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臨平經濟技術開發區

杭州臨平經濟技術開發區,是浙江省杭州市臨平區的國家級開發區,託管東湖街道,下轄38個村(社區)和1個社區公共服務站,總面積76.94平方公里。

1993年11月,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浙江省餘杭經濟開發區。2012年7月,經國務院批准,餘杭開發區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定名為“餘杭經濟技術開發區”。2023年9月,商務部復函同意餘杭經濟技術開發區更名為“杭州臨平經濟技術開發區”。

杭州臨平經濟技術開發區是杭州城東智造大走廊和G60科創大走廊的交匯點,也是杭州接軌大上海融入長三角的“橋頭堡”,已形成以高端裝備製造和生物醫藥兩大特色產業為主導、家紡布藝產業提升發展的“2+1”特色產業體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杭州臨平經濟技術開發區
  • 行政區類別:經濟開發區
  • 所屬地區:浙江省杭州市臨平區
  • 面積:76.94 km 
  • 火車站:臨平南站
  • 車牌代碼:浙A
歷史沿革,開發區域,機構設定,發展概況,重點產業鏈,所獲榮譽,

歷史沿革

1993年11月6日,經浙江省人民政府1993年第25次常務會議批准,設立浙江省餘杭經濟開發區。
1997年7月底,餘杭開發區與餘杭市下沙經濟區合併,組成新的餘杭開發區。
1998年6月,臨平鎮紅豐、橫塘兩行政村劃開發區管理。
2000年,經杭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喬司工業園區作為開發區的配套延伸區塊。
2002年3月27日,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臨平園區、餘杭開發區、餘杭高新技術產業園區三大區塊合併為“杭州臨平業區”並揭牌。
2002年7月19日,杭州臨平工業區與餘杭開發區合二為一,建立中共杭州臨平工業區工作委員會和杭州臨平工業區管理委員會。
2004年10月10日,根據《關於調整餘杭經濟開發區與臨平街道行政管理體制的通知》(余編200443號),餘杭經濟開發區與臨平街道合署辦公。
2006年1月1日,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臨平園區更名為杭州錢江經濟開發區,同時保留杭州工業新區名稱。
2007年12月5日,餘杭開發區(餘杭高新技術產業園區)與臨平街道重新分設。
2008年1月23日,臨平・東湖街道和運河鎮的20個建制村、3個社區委託餘杭經濟開發區管理。
2012年7月30日,經國務院批准,餘杭開發區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定名為餘杭經濟技術開發區。
2015年11月10日,杭州市委市政府召開杭州餘杭經濟技術開發區(錢江經濟開發區)體制調整工作會議,整合杭州餘杭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杭州錢江經濟開發區,成立杭州餘杭經濟技術開發區(錢江經濟開發區)。
2019年6月15日,根據區委區政府檔案精神,中共杭州餘杭經濟技術開發區工作委員會、杭州餘杭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不再加掛中共杭州錢江經濟開發區工作委員會、杭州錢江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的牌子。
2023年9月,商務部復函同意餘杭經濟技術開發區更名為杭州臨平經濟技術開發區。

開發區域

2015年整合提升後,杭州臨平經濟技術開發區託管東湖街道,下轄38個村(社區)和1個社區公共服務站。規劃範圍北至京杭大運河、南到星光街、東至規劃京杭運河二通道、西臨超山風景區,總面積76.94平方公里。整體空間結構為“一心三核七區,四面山水”,其中,“一心”為開發區公共中心;“三核”為科創教育核心、生活居住服務中心、產業服務核心;“七區”為智慧型製造產業區、綠色環保產業區、傳統產業提升區、南部居住與配套服務區、西部科教與配套服務區、生物醫藥產業區、物流倉儲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