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內容
杭州市城市河道建設和管理條例 :
(2013年4月25日杭州市第十二屆
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八次會議通過2013年7月26日浙江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批准 2013年8月7日杭州市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第13號公布 自2013年10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總則
第二條本市市區範圍內由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管理的河道及其附屬設施(以下統稱城市河道)的規劃、建設、保護和管理等活動,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城市河道包括水域、河槽、堤防、護堤地、沿河綠地、防汛配水泵站、船閘水閘和連線上下遊河道的管涵等。
城市河道的具體名錄由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市水行政主管部門和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協商提出,報市人民政府確定後公布。
京杭運河、錢塘江、西湖水域、西溪濕地水域、杭甬運河、東苕溪、浦陽江等的建設和管理按照國家和省、市其他有關規定執行,不適用本條例。
城市河道中的航道和通航水域的建設和管理應當遵守水上交通管理法律、法規的規定。城市河道沿河綠化工程的建設和管理應當遵守城市綠化法規的規定。
第三條城市河道的建設和管理應當遵循統一規劃、綜合保護、科學管理、生態優先、合理利用、共享開放的原則。
城市河道的建設和管理應當保障河道防汛排澇的功能,保護水體水面、景觀綠化、野生動植物、植被土壤、地形地貌等自然生態環境和特色建築、文物、歷史遺蹟等人文歷史風貌,以及沿岸民風民俗、民間藝術等
非物質文化遺產,符合杭州歷史文化名城風貌。
第四條城市河道的建設和管理應當由市人民政府統一領導、統一規劃、統一標準,根據河道等級,按照規定職責,實行市、區人民政府分級籌資、分級建設、分級管理。
城市河道分級建設和分級管理的範圍及資金配比,分別由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市財政部門提出方案,經市人民政府批准後公布實施。
第五條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將城市河道的建設和管理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及年度計畫,所需資金納入同級政府財政預算。
市、區人民政府應當依法多渠道籌集城市河道建設和管理資金,鼓勵社會各界捐贈城市河道的建設和管理資金。
第六條市水行政主管部門是本市河道的主管部門,負責防汛統一調度和水資源的統一管理。
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按照本條例規定分別負責本市城市河道的建設、保護管理工作。
各區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分別負責本轄區內區管城市河道的建設、保護管理工作。
市城市河道建設管理機構按照職責具體負責城市河道的建設管理工作。市、區城市河道監管機構按照各自職責具體負責城市河道的保護管理工作。
第七條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對城市河道的水污染防治工作統一實施監督管理。
市水上交通管理機構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負責做好城市河道通航水域的水上交通管理工作。
城鄉規劃、城市綠化、文化、文物、國土資源、工商、漁業、公安等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協同實施本條例。
第八條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城市河道長效管理機制,定期對城市河道的建設和管理工作進行檢查考核。
第二章規劃
第九條市城鄉規划行政主管部門為城市河道規劃編制的主管部門。
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市水行政主管部門等其他有關部門根據杭州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杭州市城市總體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分別編制城市河道建設規劃、城市河道保護管理規劃,經市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
控制性詳細規劃及城市河道建設規劃、城市河道保護管理規劃是城市河道建設和管理的依據。
第十條編制本條例第九條規定的有關城市河道規劃應當保障城市河道的防汛排澇、蓄水調配水、通航、水體通暢等基本功能,滿足最佳化生態環境、保護文化景觀、水環境生態綜合整治的需要,實現城市河道流暢、水清、岸綠、景美、宜居、繁榮的目標。
