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
絲綢是一種紡織品,由蠶絲或合成纖維、人造纖維、長絲織成;用蠶絲或人造絲純織或交織而成的織品的總稱。
特性
第一,舒適感。真絲綢是由蛋白纖維組成的,與人體有極好的生物相容性,加之表面光滑,其對人體的摩擦刺激係數在各類纖維中是最低的,僅為7.4%。因此,當我們的嬌嫩肌膚與滑爽細膩的絲綢邂逅時,它以其特有的柔順質感,依著人體的曲線,體貼而又安全地呵護著我們的每一寸肌膚。
第二,吸、放濕性好。蠶絲蛋白纖維富集了許多胺基(-CONH)、氨基(-NH2)等親水性基團,又由於其多孔性,易於水分子擴散,所以它能在空氣中吸收水分或散發水分,並保持一定的水分。因此,人們都把絲綢服裝作為必備的夏裝之一。
絲綢不僅具有較好的散熱性能,還有很好的保暖性。它的保溫性得益於它的多孔隙纖維結構。看似實心的蠶絲實際上有38%以上是空心的,在這些空隙中存在著大量的空氣,這些空氣阻止了熱量的散發,使絲綢具有很好的保暖性。
第三,吸音、吸塵、耐熱性。真絲織物有較高的空隙率,因而具有很好的吸音性與吸氣性,所以除製作服裝外,還可用於室內裝飾,如真絲地毯、掛毯、窗簾、牆布等。用真絲裝飾品布置房間,不僅可以使屋子纖塵不染,而且能保持室內安靜。由於蠶絲具有吸濕、放濕性能以及保濕性、吸氣性和多孔性,還可調節室內溫濕度,並能將有害氣體、灰塵、微生物吸掉。另外,真絲纖維的熱變性小,比較耐熱。它在加熱到100℃時,只有5~8%左右脆化,而大多數合成纖維的熱變度要比真絲大4~5倍。蠶絲的燃燒溫度在300~400℃,屬難燃纖維,而合成纖維的燃燒溫度在200~260℃,即易燃、易熔。因此,採用蠶絲纖維作為室內裝飾的原料,不但可以起到吸音、吸塵、保溫作用,還有起到阻燃功能。
第四,抗紫外線。絲蛋白中的色氨酸、酪氨酸能吸收紫外線,因此絲綢具有較好的抗紫外線功能。而紫外線對人體皮膚是十分有害的。當然,絲綢在吸收紫外線後,自身會發生化學變化,從而使絲織品在日光的照射下,容易泛黃。
第五,和玻璃棒摩擦可以使玻璃棒帶正電。
中國綢都
杭州市
杭州素有“絲綢之府”的美譽,絲綢歷史悠久璀璨。據資料記載,早在秦漢時期,餘杭的絲綢織造就相當發達,是國家確定的“絲綢織造基地”,杭州已連續舉辦四屆中國國際絲綢博覽會,全國絲綢信息中心也坐落在杭州,所有這些充分證明了杭州具有發展絲綢產業的獨到優勢。
杭州中國絲綢城(杭州絲綢市場)一條街,位於市中心、體育場路與鳳起路間的新華路西側、西健康路的東側一帶。杭州絲綢創辦於1987年11月,占地面積2。5萬平方米,而後更名為杭州中國絲綢城。目前市場內以後600餘家絲綢企業,經營各種真絲面料、絲綢服裝、絲織工藝品、圍巾、領帶、絲綢原料及各類紡織品,產品輻射全國,是目前全國唯一的絲綢專業批發、零售市場。
嘉興市
嘉興, 有“絲綢之府”,“中國綢都”之稱,繭絲綢資源極為豐富,絲綢歷史源遠流長。
歷史
歷史上嘉興的蠶桑曾經過輝煌過多次,從五代到兩宋,是我國蠶業南盛北衰的一個重大的轉折時期,嘉興的蠶業在這個時期中,是一個加快普及發展的過程,到南宋更是一個大發展的時期。可以說達到了一個輝煌的時期。近代也曾多次輝煌,自從光緒中期(1890年前後)起,絲綢外銷看好,出口逐年增加,繭價上升到農民所說的“斤繭斗米”,到1929年,僅嘉興縣鮮繭產量175200擔。
