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在三國東吳之前,史書上並無關於今臨平區的記載,兩漢史書中關於臨平的內容大凡都指現陝西省乾縣的臨平(另有資料顯示為臨平之名在東漢時已見諸史冊),但臨平的歷史自然遠遠早於史冊所載,至少距今兩千多年以前,今臨平連同杭州均為淺海灣,臨平建鎮於北宋端拱元年(988年)。
2021年4月9日,浙江省人民政府發布《關於調整杭州市部分行政區劃的通知》,設立杭州市臨平區,臨平區人民政府駐地臨平街道西大街33號;同年7月26日,臨平區人大、區政府、區政協、區監委正式舉行揭牌儀式。
行政區劃
截至2021年7月,臨平區下轄7個街道、1個鎮。區人民政府駐臨平街道西大街33號。
街道(鎮) | 社區(行政村) |
---|
| 西大街社區、工農新村社區、星火社區、荷花塘社區、邱山社區、錢江社區、武林社區、結網社區、星火苑社區、丁山社區、小林社區、屯裡社區、乾元社區、禾豐社區、龍安社區、石壩社區、萬陳社區、上環橋社區、陳家木橋社區、藍庭社區、茅山社區、順達社區、映荷社區、海珀社區、星河社區、北沙社區、汀洲社區、理想灣社區 |
| 河南埭社區、保障橋社區、東安社區、新城社區、聯盟社區、翁梅社區、紅聯社區、西安社區、新豐社區、高地社區、聯勝社區、天萬社區、萬常社區、新安社區、長樹社區、東湖社區、蘇家社區、錢塘社區、微才拜時代社區、文儀社區、水景社區、龍興社區、新梅社區、康城社區、臨城社區、洋頭壩社區、疊華社區、汀城社區、藝尚社區 |
| 廟東社區、梅堰社區、羅莊社區、廟前社區、桂芳橋社區、星光社區、雙林社區、紅旗社區、丁塘社區、胡橋社區、新塘社區、塘灣社區、工農社區、紅豐定祖社區、橫塘社區、新顏社區、紅湖社區 |
| 星都社區、香榭社區、南星社區、星橋社區、湯家社區、枉山社區、太平社區、賈家社區、周楊社區、民樂社區、萬樂社區、安樂社區、班荊社區、五雲社區、隆昌社區、星儀社區、黃鶴山社區 |
| 新街社區、喬司社區、連城社區、良熟新苑社區、汀蘭社區、杭海路社區、勝稼村、吳家村、方橋村、永西村、三角村、永和村、朝陽村、五星村、和睦橋村、良熟村、葛家車村 |
| 亭趾社區、褚家壩社區、灘里社區、南橫港社區、章家河社區、道墩壩社區、聖塘河社區、長虹社區、南柵口社區、運旺社區、博杭社區、亭趾村、費莊村、新宇村、戚家橋村、螺螄橋村、五杭村、杭南村、唐公村、明智村、興旺村、博陸村、東新村、雙橋村、杭信村 |
| 前村社區、崇杭社區、崇文社區、楊家浜社區、曹家浜社區、向陽村、崇賢村、大安村、沾橋村、鴨蘭村、北莊村、陸家橋村、三家村、沿山村、四維村、龍旋村 |
| 西小河社區、東小河社區、廣濟路社區、南苑社區、樂苑社區、水北社區、酒店埭社區、華城社區、朱家角社區、蓮花社區、望梅社區、枇杷灣社區、紋歸戰龍船塢社區、康達社區、錦蘭社區、康庭社區、康盛社區、莫家橋村、河西埭村、唐家埭村、承促巴紋三文乃嘗愉套村、丁河村、泉漳村、西界河村、李家橋村、柴家塢村、姚家埭村、邵家壩村、超山村、泰山村、丁山河村、塘北村、超丁村、三星村、西河村、宏磻村、塘棲村、西苑村 |
|
地理環境
臨平區地處杭嘉湖平原。
臨平區屬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春秋較短,冬夏較長。
臨平區境內主要有京杭運河(含京杭古運河)、上塘河、月牙河等河流途經。
截至2020年底,臨平區城鄉建設用地128.32平方千米,其中城鎮建設用地96.98平方千米,村莊建設用地31.34平方千米。森林保有量6.56萬畝,森林覆蓋率15.49%,活立木總蓄積量18.74萬立方想拒拒米,喬木林匪遙戒單位蓄積量3.77立方米/畝。
人口
2022年末,臨平區常住人口110.8萬人,比上年末減少8.3萬人。城鎮化率89.1%。全區戶籍人口60.24萬人,年末總戶數18.14萬戶,較上年末增加0.74萬戶。全年出生人口6336人,人口出生率10.5‰,人口自然增長率6.2‰,戶籍出生嬰兒性別比為104.39。
政治
經濟
綜述
2022年,臨平區生產總值(GDP)為1006.68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0.3%。從GDP構成看,第一產業增加值16.01億元,增長2.5%;第二產業增加值532.12億元,下降0.5%;第三產業增加值458.55億元,增長1.1%。全區三次產業增加值結構由上年的1.6:52.4:46.0調整為1.6:52.9:45.5。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為8.76萬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1.30萬美元)。
2022年,臨平區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65.6億元,增長3.4%,高於GDP增速3.1個百分點,占GDP比重為6.5%。
2022年,臨平區完成財政總收入229.93億元、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35.57億元,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後,分別下降2.7%、2.4%。完成財政預算支出196.88億元。
