學特色的學校文化。
二、基本原則
堅持科學發展原則,遵循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基本規律;堅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發展方向;堅持傳承傳統和與時俱進、教育性和藝術性、硬體建設和軟體建設、領導重視和師生全員參與相結合的原則;堅持“以人為本,和諧發展”的理念,把握好校情、教情和學情,找準學校定位,彰顯學校的優勢與特色,促進學校、教師、學生和諧發展、共同進步。
三、建設內容
(一)紅色精神文化
紅色是一種拼搏奮鬥精神的象徵,是一種精神文化的傳承。紅色精神文化建設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智育教育、體育教育、美育教育實施的一個重要途徑,對於豐富學校文化生活,促進學校精神文明建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將紅色精神納入德育。
利用各種法定節日,傳統節日,革命領袖、民族英雄、傑出名人等歷史人物的誕辰和逝世紀念日,建黨紀念日、紅軍長征、辛亥革命等重大歷史事件紀念日,“九·一八”、“南京大屠殺”等國恥紀念日,以及未成年人的入學、入團、成人宣誓等有特殊意義的重要日子,組織開展掃墓、參觀革命遺蹟、在革命烈士紀念碑前宣誓、學唱革命歌曲、邀請一些參加過革命戰爭的老紅軍、老戰士走進校園舉辦報告會、座談會等教育活動,將紅色精神文化納入學校文化建設,使學生們通過緬懷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親身感受輝煌的革命歷史,讓他們為革命前輩的光輝業績感到無限崇敬,從而產生接受和弘揚革命傳統的內在動力。依託學校、家庭和社會三結合的德育網路體系,為學生提供儘可能多的德育平台,把愛國主義、團隊精神、社會主義教育,理想信念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社會公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等融入到各種活動之中,讓學生們在法律知識競賽、業餘團、黨校培訓、參觀看守所、遠足、淑女禮儀講座、進入社區、老年公寓志願服務等切身的體驗過程中得到紅色精神的薰陶。
2.讓紅色精神真正融入課堂。
結合生本理念,突出生本特點,依據學校實際,不斷增加紅色精神文化的內涵,並將其融入課堂,從而在各學科課堂上滲透紅色精神教育,普及紅色精神文化理念,諸如鼓勵學生創作紅色文學,舉辦紅色演講等,把原本單一的、獨立的紅色精神教育活動點連成線、形成面,最終構建科學的課堂體系,形成相對完整的教育網路。同時,把紅色精神教育作為校本課程開發與建設的切入點,構建目標明確的多樣化校本課程體系,逐步形成對學生道德成長具有針對性、指導性和實效性的校本課程,讓團結奮鬥、自強不息、敢拼敢幹的精神從課堂上滲透到學生生活中去,使學生在日常活動中,在情感的交流與體驗中潛移默化地接受教育,促進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養成。
3.在體育教學中注重弘揚紅色精神。
體育教育具有特殊的精神作用,它不僅能使學生強體魄、長知識、增技能,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的意志品質得到鍛鍊。可以說體育中蘊含著紅色精神,而紅色精神又可融於體育之中,它們之間是相互促進的。為此,在體育教學活動中我們鼓勵教師經常採取競賽、評比和獎勵優勝等方法。通過競賽激勵青少年學生力爭上遊,奮力拚搏的競爭精神;通過評比使學生較容易地意識到個人的努力程度將影響到集體榮譽以及集體榮譽預期帶來的影響,使學生會自覺協調好個人與集體的關係,有助於培養他們的責任感、義務感、集體榮譽感和團隊精神;通過體育比賽對優勝者的獎勵能夠給學生帶來精神上的滿足,有成就感,使他們飽嘗勝利果實的喜悅和對未來充滿希望。同時能使失敗者具備戰勝困難,不甘失敗,不怕挫折的心理素質。
4.在美育中彰顯紅色精神。
為了彰顯紅色精神,學校以音樂、美術為切入口,以歌唱、繪畫為媒介,結合校本德育特色,著重突出紅色主題,歌唱黨的豐功偉績,追尋紅色足跡,用歌聲和畫筆唱響紅色夢想,引領師生重返革命先驅創下豐功偉績的光輝歲月、篳路藍縷的征程與星火燎原的輝煌,深感現在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並且充分調動起學生的主體性與參與性,提高了他們的實踐動手能力,提升了團隊默契度與凝聚力,在友愛相處與合作互助中,增進了他們對紅色精神文化的品悟。
(二)綠色課堂文化
綠色是生命的符號,是最有生命力的色彩,象徵著文明、民主、科學、公平、關心、尊重、包容、安全,象徵著和平、人際關係和諧、可持續發展。綠色課堂是以學生全面發展、主動發展為宗旨,具有張揚個性特長、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人本歸真的課堂。綠色課堂不再是教師一統天下的“講堂”,而是連線課堂內外的橋樑,是學生整個學習活動的策劃中心,是學生表現自我的舞台,是學生享受學習樂趣、接受情感薰陶的沃土,是師生心靈相約的綠洲。
1.推廣綠色德育,營造綠色人文環境。