1929年開始,在資本主義世界爆發了經濟大危機,絲綢外銷受阻,不少絲廠停業,繭商,不敢冒險收繭,引發繭價大跌,蠶桑深受其害。接著“九&e642;一八事變”繼而“一。二八事變”,終於日本帝國主義於1937年7月7日大舉入侵我國。日軍所到之處,無惡不作。其中在蠶桑絲綢業方面,從桑園、蠶種場、繅絲廠等等方面,在根本上施加摧殘,燒的燒,拆的拆,搶的搶;收繭壓價,逼迫農民毀桑種糧,強搶絲廠庫存乾繭,迫使絲廠停工,甚至火燒蠶種場、繭行、絲廠。在日軍侵略期間,蠶桑幾乎陷入滅頂之災。到1949年嘉興縣產繭量僅為17416擔,不到抗日前的十分之一。
上世紀90年代, 1982年下半年,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解體,恢復了鄉鎮建制和建立起行政村,1983年農村普遍實行了以家庭經營為基礎的聯產承包責任制,這千里一瀉的政策,s使農民獲得了生產經營的自主權;加以繭價合理,當時的蠶繭生產仍是農村的一項優勢產業,蠶繭產量快速上升,到1992年嘉興縣的產繭量達到176760擔。上世紀90年代,是近代蠶桑生產最輝煌的時期,甚至到了各級領導抓蠶桑的地步,為了當地生產的蠶繭不外流,曾有“十頂大蓋帽壓住一頂破草帽”的做法。即工商、公安、稅務等執法人員帶著大蓋帽,不讓蠶農帶著破草帽將自家生產的繭子賣到外面去。
嘉興絲綢博物館由浙江嘉欣絲綢集團投資創建,其目的就是將嘉興市古老的絲綢文化和現代絲綢名城有機地串連起來,從而使絲綢博物館成為嘉興絲綢精品的寶庫、蠶桑絲綢知識的課堂、對外開放交流的視窗。嘉興作為古代的“絲綢之府”,當代的“中國綢都”,絲綢歷史源遠流長,目前來自各地的遊客紛紛來到這裡,想一睹嘉興絲綢文化的獨特魅力。記者在絲綢博物館看到,展館設有“歷史廳”、“綜藝坊”、“文化苑”三大展廳。通過各種圖表文字、珍貴文物、人物塑像、多媒體及場景等手段,有重點地反映了4700多年來的嘉興絲綢文化。
現狀分析
重點蠶區的地位沒有動搖。嘉興作為全省重點蠶區的地位始終沒有動搖,其中所屬的桐鄉、海寧、海鹽、秀洲均屬全省重點蠶區,而且其桑園面積與蠶種飼養量近幾年有所穩定,充分體同了老蠶區的強大生命力。
蠶桑生產基礎條件良好。各項配套設施在長期的生產過程中得到鞏固提高,重點產區高度集中,區域化生產布局比較明顯,有一定的產業優勢。蠶桑生產面廣量大,得益蠶農多,從制種、培桑、養蠶到加工、出口有一條完整的產業鏈,而且從業人員眾多,經濟效益總體較好,目前無一項產業與之相比或全面取代。另外,前幾年土地整理為大規模的最佳化改造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為蠶桑最佳化改造提供了一個借梯發展的機遇。目前,嘉興已建高標準蠶桑園區1500多個,面積達14。9萬畝,占嘉興全市桑園面積的三分之一,為實施蠶業布局區域化、生產現代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技術保障有力。悠久的蠶桑生產歷史,培養殖了大批技術骨幹,適用的先進的技術代代相傳並不斷提高。近十年來,嘉興蠶桑系統在蠶桑科技進步方面,獲得許多市級以上科技進步獎與省市農業豐收獎,為科技興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並且在嘉興蠶桑上有一大批技術精深的技術人員,有成千上萬對蠶桑有深厚感情與技術豐富的蠶農。
湖州市
湖州絲綢歷史悠久,世界上發現並已確定的最早的絲綢織物成品在這裡發現。1958年,在湖州南郊的錢山漾出土了一批絲線、絲帶和沒有碳化的絹片。經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測定,確定絲線、絲帶、絹的年代為距今4700多年前的良渚文化。湖州至今還保留著與與絲綢遺址有關“織里”等地名。
