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兵變(明朝萬曆年間發生的一次兵變)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杭州兵變,指明神宗萬曆十年(1582年)三月由杭州羅木營士兵發動的一場震撼東南的兵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杭州兵變
  • 發生時間:1582年(明神宗萬曆十年)
  • 發生地點:杭州
  • 主要人物:馬文英、楊廷用等羅木營的士兵、吳善言、張文熙、張佳胤
事件背景,事件經過,事件結果,事件影響,

事件背景

嘉靖年間,倭寇騷擾東南時,總督胡宗憲在浙江招募大批浙民為兵,由於浙兵在抗倭戰鬥中戰功顯著,倭亂平定後,明廷沒有將這批抗倭浙兵遣散,而將之改編以作護城、防汛之用。這批總共4.5萬人的浙兵,被編為9個營,駐紮在杭州城永昌門外的羅木營。其中2個營用於守衛杭城,7個營用於防汛,三月出巡,六月汛期結束返回兵營,月銅銀9錢。這項制度從嘉靖晚期開始,一直延續了30年。
萬曆九年(1581年),明廷為了應付空前的財政危機,決定削減兵餉,同時發行了一種新錢(銅錢)。市面上一時間新錢、舊錢同時流通,在京師,1個新錢可兌換2箇舊錢,但在浙江,因市民不願使用新錢其價值與京城恰好相反,2個新錢才抵1箇舊錢。翌年,杭州巡撫都御史吳善言根據朝廷的指令,下令減薪三分之一,並以半數新錢支付兵館。由於新錢貶值,而且在杭州市面上,用新錢幾乎買不到東西,官府發放的兵餉銀的支兌成了一個大問題,兵士的生活因此而陷入困境。

事件經過

萬曆十年(1582年)三月二日,駐紮在杭州羅木營的士兵們為生計所迫,在營兵馬文英、楊廷用的率領下開始。
兵變最初是在有秩序、有紀律的狀態中進行的。兵變者制定了相關的條令,由兩名自縛的士兵在前面開路,眾士兵則藏刀以隨其後,蜂擁來到吳善言處抗訴,要求按照原先的標準發放兵餉,並以錢支付。誰料吳善言竟蠻橫地回答說:“削減兵餉已成定局,不容改變。如眾位嫌餉銀太少,就請回鄉務農去吧。”吳善言的表態,激怒了心懷不滿的士兵們。士兵們一擁而上,將吳善言捆綁起來,狠狠地痛打了一頓。張文熙等人多方勸諭,並支出2000酒食錢以示慰勞,士兵們才逐漸散去。接著,張文熙又嚴辭責吳善言帶兵無方、自取其辱,並答應一次性支付5個月的糧餉、再預支3個月的糧餉,暫時平息眾怒後,立即上書報告朝廷。
當時,杭州東里坊社教讀丁仕卿曾組織市民配合兵變,聚眾千餘人,火燒更樓及一些污吏的住宅。
杭州兵變事件傳到京城後,明廷害怕引起其他地方駐兵的連鎖反應,沒有採納徵調邊兵以武力平亂的建議,決定以和平方式擺平它。在內閣首輔張居正的提議下,明廷派遣張佳胤以兵部右侍郎兼僉都御史身份督撫兩浙,“特命便宜從事”。為了不刺激兵變者,張佳胤赴浙時,不僅沒有帶大部隊前往,甚至連衛隊也不要。

事件結果

在張佳胤“腳踏車獨行”赴浙途中,兵變實際上已經平息。事後,神宗勒令吳善言去官歸家,其餘有關人員或降級調用。

事件影響

杭州兵變結束後不久,杭州便爆發了受其感召的“五月民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