2022年,臨平區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1.4%。其中,項目投資增長11.1%,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11.8%。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增長38.1%;交通投資下降13.5%;生態環境城市更新和水利設施投資增長82.8%;製造業投資增長17.0%;民間投資增長17.9%。國有投資(含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4.5%。新開工項目(含房地產開發項目)264個,累計完成投資116.59億元。集中開工重大項目57個,“152”項目開工率達100%。
第一產業
2022年,臨平區實現農業增加值16.80億元,增長2.7%;農業總產值24.65億元,增長3.4%。其中,種植業產值13.54億元,增長7.7%;畜牧業產值0.60億元,增長79.8%;漁業產值8.59億元,下降4.6%。全區糧食作物播種面積4.08萬畝,糧食總產量1.56萬噸;全省率先完成“非糧化”整治最佳化面積14461.2畝。
2022年,臨平區實現農產品電商銷售額9億元,同比增長28%。全年村級集體經營性收入7.34億元,同比增長8.3%,村均達616.8萬元,全面消除經營性收入100萬元以下相對薄弱村。休閒農業接待遊客總量87萬人次,營業總收入7933萬元。
第二產業
2022年,臨平區實現規模工業增加值414.71億元,下降1.5%。規模工業實現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334.54億元,下降1.5%,占規模工業增加值比重為80.7%;新產品產值率55.6%,高於全市平均14.4個百分點。裝備製造業實現增加值256.63億元,下降0.4%;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165.81億元,增長0.9%;生物醫藥產業增加值39.91億元,增長4.8%。全年規模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660.72億元,利潤總額達到120.05億元,營業收入利潤率為7.2%。
2022年,臨平區實現建築業增加值30.51億元,增長1.9%,增加值總量占GDP的比重為3.0%。截至年末,全區共有建築業企業405家,共核發施工許可證166項,辦理建設工程安全監督註冊手續161項、質量監督註冊手續161項、竣工驗收備案137項。
第三產業
2022年,臨平區金融業增加值為115.11億元,增長17.0%。年末全區本外幣存款餘額2965.23億元,增長2.6%;本外幣貸款餘額2768.62億元,增長11.9%。全區不良貸款餘額10.02億元,不良貸款率0.36%。金融服務示範區創建有序推進,推出“金服寶·小微”綜合服務平台、金融綜合服務平台臨平專區,累計為7000餘家企業成功授信超過220億元;推進數字人民幣試點工作,累計開立個人和企業數字人民幣錢包34萬餘個,發放數字人民幣消費券超過500萬元。深入實施“鳳凰行動”計畫,加強上市培育梯隊管理,全年新增上市企業4家,累計達24家;新增培育企業10家,列入區級培育企業共44家。
2022年,臨平區共接待國內外遊客400.5萬人次,同比增長19.1%;實現旅遊總收入63.0億元,同比增長7.2%。截至年末,全區共有A級景區5家,其中4A級以上景區2家;四星級以上飯店4家;星級旅行社6家;省級旅遊風情小鎮1個;省級景區鎮3個,其中4A級以上景區鎮2個;省級景區村莊36個,其中3A級以上景區村14個;市級中小學生研學基地1處;非遺體驗基地(街區)3處;省3A級採摘旅遊體驗基地1處。榮獲省全域旅遊示範區、省文旅產業融合試驗區、省3A級景區城。
2022年,臨平區累計成交新建商品房9753套,同比下降63.9%;成交面積108.6萬平方米,同比下降62.0%;成交金額268.2億元,同比下降61.8%;成交均價24710元/平方米,同比上漲0.5%。其中住宅成交8652套,同比下降64.8%;成交面積99.5萬平方米,同比下降62.7%;成交金額252.9億元,同比下降62.0%;成交均價25417元/平方米,同比上漲1.9%。
2022年,臨平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73.60億元,增長5.7%,增速高於全省平均1.4個百分點,低於全市平均0.1個百分點。其中,限上批零業實現零售額193.90億元,增長9.1%;限上住餐業實現零售額5.11億元,增長2.6%。從消費門類看,汽車類消費實現零售額80.44億元,增長17.2%,其中新能源汽車實現零售額21.75億元,增長222.5%,占汽車類消費比重為27.0%;吃穿用等民生類實現零售額65.81億元,增長8.5%;石油類消費實現零售額24.69億元,增長4.7%。限上單位通過公共網路實現的商品零售額為50.60億元,增長12.0%,占限上單位零售額比重為26.1%。
2022年,臨平區實現進出口總額392.65億元,增長10.9%。其中,進口額27.56億元,增長8.8%;出口額365.09億元,增長11.1%。從出口產品看,機電產品、服裝服飾、高新產品出口分別增長19.2%、7.0%、4.5%。從出口地區看,對“一帶一路”國家、美國出口分別增長12.5%、14.4%。實現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7.05億美元,其中離岸外包執行額6.11萬美元,增長14.6%。