湖州地處太湖南濱,這裏氣候溫和,東部平原地區,湖河港汊,縱橫密布,水質清潔,土質豐腴,適宜蠶桑,自古便有"絲綢之府"美譽。唐宋時期,湖絲及其絲織品就被列為貢品。元代湖州已能繅出清白如銀的絲,唐棣在《上復齊郎中》中說“吳蠶繅出絲如銀,頭蓬面垢忘苦辛,笤溪矮桑絲更好,歲歲輸官供織造” 。到了明代,湖絲已“合郡俱有,而獨盛于歸安。湖絲遍天下。”清代湖州更是“比戶養蠶”而且質量居全國之冠。在明代已初露頭角的的南潯輯裏絲,此時更因質優而“名甲天下”,輯裏湖絲已成為浙江優質絲的代名詞,粵緞粵紗,山西潞綢及江蘇,福建等省的絲織原料特別是高級原料都須仰給湖絲,官營的內織造局更依賴上貢的湖絲為原料,江甯,蘇州,杭州三織造局在每年絲季都前往湖州大量採辦生絲。絲綢成為湖州最主要的生產事業和人民的衣食之源,成為當地經濟支柱,“公家賦稅,吉凶禮節,親黨酬酢,老幼衣著,唯蠶是賴”。
近代隨著湖州商幫的興起,湖州絲綢業更是達到了鼎盛。南潯鎮的絲商在清末迅速崛起,形成了以“四象、八牛、七十二條金狗”為代表的中國近代最大的絲商團體。以南潯絲商為代表的湖州商界接觸到西方近代思潮,並加入到了推翻清政府統治的革命運動之中。孫中山先生的革命經費絕大部都由以張靜江為主的湖州絲商籌集和捐贈的,而南潯的絲商成為支持後來民國財政支柱的江浙財團的中堅力量之一,也是蔣介石在財政上的主要支持力量。湖州的絲商在上海舉辦了大量的綢廠,並控制了碼頭和租界大半房產,包括當時的遠東第一高樓-國際飯店。1851年,英國舉辦首屆世界博覽會――萬國工業博覽會,商人徐榮村寄送的12包產於浙江省湖州市南潯輯里村的“榮記湖絲”,一舉獲得維多利亞女王親自頒發的金銀大獎,成為我國第一個獲得國際大獎的民族工業品牌。
湖州絲綢城,座落在市南104和318國道交叉口,背靠京杭大運河,西壤宣杭鐵路,地處蘇、浙、皖、滬三省一市的交通要道。湖州絲綢城總計占地面積10萬平方米,擁有營業房700餘間及商住樓100餘套。目前該市計畫依託現有的絲綢歷史文化、產業優勢等資源建立以個真正的絲綢專業市場。
蠶歌
杭嘉湖地區的人民從養蠶的一系列蠶事活動到祈蠶、酬蠶的一系列祭拜活動,留下許多反映蠶桑民俗的歌謠。這些祈求蠶桑豐收的歌謠,稱為“祈蠶歌”。祈蠶歌是杭嘉湖地區特有的一種儀式歌,對研究杭嘉湖地區的蠶桑文化有著極為重要的價值。
馬明王》是杭嘉湖蠶區廣為流傳的一首祈蠶歌,既祈求馬明王保佑蠶花豐收,又兼敘養蠶經過。這首民歌包含古老的蠶桑神話和傳說。馬明王也有稱作為馬鳴王。馬明王一語,一般認為是古印度梵語“馬鳴王菩薩”與中國“馬頭娘”的混合體。關於馬明王的身世,還有一種唱述是:“馬明王菩薩下凡來,身騎白馬 坐蓮台……爹爹名叫王伯萬,母親堂上柳玉蓮,命里算來無兒子,產生三個女裙釵,大姐二姐找夫去,三姐 年輕要修仙,一修修到十六歲,十七歲上遭黃泉,三更託夢娘曉得,香火燈燭接連來,……
其出身和故事與“馬頭娘”神話相似。這首歌的結尾部分,演唱者往往可以自由發揮,譬如,桐鄉蒐集到的結尾處有以下三句,頗具特色:“今年蠶花收成好,全靠馬明王菩薩上門來,恭喜大發財”。
德清縣的《呼蠶花》歌詞,與市區不同,其詞為:“喔,吱喌喌,咩咩嗎嗎。蠶花落伢笪里來,白米落伢田裡來,搭個蠶花娘子一道來。落伢囤里千萬斤,落伢蠶花廿四分。東一村,西一村,燒香念佛看戲文;東也寧,西也寧,風調雨順享太平。”“蠶花廿四分”是蠶農們的一句祝福語,在整個杭嘉湖蠶鄉都通用。“廿四分”取雙倍豐收之意,為了討彩頭,這句語在蠶鄉人人會講,從歲頭講到年尾,從長輩講到小輩,世世代代地往下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