第十一條與城市河道有關的各類專業規劃應當與城市河道建設規劃、城市河道保護管理規劃相銜接。有關部門在編制或者修改專業規劃前,應當徵求市水行政主管部門、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和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的意見。
有關部門編制或者修改與城市河道有關的各類專業規劃,不得擅自減少規劃範圍內城市河道水域面積,不得擅自調整城市河道規劃控制線、城市河道底標高、常水位標高等規劃指標。
確需調整有關城市河道規劃的,應當進行科學論證,徵求市水行政主管部門、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及其他有關行政主管部門的意見,並按照法定程式調整。
第十二條城市河道建設規劃、城市河道保護管理規劃應當包含城市河道水環境治理規劃的內容。
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和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城市河道水環境治理規劃的要求開展城市河道的建設和管理工作,提升城市河道水體水質。
第三章建設
第十三條市城市河道建設管理機構應當根據城市河道建設規劃,組織編制城市河道建設中長期計畫和年度計畫,並經市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調整城市河道建設計畫應當經市人民政府批准。
城市河道建設用地應當列入市土地利用年度計畫。城市河道建設工程應當按照城市基礎設施基本建設程式組織實施。
第十四條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有關技術規範,綜合考慮城市河道防汛排澇、蓄水調配水、生態環境、水體水質、城市綠化、文化景觀、通航等因素,制定城市河道建設統一標準,經市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
第十五條城市河道建設工程應當包括截污納管、疏浚清淤、護岸改造、景觀綠化、慢行交通、生態保護與治理等內容,以及建設調配水、防汛排澇、水文水質監測、管理養護等附屬設施。
建設具有人文歷史和旅遊開發價值的城市河道,除遵守前款規定外,城市河道建設工程還應當包括開闢濱水空間、發掘和保護歷史文化遺存、營造景觀亮燈等內容,以及建設旅遊休閒、船舶停泊、交通換乘等配套設施,滿足居民休閒、健身、娛樂、旅遊等需求。
第十六條市城市河道建設管理機構應當按照城市河道建設統一標準,結合城市河道建設工程實際提出工程建設條件。工程建設條件應當符合下列規定:
(一)保持城市河道自然形態,不得減少城市河道水域面積;
(二)優先採用自然護岸、植物護岸等生態護岸形式,綠化採用適合本地生長樹種;
(三)配置相應的污水治理設施及配套管網;
(四)發掘、保護和展示沿線歷史文化遺存;
(五)優先採用符合防洪規範、便於遊船通行的大跨徑拱橋;
(六)城市河道兩岸同步建設綠地、慢行交通設施,並與周邊道路相銜接,有條件的路段,慢行交通設施應當滿足腳踏車騎行規範的要求;
(七)根據實際需要配套建設公共衛生設施、公共安全技術防範設施、照明設施等配套設施,以及報刊亭、候車亭、電話亭等城市家具;
(八)對具備開通水上交通條件及具有旅遊功能的城市河道,應當配置船舶停泊設施,並根據實際需要配置兩岸旅遊、休閒、健身設施;
(九)城市河道管理範圍內的十千伏及以下電力架空線路應當納入地下管線網。
第十七條建設單位在編制城市河道建設工程初步設計檔案前,應當向市城市河道建設管理機構辦理工程建設條件對接手續。城市河道建設工程的初步設計檔案應當符合工程建設條件的要求。
第十八條城市河道建設工程的勘察、設計、施工、監理應當遵守《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
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杭州市建設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
第十九條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城市河道建設工程初步設計檔案時應當符合下列規定:
(一)涉及文物保護單位(點)以及歷史文化街區、歷史建築的,應當組織專家論證,並徵求市城鄉規劃、文物、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建築保護等行政主管部門的意見;
(二)涉及水上交通線路、旅遊景點的,應當徵求市城鄉規劃、交通、旅遊、城市管理等行政主管部門的意見;
(三)涉及沿河綠化工程的,應當徵求市城市綠化行政主管部門的意見。
其他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涉及城市河道的,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其初步設計檔案時應當徵求市水行政主管部門、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的意見。
