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芳琴,女,河北省永年縣人,文學碩士。從1983年6月開始在天津師範大學工作,現任天津師範大學性別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研究方向為婦女學與中國婦女/性別史。主要社會兼職為中國婦女研究會常務理事和副會長(2005-2009)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杜芳琴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河北省永年縣
- 職業:教授
- 性別:女
人物經歷,主要著作,出版著作,主編兼譯著,論文,學術活動,教學工作,
人物經歷
1985年開始業餘從事婦女研究,1993年創建天津師範大學婦女研究中心。主要從事中國古代婦女/社會性別史、農村婦女發展和婦女學研究等。
2004年開始在天津師範大學嘗試婦女學的機制建設,在婦女研究中心的基礎上,經學校批准建立有2名編制的“天津師範大學跨界婦女與社會性別研究培訓基地”。
2006年10月,經學校批准,將中心更名為獨立建制校屬校管的“天津師範大學性別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擴大編制並建立若干研究所。該中心2006年6月被全國婦女聯合會授予“婦女與性別研究基地”。
主要著作
出版著作
年代 | 作品名稱 | 出版社 |
1988年 | 《女性觀念的衍變》 | 河南人民出版社 |
1993年 | 《賀雙卿集》 | 中州古籍出版社 |
1996年 | 《發現婦女的歷史-中國婦女史論集》 | 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
1998年 | 《中國社會性別的歷史文化尋蹤》 | 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
2001年 | 《菊痛奈何霜--雙卿傳》 | 花山文藝出版社 |
2002年 | 《婦女學與婦女史的本土探索——社會性別視角和跨學科視野》 | 天津人民出版社 |
2003年 | 《貧困與社會性別:婦女發展與賦權——黃龍寺個案》 | 河南人民出版社 |
2004年 | 《歷史中的婦女與性別》 | 天津人民出版社 |
《跨界婦女學:本土的理論與實踐》(即出) |
主編兼譯著
年代 | 作品名稱 | 出版社 | 備註 |
1993年 | 《中國婦女與發展--地位、健康、就業》 | 河南人民出版社 | |
1998年 | 《社會性別研究選譯》 | 北京三聯書店 | 與王政合作主編 |
《大山的女兒:經驗·心聲·需求(華北卷)》 | 貴州民族出版社 | ||
2000年 | 《賦知識以社會性別》 | 內部發行,與鄭新蓉合作 | |
《社會性別與婦女發展》 | 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 ||
《賦歷史研究以社會性別》 | 內部本,與蔡一平、王政合作 | ||
2001年 | 《引入社會性別:史學發展新趨勢》 | 與余寧平合作 | |
2002年 | 《婦女與社會性別學通訊》 | 2002-2003,1-18期 | |
2003年 | 《不守規矩的知識——婦女學的全球與區域視界》 | 天津人民出版社 | 與余寧平合作 |
《婦女與社會性別研究在中國》 | 天津人民出版社 | 與王向賢合作主編 | |
2004年 | 《社會性別》(1,2) | 天津人民出版社 | 2004年1,6月,合作 |
2005年 | 《變化中的中國社會與婦女生活》 | 韓國梨花女子大學出版社 | 英文,與鄭新蓉等合作 Women’s Studies in China: Mapping the Social, Economic and Policy Changes in Chinese Women’s Lives., eds. Zheng Xinrong & Du fangqin, EwaWomans University Press,2005。 |
2007年 | 《社會性別》(3) | 天津人民出版社 | 合作 |
論文
婦女史:
1.《貞淫道德縱橫談》(李小江主編《華夏女性之謎》,北京三聯書店,1990);
2.《中國歷代女主和女主政治》(鮑家麟編《中國婦女史論集》,台北稻香出版社,1995);
3.《周禮的興衰:兩性關係模式的理性奠基》(閔家胤《陽剛與陰柔的變奏》,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中英文版,1995);
4.《生育文化的歷史考察》(李小江等主編《性別與中國》,三聯書店,1994;又秋山洋子等主編《中國的女性學》,東京勁草書房,田畑佐和子譯,1998);
5.《元代理學初漸對婦女的影響》(《山西師大學報》1996年第四期,又載東京明石書店《亞洲女性史--比較史的嘗試》,歐孝明譯,1997);
6.《華夏性別制度的形成及其特點》(《浙江學刊》1998年第二期);
7.《中國婦女史學科建設的理論思考》(與蔡一平合作,2000年,三聯書店);
8.《等級中的合和:西周禮制與性別制度》(霍普金斯大學“思想史雜誌”舉辦“中國思想史研討會”論文,中文發表在《浙江學刊》2002第四期)
9.《歷史研究的性別維度與視角》(《山西師大學報》2003年第五期)
10.“Competing Claims on Womanly Virtue in Late Imperial China”(Fangqin Du &Susan Mann),eds. By Dorothy Ko,Women and Confucian Cultures in PremodernChina,Korea,andJapan,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2003.