2022年,臨平區實際利用外資2.10億美元,增長24.9%。持續開展“雙集中”活動,集中簽約重大產業項目135個,總投資超400億元,招引億元以上項目70個(其中10億元以上項目10個、50億元以上項目2個)。招引瑞科生物、遠森製藥、東方基因等生物醫藥項目32個;晶盛、飛仕得、杭汽輪等高端裝備製造項目24個;玉美、遙望、朱炳仁銅等時尚文創產業項目20個;中管數智、柏科電子、思必馳等數字經濟項目35個。
2022年,臨平區新增境外投資額1.3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2%,涉及24個境外投資項目。完成“一帶一路”投資項目7個,涉及境外投資額0.76億美元。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21年,臨平區開工學校項目25個,竣工投用16個、新增學位6870個。啟動教師全周期培養工程,引培省市級名優教師170人。全區有幼稚園61所,比2020年新增5所;招生11267人,在園幼兒35764人,較2020年增加2105人;幼稚園專任教師2788人,較2020年增加356人;專任教師學歷高標率為99.71%,較2020年提高0.2%。
2021年,臨平區有國小26所,招生13241人,在校學生68955人,較2020年增加4855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及女童入學率達100%;國小鞏固率及女童鞏固率達100%;生均占地面積15.03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築面積10.48平方米;數字終端擁有量12216台。國小專任教師3524人,較2020年增加231人;專任教師學歷高標率為99.94%,較2020年提高0.04%。有國中(含九年一貫制學校)19所;招生8666人,在校學生23949人,較2020年增加2195人;國中階段入學率100%,鞏固率100%,國中畢業生升學率99.97%;生均占地面積38.94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築面積25.16平方米;國中專任教師1856人,較2020年增加205人。
2021年,臨平區普通高中(含十二年一貫制學校)7所;招生3397人,在校學生9514人,較2020年增加562人;生均占地面積54.34平方米、生均建築面積50.25平方米;普通高中專任教師864人,較2020年增加7人。全區職業高中4所,招生2686人,在校學生7995人,較2020年增加460人;生均占地面積29.49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築面積19.91平方米;職業高中專任教師597人,較2020年增加10人。全區中小學生參與“1+X+T”課後託管服務總計8.26萬餘人,占比超過88.8%。66家培訓機構落實“轉登”工作,壓減率達100%。
科學技術
2021年,臨平區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80家(公示數),新增省科技型中小企業373家、孵化載體20個、物理空間118萬平方米,新增專精特新“小巨人”2家。區內企業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省政府質量獎、省科技進步一等獎。9項項目列入省“尖兵領雁”研發攻關計畫項目等。餘杭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入選全省首批區域新智造試點、全省雙創示範基地。
2021年,臨平區新增省級新型研發機構1家,省級重點企業研究院1家,省級企業研究院7家,省級企業研發中心14家,市級企業研發中心33家,市級創新聯合體第一批(備案)3家,市級以上研發機構達到413家。中國工業網際網路研究院浙江分院、中國服裝科創研究院、浙大高端裝備研究院、浙大基礎醫學創新研究院、工信部服務型製造研究院投入運營。全區新增專利授權量10354件,同比增長37.4%,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581件,同比增長74.0%;全區擁有各級專利試點示範企業104家,其中國家智慧財產權示範企業4家,國家智慧財產權優勢企業5家,省級專利示範企業8家。
文化事業
2021年,臨平區入選省首批公共文化服務現代化先行縣創建對象名單,南苑街道獲評省級文化強鎮(街道)。申報創建浙江省大運河文化傳承生態保護區並成功入圍創建名單。區群星滾燈藝術團獲評“全國最佳志願者服務組織”稱號,區圖書館獲第一批浙江省“滿意圖書館”稱號。中國江南水鄉文化博物館建設基本完成,玉架山考古遺址公園(博物館)入選省級考古遺址公園。非遺項目崇賢花籃獲評省級民間藝術之鄉、滾燈通過省級民間藝術之鄉複評。杭攤新作《施昕更》獲浙江省第十一屆民眾曲藝大賽金獎,歌曲《魯飛飛都來點讚》入選浙江省獻禮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主題歌曲作品展播。
體育事業