第二十條城市河道建設工程開工前,施工單位應當根據建設單位提供的施工現場及毗鄰區域內與施工相關的水文、氣象、地質、地下管線資料,及相鄰建(構)築物、地下工程的有關資料,編制和實施地下管線、相鄰建(構)築物、周邊生態環境等各類保護方案,以及相應的防汛防台應急方案。
建設單位向有關單位調取前款規定的有關資料時,各有關單位應當予以配合。
第二十一條城市河道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處置工程渣土應當符合有關管理規定。
單項清淤或者挖土超過五千立方米的城市河道建設工程,其工程渣土的處置還應當符合下列規定:
(一)施工單位應當在開工前編制工程渣土處置方案報送建設單位備案,並按照處置方案實施。處置方案應當明確處置方式和處置地點,並符合環境保護、市容環境衛生、水利等方面的管理規定;
(二)監理單位應當對施工單位處置工程渣土全過程實施旁站監理;
(三)建設單位應當對施工單位實施處置方案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第二十二條市城市河道建設管理機構應當根據城市河道建設年度計畫,對城市河道建設工程實施過程進行監督,並根據城市河道建設計畫節點進度撥付相應的市級配比建設資金。
建設單位未按照初步設計批覆檔案或者擅自改變初步設計批覆檔案內容實施城市河道建設的,市城市河道建設管理機構應當責令其及時整改。
第二十三條城市河道建設工程在完工後竣工驗收前,市城市河道建設管理機構應當會同市城市河道監管機構,對照初步設計批覆檔案的實施情況向建設單位出具檢查意見書。
城市河道建設工程不符合初步設計批覆檔案要求的,建設單位應當根據檢查意見書的要求及時進行整改。
城市河道建設工程竣工驗收合格後,建設單位方可向城市河道監管機構等相關管理單位辦理交接手續。
第四章保護和管理
第二十四條城市河道管理範圍以城市河道規劃用地紅線為準;未按照規劃實施的,以實際城市河道整治綠線為準。尚未按照規劃整治的建築及土地,其改建時應當按照規劃退讓到位。
城市河道現有管理範圍小於河道藍線以外十米的,以藍線以外十米為城市河道保護範圍。
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城市河道保護管理範圍設定界樁和公告牌。公告牌應當載明城市河道名稱、保護管理範圍以及保護管理範圍內禁止行為等事項。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移動、損毀界樁和公告牌。
第二十五條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協調、監督城市河道的接收工作。
城市河道建設工程開工前,建設單位應當到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辦理接收管理界定、登記手續,並提交整治建設、設施保護和相應的防汛防台應急方案。
第二十六條建設單位應當按照城市河道分級管理範圍,將竣工驗收合格後的城市河道分別交市、區城市河道監管機構接收管理。
政府城建投資及社會捐資建設的城市河道,由城市河道監管機構接收管理。政府其他部門及社會投資建設的、在城市河道管理範圍內的其他附屬設施,由其產權單位自行接收管理、維護,報送城市河道監管機構備案,並接受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和城市河道監管機構的監督管理。
第二十七條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城市河道保護管理規劃,編制城市河道管理中長期計畫和年度計畫,由城市河道監管機構負責組織實施。
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市財政、城市綠化行政主管部門,組織制定城市河道養護管理規範,編制城市河道養護運行綜合定額。
第二十八條在城市河道管理範圍內從事開設經營性場所、設定戶外廣告設施、實施景觀亮燈工程、開展旅遊休閒等活動的,應當符合城市河道相關規劃的要求,遵守城市河道潔化、綠化、亮化、序化等管理規定,並接受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和城市河道監管機構的監督管理。
第二十九條禁止擅自填堵、覆蓋城市河道。因
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需要填堵、覆蓋城市河道的,應當符合城市河道行洪、輸水、旅遊、通航和水環境保護的有關規定,建設單位應當委託具有相應資質的單位對其建設方案的必要性和唯一性進行評估論證,並依法辦理相關手續。
填堵、覆蓋城市河道涉及調整城市河道相關規劃的,由建設單位提請原規劃編制單位調整,規劃調整方案應當徵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和水行政主管部門意見,並經原規劃批准機關批准。
第三十條在城市河道保護管理範圍內從事跨河、穿河、穿堤、臨河的橋樑、道路、碼頭、渡口、管線、取水、排水等涉河建設工程,應當符合防汛排澇要求、城市河道保護管理規劃和相關技術規範,嚴格保護城市河道水域。其工程建設方案應當經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同意。
跨河的橋樑、管線和其他設施的底部標高,應當高於
設計洪水位或水上旅遊船舶通行高度,並按照防汛和通航的規範要求,予以超高預留;河寬小於等於三十米的位置,應當採取一跨過河的措施。