11.“Women and Gender in the Rural Modernization Movement: A Case Study of Ding County”(1912-1937)”, Berliner China-studien(44):Women in China: The Republican Period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2005.
婦女學:
1.《西方女性主義理論發展及其對文學批評的影響》(《百花洲》“女性文學”創刊號,《新華文摘》2000年12期全文轉載);
2.《中國婦女研究的歷史語境》(《浙江學刊》,2001年第一期);
3.《將社會性別納入高等教育和學術主流——“發展中國的婦女與社會性別學”課題介紹》(《婦女研究論叢》2003年第5期)
4.《貧困中的婦女發展:社會性別與差異》(《思想戰線》2003年第五期)
5.《中國婦女學成熟的標誌:研究、課程和機制的全面推進》,《中華女子學院學報》,2005。
6.Developing Women’s Studies at Universities in China: Research, Curriculum and InstitutionAsian Journal of Women’s Studies(AJSW)Vol.11 No.4,Dec.2005;
7.《在全球視野和區域比較中煉就本土婦女/性別學學科的基本功——婦女/社會性別史系列課程秋季研修班綜述》《中華女子學院學報》(合作),2005。
8.《女子學院的使命與定位——以韓國梨花女子大學的發展為例》,《中華女子學院學報》,2006。
9.《中國婦女學:研究、課程、機制》,《雲南民族大學學報》,2006,5期。
10.《婦女學在高等教育中的角色》,《山西師範大學學報》,2007,1期。
學術活動
出席境外國際(地區)學術會議
1.1989年11月應邀出席香港中文大學“華人社會中的性別角色”研討會,發表《宮廷婦女政治角色》文章,收入論集,1995年由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出版;
2.1992年2月應邀出席美國哈佛大學舉辦的《賦社會性別於中國--國家·文化·婦女》國際研討會,並發表《研究主體的性別身份對婦女史研究的影響》;
3.1996年3月應邀出席日本中央大學“共同性與多樣性:亞洲女性史的探討”國際研討會,發表《元代理學初漸對婦女的影響》一文;
4.1996年5月應邀出席韓國梨花女子大學舉辦的“亞洲父權制與女性主義意識”研討會,並發表《中國婦女史研究與女性意識的提升》一文;
5.1996年6月應邀出席美國加州大學聖迭哥學區舉辦的“前近代儒家文化與中日韓三國婦女”研討會,並發表《尚烈與倡節:明清時代婦女貞節的特點及其原因》;
6.1998年9月,2000年10月應邀出席韓國梨花女子大學舉辦的“建立亞洲的婦女研究課程”研討會並發表《中國婦女研究的歷史語境:父權制的性別關係及其經權因變》;
7.1999年7月出席英國牛津大學舉辦的“中國婦女組織”國際研討會,並做總結性評論——《多樣與創新:中國婦女組織》,期間訪問蘇·塞克斯大學婦女研究中心和丹麥婦女組織;
8.2002年6月應邀出席韓國中國史學會舉辦的“通過婦女的眼光看中國歷史”國際學術研討會,宣讀論文《中國婦女史:從研究走向學科化》,發表在《山西師大學報》2002年第3期;
9.2002年10月應邀出席德國柏林自由大學舉辦的“民國時期的婦女”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農村現代化運動中的婦女與社會性別議題——以定縣為例(1912-1937);
2004年
10.2004年8月應邀訪問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瑞典的大學等,並出席在德國海德堡大學召開的歐洲漢學年會,在中國的婦女學和婦女運動發言;
11.2005年2月、6月應邀出席在韓國梨花女子大學召開的“理論化亞洲婦女學:紀念AJWS十周年”和”ww,2005”大會,發表論文和講演題目如下:《婦女學在中國高校:研究、課程和機制》、《中國學術女性主義的使命與運命:從婦女學審視學術與運動的關係》等。