2021年,臨平區內臨平體育中心通過亞組委賽事功能綜合驗收,亞殘運會浙江盲人門球館完成改造提升。全區新增各類體育場地160萬平方米。完成省市區體育民生實事工程10項、區級基層體育場地建設任務36個,普查全區體育場地3000餘個,新增體育場地面積160萬餘方。全民參與營造亞運風尚,舉辦“亞運來臨·幸福來臨”“亞運四進”等“迎亞運”系列活動和“全民健身”系列活動。臨平籍運動員陳靈龍獲東京奧運會跆拳道表演項目混合團體比賽冠軍。
醫療衛生
截至2021年末,臨平區共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481家,其中區屬醫院4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8家、社區衛生服務站74家。全區醫療機構核定床位3998張,其中區屬醫院2516張。衛生技術人員8150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3528人,註冊護士3638人,全年醫療機構完成診療人數 948萬餘人次,縣域就診率95.19%。家庭醫生累計簽約服務22.32萬人。全年共招引醫療衛生人才151名,其中引進高級醫療衛生人才15名,新增市級E類及以上人才45名。
人民生活
2021年,臨平區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184元,增長9.2%;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705元,增長10.4%,農村居民收入增速快於城鎮1.2個百分點。城鄉收入比由2020年的1.60縮小至1.58,處於省市最低行列。全區城鎮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49426元,同比增長17.1%;農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37727元,同比增長18.8%。(註:居民收支沿用原餘杭區口徑。)
社會保障
2021年,臨平區城鎮新增就業人員55510名,引導和幫助4420名失業人員再就業,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47%。累計引進國家級領軍人才21名,自主培育市級及以上海內外高層次人才7名,新增高技能人才2613名、高校畢業生2.33萬名。完成農村建房589戶,住房解困211戶。
截至2021年末,臨平區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55.68萬人,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53.56萬人,工傷保險參保人數51.89萬人,生育保險參保人數40.08萬人。建成示範型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14家、鎮街級居家養老服務中心4家,基本實現養老助餐服務全覆蓋。發放各類救助資金4500萬元,創建省級無障礙社區3個。
交通運輸
2022年,臨平區實現營運客車客運量21.24萬人次,客運周轉量3268.74萬人公里。實施交通強區建設三年行動計畫,捷運3號線(一期首通段)開通運營,望梅、東湖、320國道快速路二期和滬杭高速臨平段改建工程建成通車,成為全省首個快速路環線貫通的區縣,截止年末,累計開通快速路5條,總里程58.5公里。持續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累計建成農村公路247條,總里程267.83公里。全年新增、最佳化調整公交線路17條,開通4條“求知專線”,緩解學生接送難。推進政府單位、學校錯時對外開放泊位2462個。
臨平區形成以“一弧三射”高速公路網為骨架(“一弧”是指
杭州市繞城高速公路;“三射”是指
滬杭高速公路、
杭浦高速公路、
申嘉湖杭高速公路),以G104、G320兩條普通國道和S304、S101兩條普通省道為主幹,以縣鄉公路為補充的公路網路。截至“十三五”末期,臨平區公路通車總里程為636.59千米,其中高速千米里程39.09千米,國省道里程41.51千米。公路網密度達到了222.6千米/百平方千米。
滬杭高速鐵路、滬杭鐵路、宣杭鐵路途經臨平區,幹線鐵路網總里程達47千米,幹線鐵路網密度達16.4千米/百平方千米,設有
臨平南站。
截至2021年12月,臨平區有貨運碼頭36個、客運碼頭1個,錨地9處、泊位103個、專用碼頭2個。
杭州捷運3號線途經臨平區,設黃鶴山站、星橋站等2座車站;杭州捷運9號線途經臨平區,設喬司南站、喬司站、翁梅站、臨平南高鐵站、南苑站、臨平站、邱山大街站、荷禹路站、五洲路站、龍安站等10座車站。
歷史文化
臨平自古以來就是江南水鄉、富庶之地,有5000多年的“良渚文化”、2000多年的“運河文化”和1000多年的“梅花文化、金石文化”。
文物古蹟
臨平區擁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42處。
郭璞井為杭州市文物保護單位,在廣濟橋南之西石塘,距橋堍10米,內由條石鋪疊而成,井口覆有圓石。保護範圍為符合大運河緩衝區的管理規定。東、南、西至井台外擴約5米範圍內,北至廣濟橋保護範圍,總面積為106平方米。