第三十一條在城市河道管理範圍內臨時占用、挖掘城市河道的,應當事先取得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許可,按照批准的位置、面積和期限占用或者挖掘,並在現場醒目處懸掛許可證。
臨時占用、挖掘城市河道可能影響城市河道防汛排澇、水質的,建設單位應當委託具有相應資質的單位進行評估。
臨時占用、挖掘城市河道的許可期限最長不得超過兩年。期限屆滿後確需繼續占用的,應當在期限屆滿前三十日內向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辦理延期手續。臨時占用城市河道水域只能延期一次,延期不得超過一年。
第三十二條在城市河道保護管理範圍外二十米以內實施高堆土、深基坑開挖、打樁、爆破等危及城市河道安全行為的,建設單位應當制定相應的施工保護方案,在開工前十五個工作日前將施工保護方案報送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備案。對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的涉及施工保護方案的意見,建設單位應當執行。
第三十三條在城市河道管理範圍內實施建設工程占用城市河道水域的,建設單位應當根據所在地水域保護規劃的要求和被占用水域的面積、水量和功能,興建替代水域工程或者採取功能補救措施,並與主體工程同步實施。
無法興建替代水域工程或者採取功能補救措施的,應當按照省人民政府有關規定繳納占用水域補償費。
第三十四條在城市河道管理範圍內實施建設的施工單位應當承擔施工範圍內城市河道的防汛安全責任。因施工需要建設的相關設施,施工單位應當在施工結束後或者使用期限屆滿前予以拆除,恢復城市河道原狀。
因工程建設活動對城市河道造成損害的,建設單位應當及時組織修復;造成河道淤積的,應當及時組織清淤。
第三十五條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在市防汛指揮機構的統一領導下,建立健全城市河道防汛排澇體系和洪澇災害預警監測系統,做好城市河道的防汛排澇、預警和險情處置工作。
城市河道用於通航、調配水及其他功能的閘泵設施的設定和使用,應當符合防汛排澇要求。在汛期,閘、壩、泵站的啟閉應當按照城市防汛預案的規定實施,由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按照規定職責調度管理。
第三十六條對於壅水、阻水嚴重的橋涵、過河管線、碼頭和其他臨河、跨河設施,由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國家、省、市規定的防洪標準,報請本級人民政府責令設施設定者限期改建或者拆除。
對城市河道管理範圍內阻礙行洪的障礙物,按照“誰設障、誰清除”的原則,由城市防汛指揮機構責令限期清除。逾期不清除的,由城市防汛指揮機構依法組織強制清除,所需費用由設障者承擔。
第三十七條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和城市河道監管機構應當加強涉河建設項目的監督檢查,確保城市河道排水通暢和設施安全。對不符合防洪標準、城市河道規劃和其他技術規範的跨河、穿河、穿堤、臨河等建設工程,應當督促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限期採取措施予以整改。
第三十八條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推進城市河道水污染防治的科學技術研究,推廣套用先進適用技術和長效管理措施,採取疏浚清淤、生態修復、清除水上有害漂浮物等措施防治城市河道水污染。
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城市河道相關斷面水質、河床淤積情況進行動態監測,監測數據及資料應當共享,並按照有關規定向社會公開。
第三十九條市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河道跨流域水量分配工作,擬定河道水量分配方案報市人民政府批准。
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城市河道景觀水位的控制和調度管理工作,按照市人民政府批准的河道水量分配方案,制定城市河道景觀水量分配方案。
第四十條沿城市河道設定、擴建、移動排水口的,應當事先取得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許可。
新建、改建、擴建、遷建工業項目和新建住宅類建設項目應當嚴格執行雨水、污水分流排放制度,不得將污水直接排入城市河道。已建成的工業項目和住宅類建設項目具備城市公共污水管網排放條件的,應當按計畫實施納管改造。
第四十一條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市城市綠化行政主管部門編制城市河道養護計畫,由城市河道監管機構負責組織實施。
城市河道養護實行市場化運作。城市河道養護單位應當按照養護規範和養護契約的要求,對城市河道進行定期觀測、檢查和養護,並建立養護檔案。
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城市河道養護計畫實施的監督和考核。
