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杭州兵變
- 發生時間:1624年(天啟四年正月,一說三月)
- 發生地點:杭州
- 主要人物:駐守杭州的軍士
杭州兵變,指明神宗萬曆十年(1582年)三月由杭州羅木營士兵發動的一場震撼東南的兵變。事件背景嘉靖年間,倭寇騷擾東南時,總督胡宗憲在浙江招募大批浙民為兵,由於浙兵在抗倭戰鬥中戰功顯著,倭亂平定後,明廷沒有將這批抗倭浙兵遣...
杭州兵變是明朝天啟年間發生的一次兵變。事件始末 天啟四年(1624年)正月(一說三月),駐守杭州的士兵乘諸生某家點燈起火,延燒房屋之機,發動兵變,拆毀錢唐門外更樓十座。一位楊姓把總企圖阻止,被士兵捆於高竿之上,並欲用弓箭射...
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反革命政變。當天凌晨,大批青幫武裝流氓冒充工人從租界衝出,向分駐上海總工會等處的工人糾察隊發動突然襲擊。國民革命軍第二十六軍借調解之名,收繳工人糾察隊武裝。4月13日,上海工人和市民召開10萬人的民眾...
貴林,字翰香,滿洲正紅旗人,杭州駐防。官協領,與浙人士游,有賢名。浙兵變,駐防營猶抗拒,相持二日。浙人勸罷戰,招貴林出營議事垂定,有陷之者,謂旗營反覆不可信,且誣貴林署毒各坊巷井中,變軍誘之出,槍斃之。
內容涉及南宋初年的杭州戰亂、南宋定都杭州始末、發生於杭州城的南宋重大事件、南宋時期的杭州城建設等,力圖完整呈現杭州城的南宋史事。圖書目錄 引子 中興之都 駐蹕杭州 錢塘自古繁華 泥馬渡康王 鳳凰山兵變 德勝橋平叛 西溪且留下 戰...
吳善言(?-?)明朝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進士。歷史事件杭州兵變 杭州東、西二大營士兵,每名月給餉銀九錢,巡撫都御史吳善言奉詔議減三分之一。士兵對此多有怨言。萬曆十年(1582)三月初二日,營兵馬文英、劉廷用等帶領眾人抗訴...
1624年是中國農曆甲子年,生肖鼠年,屬明朝天啟四年。發生的事件有荷蘭侵占澎湖、杭州兵變等。大事記 1624年1月,鄭芝龍被荷蘭東印度公司接納為通事,乘船離開日本前往台灣,1625年後又脫離東印度公司,加入李旦海盜集團。1624年2月10日,...
九一三事件是林彪反革命集團策動武裝政變陰謀敗露後,於1971年9月13日乘飛機外逃叛國,途中機毀人亡的事件,又稱“林彪叛逃事件”。這一事件的發生,標誌著林彪反革命集團的覆滅,客觀上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理論和實踐的破產。歷史背景...
余有丁分析了杭州兵變中參加者的心態和目的,建議他將因過閒居薊門的原杭州部隊將領徐景星請出同去杭州。張佳胤依余有丁之計而行。果然徐景星一到杭州,兵士悅服,將9名首領捉住送來,兵變隨之平息。余有丁的謀略也由於此顯功,為此,...
三月,御營司武將苗傅、劉正彥忌恨王淵驟然升遷和宦官胡作非為,在杭州發動兵變。他們誅殺王淵和康履 [300] ,脅迫高宗將皇位禪讓給年僅三歲的皇子趙旉,由孟太后垂簾聽政,改元明受。這時,同簽樞密院事呂頤浩正在建康(今江蘇南京),禮部侍郎...
兩天后,杭州發生苗劉兵變。初九日,高宗內禪詔書至江寧,呂頤浩知行在有變。十一日,其侄呂摭的信送到江寧,告知兵變情況,呂頤浩“執書以泣”,說:“果如所料,事不可緩矣。”決定聯絡張浚及諸將起兵勤王。十六日,呂頤浩假意奉...
三年(1911)九月十五日醜刻,杭州兵變,焚撫署,城隍山駕炮攻旗營,藩署屢受巨彈,吳引孫時任浙江布政使,攜眷暫避署側民屋。十八日,吳妻鐘夫人率子頌賢等移居上海。十九日,湯都督壽潛派員約吳在藩署清理庫款簿冊。廿八日吳由...
萬曆十年(1582年)春,署浙江巡撫,主持處置杭州兵變。萬曆十一年(1583年),任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協理京營戎政、總督薊遼保定軍務。曾遣部將李成梁屢破察哈爾部,累加太子太保銜。後回朝主持兵部事務,因與權貴不合,於萬曆十四...
宋於1126年-1127年發生靖康之難,徽、欽二帝皆被金人擄去,宋室被迫南遷臨安(今浙江杭州),與入侵的金國以淮水、大散關為界,史稱南宋,此前建都汴梁時期的宋稱作北宋。1276年,都城臨安陷落,南宋亡於蒙古可汗忽必烈建立的元帝國的...
後周恭帝繼位後,命趙匡胤為歸德節度使,歸德軍駐紮在宋州(今河南商丘)。次年,趙匡胤在陳橋發動兵變即位,因其發跡在宋州,故國號曰“宋”,定都汴梁(今開封),靖康年間,金兵攻陷汴京,北宋遂亡。徽宗第九子趙構在臨安(今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