在德育建設方面,積極探索具有校本特色的德育實踐模式。堅持生活實踐原則,以活動作為師生體驗德育和提升素質的載體,讓師生在共建共享共同成長的過程中,不斷強化德性,不斷地獲得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動力源泉。一是創建和諧、融洽、民主、合作、友好的人際關係和客觀公正、相互理解、抑惡揚善的集體輿論環境。二是構建綠色德育育人資源網路,研究綠色德育與社會、家庭之間的關係,探究如何對學生進行環境道德教育、人際關愛教育及生態道德教育。三是構建綠色德育模式,用綠色德育理念重新審視和認識已有的德育工作實踐,找出薄弱環節,從自然生態德育因素、社會生態德育因素、學校生態德育因素、課堂生態德育因素等入手,力爭構建以“綠色德育”為特點的德育模式,確保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創新性和實效性落到實處,通過綠色德育的推廣來營造綠色課堂。
2.穩步推進課改,打造綠色生命課堂。
為了實現“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這一新課程理念,我們在全校上下推行“雙導”(導學案,思維導圖;教師主導,學生自導)課改和“互助態”作文教學改革。以導學案和思維導圖為載體,通過多元互動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在“親、助、樂”的師生人際情境和“美、趣、智”生動的學習情境中,自主、自為、自在、自悟、自得,在多向互動中體味、想像、思考、表達、交流,質疑並創造。最終使學生在課堂上獲得心靈的滋養,能力的生成,情感的濡染,心性的陶冶,使每個孩子的個人潛能得以發掘和超越,讓課堂生機盎然,充滿和諧與快樂。一是加強集體備課,確保編寫出高質量的導學案,每一個導學案做到學習目標文字化,課堂知識問題化,結論、總結、規律學生化,學習效果檢測限時化,導學案批改落實經常化,並且把知識要點、學習要求、課堂檢測,規律結論、例題、訓練、作業融合到導學案中,讓學生的預習、討論、展示、作業都有依據,以引領他們的自主學習。二是充分發揮評價對學生身心發展的激勵功能,以發展性評價激勵學生,以情境激勵學生,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三是課前教師精心設計疑問,課堂巧妙提出疑問,利用設疑激勵喚起學生的求知慾。四是以成功激勵學生,讓學生從成功中獲得激勵,增強學習的動機、熱情和信心,主動去爭取新的成功,向更高的目標奮進。
3.堅持以生為本,精心設計綠色體育課堂。
首先培養學生參與體育教學活動的主動性。如通過遊戲引趣,創設情景進行主題教學,以及採取師生探討、研究,語言激勵等教學方法和隊形站立不拘於格,練習形式可獨立、可組合等,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體驗成功所帶來的快樂,逐步培養起主動學習的興趣。其次是培養學生參與體育教學活動的自覺性,如利用籃球、足球等學生非常喜愛的項目或其他的學習內容,通過教學,讓他們發自內心的喜歡且樂於參與,逐步提高其自覺、主動的練習,建立自覺性學習的良好習慣。三是培養學生參與體育教學活動的持久性。如通過耐力練習、球類練習等,逐步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使之能持之以恆、堅持經常,為終生體育鍛鍊打下基礎。四要培養學生參與體育教學活動的獨立性,逐步培養學生的個人學習能力。五是教師教學的靈活性。改掉過去那種“千人一面,萬人一項”的上課計畫,採取“分項教學法”,加強每節課的靈活性,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區別對待。
4.讓美育充滿綠色生機,煥發綠色課堂的生命。
以素質教育為導向,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宗旨,打破過去以美育學科知識、技能為主要目標的教材體系結構,構建以促進藝術素養的形成為核心、以探究式藝術實踐活動為主線、以人文性單元結構為基本特徵的美育教學新體系。一是定位課堂,通過引入生活事件,設計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營造逼真的教學環境,使學生在特定的情境、角色、任務中去學習、領悟美。二是組織學生帶著問題欣賞美,引領他們多看、多討論、多做、多參與書畫比賽、剪紙比賽、歌舞比賽等活動,讓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培養他們合作和科學探索的精神。三是注意運用現代化教育技術,即教育、教學過程中運用以計算機為基礎的信息技術,來豐富學習的內容,渲染情境,開拓學生視野,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功能,激發學生濃厚的美育興趣。
(三)藍色信念文化
藍色表現出一種美麗、冷靜、理智、安詳與廣闊,具有沉穩的特性。藍色信念是不懈奮鬥的動力源泉,是思想和行動的“總開關”“總閘門”。
1.堅持德育為首,培養學生的藍色信念。