第四十二條城市河道管理範圍內的綠地由城市河道監管機構負責養護管理,並接受城市綠化行政主管部門的監督指導。
在城市河道管理範圍內占用綠地或者砍伐、遷移、修剪樹木的,應當事先取得城市綠化行政主管部門許可。城市綠化行政主管部門實施行政許可時,應當徵求城市河道監管機構意見。
第四十三條負責管理城市河道附屬設施的單位應當保持設施的牢固、整潔、完好和安全,對影響城市河道功能和安全的設施,管理單位應當及時修復。
第四十四條在城市河道保護管理範圍內,禁止下列行為:
(一)損毀或者擅自遮擋、拆除、移動、改動城市河道附屬設施,損毀通訊、照明設施;
(二)損毀水工程設施和防汛、水文水質監測設施;
(三)擅自搭建建(構)築物、設定戶外廣告等設施;
(四)擅自從城市河道內抽取生產經營用水;
(五)傾倒垃圾、廢料、泥沙、工程渣土等廢棄物;
(六)洗刷油類容器、腐臭物品及污染水體的機具、車輛,或者傾倒污水等其他危害城市河道水體的行為;
(七)在城市河道內洗滌、洗澡,或者在禁止水域游泳、垂釣、非法捕撈水生動物;
(八)在沿河護欄、桿線、樹木、綠籬等設施或者建(構)築物上懸掛、晾曬有礙景觀的物品;
(九)在涵閘閘口、泵站進出水口等禁止停泊區域內拋錨停船;
(十)修建圍堤、阻水渠道、阻水道路,沉置船舶、設定攔河漁具,利用船舶、船塢等水上設施侵占城市河道水域從事餐飲、娛樂、住宿等活動,以及其他妨礙城市河道防汛排澇功能的行為;
(十一)其他損害、侵占城市河道的行為。
第五章法律責任
第四十五條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三條第二款規定,建設單位未按照檢查意見書及時整改或者整改不合格的,由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處五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
第四十六條違反本條例第三十二條規定,建設單位未制定施工保護方案,或者未在開工前十五個工作日前將施工保護方案報送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備案的,由城市管理行政執法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處兩千元罰款。
第四十七條違反本條例第三十四條規定,施工單位未按照要求恢復城市河道原狀,或者建設單位未按照要求組織修復受損城市河道,未對淤積河道組織清淤的,由城市管理行政執法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
第四十八條違反本條例第四十四條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城市管理行政執法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改正,或者採取其他補救措施,並按照下列規定予以處罰:
(一)損毀或者擅自遮擋、拆除、移動、改動城市河道附屬設施,損毀通訊、照明設施的,處五百元以上兩千元以下罰款;
(二)損毀水工程設施或者防汛、水文水質監測設施,處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
(三)擅自從城市河道內抽取生產經營用水的,處兩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
(四)洗刷油類容器、腐臭物品及污染水體的機具、車輛,傾倒污水等危害城市河道水體行為,情節輕微的,對個人處兩百元以上兩千元以下罰款;對單位處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罰款;
(五)在城市河道內洗滌、洗澡,或者在禁止水域游泳、垂釣,拒不改正的,處五十元罰款。在禁止水域內非法捕撈水生動物的,沒收捕獲物和捕撈工具,處五十元以上兩千元以下罰款;
(六)在沿河護欄、桿線、樹木、綠籬等設施或者建(構)築物上懸掛、晾曬有礙景觀物品,拒不改正的,處五十元罰款;
(七)在涵閘閘口、泵站進出水口等禁止停泊區域內拋錨停船,拒不改正的,處五百元以上兩千元以下罰款;
(八)設定攔河漁具,利用船舶、船塢等水上設施侵占河道水域從事餐飲、娛樂、住宿等活動,逾期不改正的,處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
(九)修建圍堤、阻水渠道、阻水道路,沉置船舶,或者實施其他妨礙城市河道防汛排澇功能行為的,處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
第四十九條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可以委託市城市河道建設管理機構實施本條例規定的行政處罰。
第五十條違反本條例規定的行為,除明確由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和城市管理行政執法部門進行處罰外,涉及其他法律、法規的,由有關行政主管部門依法進行處罰。
第五十一條水行政主管部門、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及城市河道建設管理機構、城市河道監管機構工作人員在城市河道建設和管理工作中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單位、上級主管機關或者監察機關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六章附則