塘棲廣濟橋為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廣濟橋(又名碧天橋,通濟橋),是古運河上唯一大跨度的七孔石拱橋,橋長78.7米,面寬6.12米,頂寬5.2米,端設石階八十,石欄素麵,橋欄飾有捲雲抱鼓石,又有望柱六十四,上刻覆蓮,中孔跨徑15.69米,頂拱鐫有“弘治二年”字樣。
非物質文化遺產
臨平區擁有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1項。
風景名勝
塘棲古鎮始建於北宋,塘棲古鎮景區位於塘棲鎮北部,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占地面積約2.9平方千米,擁有包括廣濟橋、乾隆御碑、明清古建築群、穀倉博物館、何思敬紀念館、臨平方誌館等人文、自然景點12處,呈現塘棲運河古鎮的文化風貌;還有文化主題酒店1家、特色民宿10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老字號商戶十餘家。
超山風景名勝區是國家4A級景區,面積為6.01平方千米,主峰超山,海拔265米,超山以觀賞梅花而著名。景區東園是遊覽觀光區塊,有“中國戲劇梅花苑”“超山然人”“尋梅小築”“水墨蓉莊”“煙雨梅林”等景觀;北園是精品梅花核心區塊和文化創意園,中國五大古梅之唐梅與宋梅就坐落於此,另有“吳昌碩紀念館”“地質博物館”“醉蔭亭”“湖心島”等景觀;南園擁有“松坡小築”“乾元觀”“摩崖石刻”“珍帚齋”等景觀坐落其間;還有登山區域。
榮譽稱號
臨平區境內主要有京杭運河(含京杭古運河)、上塘河、月牙河等河流途經。
截至2020年底,臨平區城鄉建設用地128.32平方千米,其中城鎮建設用地96.98平方千米,村莊建設用地31.34平方千米。森林保有量6.56萬畝,森林覆蓋率15.49%,活立木總蓄積量18.74萬立方米,喬木林單位蓄積量3.77立方米/畝。
人口
2022年末,臨平區常住人口110.8萬人,比上年末減少8.3萬人。城鎮化率89.1%。全區戶籍人口60.24萬人,年末總戶數18.14萬戶,較上年末增加0.74萬戶。全年出生人口6336人,人口出生率10.5‰,人口自然增長率6.2‰,戶籍出生嬰兒性別比為104.39。
政治
經濟
綜述
2022年,臨平區生產總值(GDP)為1006.68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0.3%。從GDP構成看,第一產業增加值16.01億元,增長2.5%;第二產業增加值532.12億元,下降0.5%;第三產業增加值458.55億元,增長1.1%。全區三次產業增加值結構由上年的1.6:52.4:46.0調整為1.6:52.9:45.5。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為8.76萬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1.30萬美元)。
2022年,臨平區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65.6億元,增長3.4%,高於GDP增速3.1個百分點,占GDP比重為6.5%。
2022年,臨平區完成財政總收入229.93億元、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35.57億元,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後,分別下降2.7%、2.4%。完成財政預算支出196.88億元。
2022年,臨平區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1.4%。其中,項目投資增長11.1%,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11.8%。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增長38.1%;交通投資下降13.5%;生態環境城市更新和水利設施投資增長82.8%;製造業投資增長17.0%;民間投資增長17.9%。國有投資(含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4.5%。新開工項目(含房地產開發項目)264個,累計完成投資116.59億元。集中開工重大項目57個,“152”項目開工率達100%。
第一產業
2022年,臨平區實現農業增加值16.80億元,增長2.7%;農業總產值24.65億元,增長3.4%。其中,種植業產值13.54億元,增長7.7%;畜牧業產值0.60億元,增長79.8%;漁業產值8.59億元,下降4.6%。全區糧食作物播種面積4.08萬畝,糧食總產量1.56萬噸;全省率先完成“非糧化”整治最佳化面積14461.2畝。
2022年,臨平區實現農產品電商銷售額9億元,同比增長28%。全年村級集體經營性收入7.34億元,同比增長8.3%,村均達616.8萬元,全面消除經營性收入100萬元以下相對薄弱村。休閒農業接待遊客總量87萬人次,營業總收入7933萬元。
第二產業