始終堅持“成功教育”的指導思想,注重學生“責任、敬業、學習、表達和解決”五大能力的培養,把“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範進一步細化、具體化,落實在對學生藍色信念的培養和道德行為的養成上。一是充分利用集會、班會對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利用廣播站、標語、宣傳欄、黑板報、校園網、校刊等,積極宣傳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活動的重要意義和主要內容,努力營造學生自覺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設,爭當新時期合格公民的良好氛圍。二是注意發現、樹立、推廣先進典型,在全校開展爭創“勵志之星”系列活動,為學生搭建展示個性特長、展示學識才華、體驗成功的舞台。三是在各班級學生中,深入開展“樹立理想、建立信念”活動,讓每個學生都制定自己的近期目標,明確樹立遠大理想和制定近期目標的意義,正確認識遠大理想和近期目標的關係,從而使他們樹立的理想是基於社會理想和個人理想相結合的正確理想。
2.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滲透藍色信念教育。
通過學科教學滲透藍色信念教育具有“面廣量大、有切實的時間保證、有豐富的知識載體”等其它教育方式不可替代的優勢。為了在各學科教學中更好地滲透信念教育,我們採取如下措施:一是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滲透。各科教學前,教師既要把握教材的知識內涵,又要深入挖掘教材內在的信念教育因素,教學時,要力求融知識傳授、能力培養、智力開發、思想教育於一體。二是在課堂訓練、課後作業中滲透。各科教師在選編課內外作業、練習時,要注意增強思想性,發揮其教育功能,要注意思想性的呈現方式,符合不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徵。三是在課堂教學的延伸活動中滲透。用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來充實學生的課餘生活、擴展學生的知識視野、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同時,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熱愛社會主義的感情,促進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良好的思想品質和健康的生活情趣,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四是在課堂教學的管理過程中滲透。各科教師在課堂管理和與學生的日常接觸中,要針對學生的表現,進行隨機教育,並以自己的言談舉止影響教育學生,幫助學生樹立自信的態度。
3.在體育中滲透藍色信念教育
一是通過介紹新中國成立以來發展體育運動、提高人民身體素質,造就一大批運動員創全國和世界記錄的有力數據和相關材料,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和民族自信心教育。二是通過體育課程學習,多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和意志品質教育,讓他們在和諧、平等、友愛的運動環境中感受集體的溫暖和情感的愉悅,在經歷挫折和克服困難的過程中提高抗挫折能力、情緒調節能力,培養堅強的意志品質,在不斷體驗進步或成功的過程中增強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積極向上、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三是通過體育活動,對學生們進
行對自我、對群體和社會的責任感教育,形成現代社會所必需的合作與競爭意識,學會尊重和關心他人,培養良好的體育道德和堅定的信念,並形成終身鍛鍊的意識。
4.寓藍色信念教育於美育之中。
一是通過以聆聽音樂、表現音樂為主的音樂教學,進行真善美理想信念教育,淨化心靈、陶冶情操、啟迪智慧、情智互補,熱愛音樂、熱愛藝術、熱愛生活,養成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二是通過生動活潑的音樂欣賞、表現和創造活動,進行藝術功能和價值的教育,展現學生的個性和創造才能,發揮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性思維。三是通過合唱、合奏以及歌舞表演等群體音樂活動,進行群體意識、合作精神的教育,使學生養成共同參與、相互尊重、人際交流、關心社會音樂生活的素養。四是通過繪畫、欣賞、創作等教學活動,進行愛家鄉、愛祖國教育,培養學生愛美、追求美的思想感情,逐步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陶冶高尚的情操,具有一定的審美能力,從愛自然美到愛家鄉美、祖國美,為祖國悠久燦爛的繪畫文化而自豪。五是通過古今中外優秀美術家生平及作品的介紹,進行創作態度教育,發揚追求真理、嚮往光明、嚴謹認真、辛勤勞動的創作精神,增強學生對大自然和人類社會的責任感,以及創造美好生活的理想和信心。
校長寄語
教育,國之大業、民之本也,校業之基,源於斯。囊古今之育人經綸,映學府之芬芳桃李。鳴瑤動翠擎學術之殿堂,登高望遠齊國韻之神氣。唐詩宋詞彰華夏之魂,四書五經釋國學之義。天地怡然,人眾和諧,寄語莘莘學子:承“厚德明理,博學慎思”之校訓,扣時代之脈搏,乘和煦之春風,摹園丁之兢兢勤勉,吟賢哲之求索魄力。吾盡心傾力守望,美化春秋動感天地,指點江山,風景無邊秀麗。
地圖信息
地址:鄂爾多斯市杭錦旗百靈路西1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