第五十二條本條例施行前有關城市河道建設和管理的規定與本條例規定不一致的,按照本條例執行。
第五十三條本條例自2013年10月1日起施行。
條例草案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書長,各位委員:
我受
杭州市人民政府的委託,對市人民政府提請審議的《杭州市城市河道建設和管理條例(草案)》(以下簡稱《條例(草案)》)作如下說明:
一、制定的背景和必要性
杭州市區範圍內水網密布,河道眾多,繞城高速公路範圍內共有河道400餘條,總長約1000公里。隨著我市經濟社會持續發展,打造“五水共導”的“和諧杭州”的不斷推進,市人大八屆六次會議和十屆三次會議分別作出《關於加快杭州城區河道綜合整治的決議》和《關於實施引水入城工程加快城區河道整治的決議》。為了推進我市城市河道的綜合整治和保護開發,市政府根據市人大的決議相應制定了《杭州市實施引水入城工程加快城區河道整治工作方案》(杭政辦函〔2004〕109號)、《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市建委關於杭州市區河道綜合整治與保護開發工程實施方案的通知》(杭政辦函〔2007〕60號)等檔案,2009年制定了市政府規章《
杭州市城市河道保護管理辦法》(市政府令第249號),確立了城市河道建設和管理新體制,有效地推進了市區城市河道的建設和管理工作。
自2007年市政府啟動市區城市河道綜合整治與保護開發工程以來,截至2012年11月底,累計完成整治209條(段)總長約470公里的城市河道(不包括運河綜保工程),完成投資約99億元,貫通沿河慢行系統約580公里,新增、改造和提升綠化面積約894萬平方米,清淤1003萬立方米,大大改善了城市河道環境,城市河道的綜合功能有了較大提升,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隨著我市城市河道建設和管理工作的深入持續推進,有必要也有條件制定一部規範城市河道建設和管理的地方性法規,主要表現在:
(一)市委、市政府提出,城市河道管理除了要確保城市河道設施完好、防汛排澇安全以外,還要挖掘和發展河道或水體自身特有的生態價值、文化價值、美學價值和遊憩價值,打造以綠色廊道為外貌、以鄉土文化為內涵、以市民遊憩為功能的城市河道網路系統。
(二)現有河道地方性法規不適應我市城市河道的建設和管理現狀。2007年市區河道綜合整治與保護開發工程實施前,杭州市區範圍內已有14條河道作為市政設施由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和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建設和管理。 2007年市區河道綜合整治與保護開發工作全面展開,市委、市政府提出,繞城高速公路範圍內城市河道的建設和管理全部由林水部門移交給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和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分別負責。我市2000年實施的《杭州市河道管理條例》,已無法適應作為市政設施的城市河道的綜合整治、開發建設和保護管理的需要。
(三)現有城市河道建設和管理積累的有效經驗和做法為城市河道建設管理立法奠定了基礎。市區城市河道通過五年多的綜合整治與保護開發,取得了巨大成績,積累了行之有效的管理經驗,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規進行統一規範和固化,提升城市河道建設和管理力度。2009年出台的《
杭州市城市河道保護管理辦法》(市政府令249號),固化了城市河道建設和管理體制,經過兩年來的實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亟需通過制定《杭州市城市河道建設和管理條例》來完善和提升。
二、制定的主要依據和起草過程
(一)制定的主要依據
2、市委、市政府檔案和市政府規章:《關於市區河道綜合整治與保護開發工作的會議紀要》(市委紀要[2007]14號)、《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市建委〈關於杭州市區河道綜合整治與保護開發工程實施方案〉的通知》(杭政辦函〔2007〕60號)、《杭州市人民政府關於繞城公路圈內市區河道行政管理主體的批覆》(杭政函〔2008〕138號)、《杭州市人民政府關於杭州市區河道長效管理規劃的批覆》(杭政函(2008)156號)、《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繞城公路內未整治河道管理移交接收工作方案〉的通知》(杭政辦發電〔2009〕44號)、《杭州市城市河道保護管理辦法》(2009年市政府令第249號)。
(二)起草過程