2022年,臨平區實現規模工業增加值414.71億元,下降1.5%。規模工業實現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334.54億元,下降1.5%,占規模工業增加值比重為80.7%;新產品產值率55.6%,高於全市平均14.4個百分點。裝備製造業實現增加值256.63億元,下降0.4%;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165.81億元,增長0.9%;生物醫藥產業增加值39.91億元,增長4.8%。全年規模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660.72億元,利潤總額達到120.05億元,營業收入利潤率為7.2%。
2022年,臨平區實現建築業增加值30.51億元,增長1.9%,增加值總量占GDP的比重為3.0%。截至年末,全區共有建築業企業405家,共核發施工許可證166項,辦理建設工程安全監督註冊手續161項、質量監督註冊手續161項、竣工驗收備案137項。
第三產業
2022年,臨平區金融業增加值為115.11億元,增長17.0%。年末全區本外幣存款餘額2965.23億元,增長2.6%;本外幣貸款餘額2768.62億元,增長11.9%。全區不良貸款餘額10.02億元,不良貸款率0.36%。金融服務示範區創建有序推進,推出“金服寶·小微”綜合服務平台、金融綜合服務平台臨平專區,累計為7000餘家企業成功授信超過220億元;推進數字人民幣試點工作,累計開立個人和企業數字人民幣錢包34萬餘個,發放數字人民幣消費券超過500萬元。深入實施“鳳凰行動”計畫,加強上市培育梯隊管理,全年新增上市企業4家,累計達24家;新增培育企業10家,列入區級培育企業共44家。
2022年,臨平區共接待國內外遊客400.5萬人次,同比增長19.1%;實現旅遊總收入63.0億元,同比增長7.2%。截至年末,全區共有A級景區5家,其中4A級以上景區2家;四星級以上飯店4家;星級旅行社6家;省級旅遊風情小鎮1個;省級景區鎮3個,其中4A級以上景區鎮2個;省級景區村莊36個,其中3A級以上景區村14個;市級中小學生研學基地1處;非遺體驗基地(街區)3處;省3A級採摘旅遊體驗基地1處。榮獲省全域旅遊示範區、省文旅產業融合試驗區、省3A級景區城。
2022年,臨平區累計成交新建商品房9753套,同比下降63.9%;成交面積108.6萬平方米,同比下降62.0%;成交金額268.2億元,同比下降61.8%;成交均價24710元/平方米,同比上漲0.5%。其中住宅成交8652套,同比下降64.8%;成交面積99.5萬平方米,同比下降62.7%;成交金額252.9億元,同比下降62.0%;成交均價25417元/平方米,同比上漲1.9%。
2022年,臨平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73.60億元,增長5.7%,增速高於全省平均1.4個百分點,低於全市平均0.1個百分點。其中,限上批零業實現零售額193.90億元,增長9.1%;限上住餐業實現零售額5.11億元,增長2.6%。從消費門類看,汽車類消費實現零售額80.44億元,增長17.2%,其中新能源汽車實現零售額21.75億元,增長222.5%,占汽車類消費比重為27.0%;吃穿用等民生類實現零售額65.81億元,增長8.5%;石油類消費實現零售額24.69億元,增長4.7%。限上單位通過公共網路實現的商品零售額為50.60億元,增長12.0%,占限上單位零售額比重為26.1%。
2022年,臨平區實現進出口總額392.65億元,增長10.9%。其中,進口額27.56億元,增長8.8%;出口額365.09億元,增長11.1%。從出口產品看,機電產品、服裝服飾、高新產品出口分別增長19.2%、7.0%、4.5%。從出口地區看,對“一帶一路”國家、美國出口分別增長12.5%、14.4%。實現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7.05億美元,其中離岸外包執行額6.11萬美元,增長14.6%。
2022年,臨平區實際利用外資2.10億美元,增長24.9%。持續開展“雙集中”活動,集中簽約重大產業項目135個,總投資超400億元,招引億元以上項目70個(其中10億元以上項目10個、50億元以上項目2個)。招引瑞科生物、遠森製藥、東方基因等生物醫藥項目32個;晶盛、飛仕得、杭汽輪等高端裝備製造項目24個;玉美、遙望、朱炳仁銅等時尚文創產業項目20個;中管數智、柏科電子、思必馳等數字經濟項目35個。
2022年,臨平區新增境外投資額1.3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2%,涉及24個境外投資項目。完成“一帶一路”投資項目7個,涉及境外投資額0.76億美元。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21年,臨平區開工學校項目25個,竣工投用16個、新增學位6870個。啟動教師全周期培養工程,引培省市級名優教師170人。全區有幼稚園61所,比2020年新增5所;招生11267人,在園幼兒35764人,較2020年增加2105人;幼稚園專任教師2788人,較2020年增加356人;專任教師學歷高標率為99.71%,較2020年提高0.2%。
2021年,臨平區有國小26所,招生13241人,在校學生68955人,較2020年增加4855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及女童入學率達100%;國小鞏固率及女童鞏固率達100%;生均占地面積15.03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築面積10.48平方米;數字終端擁有量12216台。國小專任教師3524人,較2020年增加231人;專任教師學歷高標率為99.94%,較2020年提高0.04%。有國中(含九年一貫制學校)19所;招生8666人,在校學生23949人,較2020年增加2195人;國中階段入學率100%,鞏固率100%,國中畢業生升學率99.97%;生均占地面積38.94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築面積25.16平方米;國中專任教師1856人,較2020年增加205人。
2021年,臨平區普通高中(含十二年一貫制學校)7所;招生3397人,在校學生9514人,較2020年增加562人;生均占地面積54.34平方米、生均建築面積50.25平方米;普通高中專任教師864人,較2020年增加7人。全區職業高中4所,招生2686人,在校學生7995人,較2020年增加460人;生均占地面積29.49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築面積19.91平方米;職業高中專任教師597人,較2020年增加10人。全區中小學生參與“1+X+T”課後託管服務總計8.26萬餘人,占比超過88.8%。66家培訓機構落實“轉登”工作,壓減率達100%。
科學技術
2021年,臨平區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80家(公示數),新增省科技型中小企業373家、孵化載體20個、物理空間118萬平方米,新增專精特新“小巨人”2家。區內企業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省政府質量獎、省科技進步一等獎。9項項目列入省“尖兵領雁”研發攻關計畫項目等。餘杭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入選全省首批區域新智造試點、全省雙創示範基地。
2021年,臨平區新增省級新型研發機構1家,省級重點企業研究院1家,省級企業研究院7家,省級企業研發中心14家,市級企業研發中心33家,市級創新聯合體第一批(備案)3家,市級以上研發機構達到413家。中國工業網際網路研究院浙江分院、中國服裝科創研究院、浙大高端裝備研究院、浙大基礎醫學創新研究院、工信部服務型製造研究院投入運營。全區新增專利授權量10354件,同比增長37.4%,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581件,同比增長74.0%;全區擁有各級專利試點示範企業104家,其中國家智慧財產權示範企業4家,國家智慧財產權優勢企業5家,省級專利示範企業8家。
文化事業
2021年,臨平區入選省首批公共文化服務現代化先行縣創建對象名單,南苑街道獲評省級文化強鎮(街道)。申報創建浙江省大運河文化傳承生態保護區並成功入圍創建名單。區群星滾燈藝術團獲評“全國最佳志願者服務組織”稱號,區圖書館獲第一批浙江省“滿意圖書館”稱號。中國江南水鄉文化博物館建設基本完成,玉架山考古遺址公園(博物館)入選省級考古遺址公園。非遺項目崇賢花籃獲評省級民間藝術之鄉、滾燈通過省級民間藝術之鄉複評。杭攤新作《施昕更》獲浙江省第十一屆民眾曲藝大賽金獎,歌曲《魯飛飛都來點讚》入選浙江省獻禮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主題歌曲作品展播。
體育事業
2021年,臨平區內臨平體育中心通過亞組委賽事功能綜合驗收,亞殘運會浙江盲人門球館完成改造提升。全區新增各類體育場地160萬平方米。完成省市區體育民生實事工程10項、區級基層體育場地建設任務36個,普查全區體育場地3000餘個,新增體育場地面積160萬餘方。全民參與營造亞運風尚,舉辦“亞運來臨·幸福來臨”“亞運四進”等“迎亞運”系列活動和“全民健身”系列活動。臨平籍運動員陳靈龍獲東京奧運會跆拳道表演項目混合團體比賽冠軍。
醫療衛生
截至2021年末,臨平區共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481家,其中區屬醫院4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8家、社區衛生服務站74家。全區醫療機構核定床位3998張,其中區屬醫院2516張。衛生技術人員8150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3528人,註冊護士3638人,全年醫療機構完成診療人數 948萬餘人次,縣域就診率95.19%。家庭醫生累計簽約服務22.32萬人。全年共招引醫療衛生人才151名,其中引進高級醫療衛生人才15名,新增市級E類及以上人才45名。
人民生活