2011年,《條例(草案)》列入市人大常委會立法計畫預備項目後,由市建委和市城管委聯合開展立法調研,負責起草草案。2012年初,《條例(草案)》列入市人大常委會、市政府立法計畫正式項目。市建委和市城管委借鑑兄弟城市的立法經驗,結合我市近年來在城市河道建設和管理方面積累的有效經驗,形成《條例(草案)》送審稿上報市政府。市法制辦對《條例(草案)》送審稿作了審核、修改,普發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城建環保工委,市政協社會法制和港澳台僑委員會,市政府各有關部門及各區政府徵求意見。為增強立法的科學性和民主性,根據《杭州市人民政府關於對涉及民眾切身利益的行政規章和公共政策實行事前公示的通知》(杭政函[2007]227號)的要求,同時在市政府門戶網以及杭州政府法制網上公開徵求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市法制辦還召開座談會,聽取市發展改革、建設、城管、規劃、國土、房管、林水、園林、環保等有關行政管理部門和各區政府的意見和建議,市法制辦根據座談和公示反饋的意見和建議,又作了多次修訂完善。12月10日,市政府第七次常務會議討論原則通過了《條例(草案)》。
三、主要內容的說明
《條例(草案)》分為總則、規劃、建設、保護和管理、法律責任、附則六章,共五十八條。現將主要內容說明如下:
(一)關於適用範圍
2007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力爭五年內完成對繞城公路以內長度一公里以上的291條、總長約900公里的河道綜合整治與保護開發任務,全部河道按城市河道整治標準建設,整治達標後移交城管部門進行管理,並提出了“流暢、水清、岸綠、景美、宜居、繁榮”的城市河道長效管理目標。因此,《條例(草案)》第二條第一款規定本條例適用於杭州市市區範圍內由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管理的河道及其附屬設施(以下統稱城市河道)的規劃、建設、保護和管理等活動。
(二)關於城市河道管理主體
根據《關於市區河道綜合整治與保護開發工作的會議紀要》(市委紀要[2007]14號)、《杭州市人民政府關於繞城公路圈內市區河道行政管理主體的批覆》(杭政函〔2008〕138號)、《杭州市人民政府關於杭州市區河道長效管理規劃的批覆》(杭政函(2008)156號)、《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繞城公路內未整治河道管理移交接收工作方案〉的通知》(杭政辦發電〔2009〕44號)等市委、市政府關於市區城市河道管理體制的一系列檔案,市區城市河道實行統一管理和分級管理,其他部門協同管理的體制。《杭州市城市河道保護管理辦法》(市政府令第249號)明確我市繞城公路以內的河道均為城市河道,由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負責保護管理工作。
為保證現有體制的穩定運行,《條例(草案)》第四條、第六條規定,城市河道的建設和管理由市人民政府統一領導、統一規劃、統一標準,實行市、區人民政府分級籌資、分級建設、分級管理。市水行政主管部門是本市河道的主管機關,負責防汛統一調度和水資源的統一管理。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分別負責本市城市河道的建設、保護管理工作,並組織實施本條例。各區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分別負責本轄區內區管城市河道的建設、保護管理工作。同時,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航道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內河交通安全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的規定,《條例(草案)》明確了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對城市河道的水污染防治工作統一實施監督管理,市水上交通管理機構負責做好城市河道通航水域的水上交通管理工作。城鄉規劃、城市綠化、文物、國土資源、工商、漁業、公安等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協同實施本條例。
(三)關於城市河道規劃
近年來,我市城市河道綜合整治與保護開發工程大規模展開,城市河道的功能發生了較大轉變,其作為
城市基礎設施的防汛排澇、生態環境、自然景觀和傳承歷史文化等主導功能日益突出,規範作為城市河道建設和管理活動基礎的規劃活動顯得尤為重要。為此,《條例(草案)》第二章對城市河道各類規劃活動進行規定,一是規定市城鄉規划行政主管部門為城市河道規劃編制的主管部門,各類河道規劃應符合城市總體規劃和
控制性詳細規劃。二是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其他有關部門根據杭州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杭州市城市總體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分別編制城市河道建設規劃、城市河道保護管理規劃,經市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三是要求有關城市河道規劃應當保障城市河道的防汛排澇、蓄水調配水、通航、水體通暢等基本功能,滿足最佳化生態環境、保護文化景觀、水環境生態綜合整治的需要,實現城市河道流暢、水清、岸綠、宜居、繁榮的目標。四是對涉河規劃的銜接作了規定,即與城市河道有關的各類專業規劃應當與城市河道建設規劃、城市河道保護管理規劃相銜接。有關部門編制或者修改與城市河道有關的各類專業規劃,不得擅自減少規劃範圍內城市河道水域面積,不得擅自調整城市河道規劃控制線、城市河道底標高、常水位標高等規劃指標。五是城市河道建設規劃、城市保護管理規劃應當包含城市河道水環境治理規劃的內容。