2021年,臨平區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184元,增長9.2%;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705元,增長10.4%,農村居民收入增速快於城鎮1.2個百分點。城鄉收入比由2020年的1.60縮小至1.58,處於省市最低行列。全區城鎮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49426元,同比增長17.1%;農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37727元,同比增長18.8%。(註:居民收支沿用原餘杭區口徑。)
社會保障
2021年,臨平區城鎮新增就業人員55510名,引導和幫助4420名失業人員再就業,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47%。累計引進國家級領軍人才21名,自主培育市級及以上海內外高層次人才7名,新增高技能人才2613名、高校畢業生2.33萬名。完成農村建房589戶,住房解困211戶。
截至2021年末,臨平區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55.68萬人,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53.56萬人,工傷保險參保人數51.89萬人,生育保險參保人數40.08萬人。建成示範型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14家、鎮街級居家養老服務中心4家,基本實現養老助餐服務全覆蓋。發放各類救助資金4500萬元,創建省級無障礙社區3個。
交通運輸
2022年,臨平區實現營運客車客運量21.24萬人次,客運周轉量3268.74萬人公里。實施交通強區建設三年行動計畫,捷運3號線(一期首通段)開通運營,望梅、東湖、320國道快速路二期和滬杭高速臨平段改建工程建成通車,成為全省首個快速路環線貫通的區縣,截止年末,累計開通快速路5條,總里程58.5公里。持續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累計建成農村公路247條,總里程267.83公里。全年新增、最佳化調整公交線路17條,開通4條“求知專線”,緩解學生接送難。推進政府單位、學校錯時對外開放泊位2462個。
臨平區形成以“一弧三射”高速公路網為骨架(“一弧”是指
杭州市繞城高速公路;“三射”是指
滬杭高速公路、
杭浦高速公路、
申嘉湖杭高速公路),以G104、G320兩條普通國道和S304、S101兩條普通省道為主幹,以縣鄉公路為補充的公路網路。截至“十三五”末期,臨平區公路通車總里程為636.59千米,其中高速千米里程39.09千米,國省道里程41.51千米。公路網密度達到了222.6千米/百平方千米。
滬杭高速鐵路、滬杭鐵路、宣杭鐵路途經臨平區,幹線鐵路網總里程達47千米,幹線鐵路網密度達16.4千米/百平方千米,設有
臨平南站。
截至2021年12月,臨平區有貨運碼頭36個、客運碼頭1個,錨地9處、泊位103個、專用碼頭2個。
杭州捷運3號線途經臨平區,設黃鶴山站、星橋站等2座車站;杭州捷運9號線途經臨平區,設喬司南站、喬司站、翁梅站、臨平南高鐵站、南苑站、臨平站、邱山大街站、荷禹路站、五洲路站、龍安站等10座車站。
歷史文化
臨平自古以來就是江南水鄉、富庶之地,有5000多年的“良渚文化”、2000多年的“運河文化”和1000多年的“梅花文化、金石文化”。
文物古蹟
臨平區擁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42處。
郭璞井為杭州市文物保護單位,在廣濟橋南之西石塘,距橋堍10米,內由條石鋪疊而成,井口覆有圓石。保護範圍為符合大運河緩衝區的管理規定。東、南、西至井台外擴約5米範圍內,北至廣濟橋保護範圍,總面積為106平方米。
塘棲廣濟橋為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廣濟橋(又名碧天橋,通濟橋),是古運河上唯一大跨度的七孔石拱橋,橋長78.7米,面寬6.12米,頂寬5.2米,端設石階八十,石欄素麵,橋欄飾有捲雲抱鼓石,又有望柱六十四,上刻覆蓮,中孔跨徑15.69米,頂拱鐫有“弘治二年”字樣。
非物質文化遺產
臨平區擁有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1項。
風景名勝
塘棲古鎮始建於北宋,塘棲古鎮景區位於塘棲鎮北部,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占地面積約2.9平方千米,擁有包括廣濟橋、乾隆御碑、明清古建築群、穀倉博物館、何思敬紀念館、臨平方誌館等人文、自然景點12處,呈現塘棲運河古鎮的文化風貌;還有文化主題酒店1家、特色民宿10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老字號商戶十餘家。
超山風景名勝區是國家4A級景區,面積為6.01平方千米,主峰超山,海拔265米,超山以觀賞梅花而著名。景區東園是遊覽觀光區塊,有“中國戲劇梅花苑”“超山然人”“尋梅小築”“水墨蓉莊”“煙雨梅林”等景觀;北園是精品梅花核心區塊和文化創意園,中國五大古梅之唐梅與宋梅就坐落於此,另有“吳昌碩紀念館”“地質博物館”“醉蔭亭”“湖心島”等景觀;南園擁有“松坡小築”“乾元觀”“摩崖石刻”“珍帚齋”等景觀坐落其間;還有登山區域。
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