(四)關於城市河道工程建設條件
近年來,有關行政管理部門審查城市河道建設項目初步設計時,經常出現設計單位編制的設計檔案不符合城市河道建設標準需要反覆修改的問題,影響工程的設計質量和工程進度。為了有效避免設計方案反覆修改問題,提高工程設計行政管理效率,保證城市河道建設符合綜合整治與保護開發的要求,《條例(草案)》第十六條明確了九方面的城市河道工程建設條件,在綜合考慮城市河道安全、生態、景觀等基礎上,規定了在綠化、文化、旅遊、交通等方面規範城市河道建設的內容,如規定“優先採用自然護岸、植物護岸等生態護岸形式,綠化優先採用本地樹種”、“挖掘、保護和展示沿線歷史文化遺存”、“兩岸同步建設綠地、慢行交通設施,並與周邊道路相銜接,有條件的路段,慢行交通設施應當滿足腳踏車騎行規範的要求”、“對具備開通水上交通條件及具有旅遊功能的城市河道,配置船舶停泊設施,並根據實際需要配置兩岸旅遊、休閒、健身設施”等。第十七條要求建設單位在編制城市河道建設工程初步設計檔案前,應當向市城市河道建設管理機構辦理工程建設條件對接手續。城市河道建設工程的初步設計檔案應當符合工程建設條件的要求。
(五)關於城市河道建設工程施工管理的特別要求
考慮到城市河道建設在生態環境保護、防汛排澇等方面的特殊要求,在《條例(草案)》第三章中對城市河道建設工程施工管理作了較一般市政工程要求更高的規定,第二十條要求城市河道建設工程開工前,施工單位應當編制和實施地下管線、相鄰建(構)築物、周邊生態環境等各類保護方案,以及相應的防汛防台應急方案。第二十一條對單項清淤或者挖土超過5000立方米的城市河道建設工程處置工程渣土作了三項特別規定,即施工單位應當在開工前編制工程渣土處置方案報送建設單位備案,並按照處置方案實施,處置方案應當明確處置方式和處置地點,並符合環境保護、市容環境衛生、水利等方面的管理規定;監理單位應當對施工單位處置工程渣土全過程實施旁站監理;建設單位應當對施工單位實施處置方案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六)關於城市河道的保護和管理
根據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以“城市河道有機更新”帶整治、帶保護、帶開發、帶改造、帶建設、帶管理,推動“城市有機更新”,打造親水型“宜居城市”的新思路,《條例(草案)》第四章不僅注重保護城市河道的防汛排澇、蓄水調配水、通航等基本功能,還強調對城市河道核心水資源的保護和管理,在從事涉河活動、建設行為、水環境改善和治理、養護綠化及禁止類行為等方面進行了詳盡的規範,主要涉及到:
1、從事涉河活動規範。為確保城市河道的開發、利用有序進行,《條例(草案)》第二十八條對在城市河道保護管理範圍內從事開設經營性場所、設定戶外廣告設施、實施景觀亮燈工程、開展旅遊休閒等活動的,要求符合城市河道相關規劃的要求,遵守城市河道潔化、綠化、亮化、序化以及防汛排澇、水上交通、環境保護等管理規定。
2、涉河建設行為規範。為保障城市河道的安全和防汛排澇、通航功能,第二十九條至第三十二條分別對填堵、覆蓋河道行為;從事涉河建設工程;臨時占用挖掘行為;在城市河道保護管理範圍外 20 米以內實施高堆土、深基坑開挖、打樁、爆破等危及城市河道安全行為進行規範。
3、水環境改善和治理規範。第三十八條要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推進城市河道水污染防治的科學技術研究,推廣套用先進適用技術和長效管理措施,採取疏浚清淤、生態修復等措施防治城市河道水污染,第四十條要求新建、改建、擴建、遷建工業項目和新建住宅類建設項目應當嚴格執行雨水、污水分流排放制度,不得將污水直接排入城市河道。已建成的項目具備城市公共污水管網排放條件的,應當按計畫實施納管改造。
4、養護綠化規範。第四十一條、第四十二條要求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市城市綠化行政主管部門編制城市河道養護計畫,城市河道養護實行市場化運作,城市河道養護單位應當按照養護規範和養護契約的要求,對城市河道進行定期觀測、檢查和養護,並建立養護檔案。城市河道管理範圍內的綠地由城市河道監管機構負責養護管理,並接受城市綠化行政主管部門的監督指導。
5、禁止類行為規範。第四十四條將十三類行為列為在城市河道保護管理範圍內的禁止行為,借鑑近年來城市河道保護和管理的經驗,在《杭州市城市河道保護管理辦法》(市政府令第249號)基礎上,將“在禁止水域擅自捕撈水生動物,設定攔河漁具,利用船舶、船塢等水上設施侵占城市河道水域從事餐飲、娛樂、住宿等活動”等行為增列為禁止行為。
另外,為了保障《條例(草案)》設定的相關制度和規範得到貫徹落實,第五章“法律責任”對未辦理工程建設條件對接手續、未編制工程渣土處置方案或者備案、違反竣工驗收規定、損害界樁和公告牌、違反施工管理、實施禁止行為等設定了相應的法律責任,並與《杭州市河道管理條例》、《杭州市市政設施管理條例》等地方性法規的有關規定進行了銜接。
以上說明和《條例(草案)》,請予審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