12.2005年11月出席在香港中文大學舉辦的“20年來華人社會的婦女學”研討會並做了《團結分享:在天津師範大學創建婦女學的經驗與反思》;
13.2006年6月,出席韓國梨花女子大學亞洲婦女學中心舉辦的“亞洲婦女學的過去與未來:亞洲婦女學協調人研討會”;
14.2006年10月18-20日,與韓國梨花女子大學韓國婦女研究院合作在天津師範大學召開“通過分享經驗擴展社會性別知識:中韓婦女學者的交流”國際研討會。
婦女學國際合作研究及訪學活動
1.1997年1-3月應美國加州大學桑塔·克魯斯學區文化研究中心的邀請,參加由Gail
Hershatter教授等主持的、路斯基金會資助的“二十世紀中國婦女與工作”課題的合作研究。在此其間,還應邀訪問美國的哈佛大學、麻省大學的波士頓學區和阿莫斯特學區、阿莫斯特學院、紐約聖若望大學、加州大學戴維斯學區、加州州立大學長灘分校以及香港嶺南大學、浸會大學等學校並作學術報告;
2.1996年應邀訪問猶它州立大學並作專題講座;
3.1996-1998參與強海燕教授主持的中國-加拿大合作課題中的子課題--主編《社會性別與婦女發展》(2000年出版,高校教材,與鄭新蓉合作);
4.1997-2005年參與韓國梨花女子大學主持的、亞洲基督教高等教育董事會資助的“建立亞洲的婦女研究課程”項目,在中國實施推動婦女研究及課程建設,組織並參與中國卷的寫作,出版“變化中的中國婦女與生活”(英文版,2005,與鄭新蓉合作);
5.2000年7月組織國內婦女學學者10人出席美國馬里蘭大學舉辦的“婦女學暑期研討班”並訪問羅格斯大學;
6.2001年3-4月與中國婦女學學者出席美國密西根大學舉辦的“婦女學的國際化研討班”並順訪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和約克大學,商討婦女學的合作事宜;
7.2002年7月組織“發展中國的婦女與社會性別學”課題12名成員出席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熊秉純教授主持的“女性主義教學法與課程發展暑期研討班”。
8.2006-承擔韓國梨花女子大學“建立亞洲婦女學”(第二期2006-)中國子課題的聯絡人之一,參與亞洲婦女學跨國研究與課程/機制建設。
(以上活動詳見本網站國際交流部分)
主持課題、項目和學術活動
1.1991年9月舉辦“高等學校系統首屆中外婦女史講習班”(與歷史系合作);
2.1993年7月舉辦“中國婦女與發展”國際研討班並主編《中國婦女與發展:地位·健康·就業》一書(福特基金會資助,與海外中華婦女學會合作);
3.1995年9月與中國婦女報社·農家女百事通雜誌社合作舉辦“農村婦女發展和對策”研討會並出版《當代農村婦女發展與對策》一書(中國婦女出版社1995);
4.1997-1998年,與海外中華婦女學會合作,引介國外婦女和社會性別研究理論和成果,已出版的成果有《社會性別研究選譯》(王政主編)、《社會性別與發展譯文集》(馬元曦等主編);
5.1997-1999主持全國教育科學九五規劃重點課題“農村婦女發展與文化素質培訓研究”,出版《大山的女兒——華北卷》(1998)和《貧困與社會性別:婦女發展與賦權》(2002)兩本著作(經費自籌,先後得到美國環球婦女基金、英國PANOS口述研究中心和海外中華婦女學會的資助);
6.1999年8月,與海外中華婦女學會合作舉辦“中國婦女史學科建設讀書研討班”,並編輯專集《賦歷史研究以社會性別》,開始申請中國婦女學建設課題;
7.2000-2006年主持由福特基金會資助的“發展中國的婦女與社會性別學”課題,聯合國內外婦女學者推進中國婦女與社會性別學,課題分3期,分別進行優先學科的研究資訊收集、理論方法研討和學術骨幹培訓;教材開發、課程發展和師資培訓;建立機制和研究生課程等,建立婦女與社會性別研究網站,出版系列刊物、通訊,6年多來,出版各種成果30多種。
8.2005-2006年度,主持“促進婦女參與城市社區綜合治理能力建設”項目(加拿大發展署,公民社會項目資助)
9.1999-中國婦女史學科研究與網路建設。
教學工作
(一)在該校歷史系開設中國婦女史課程(本科生);
(二)2002年開始開設婦女/性別史研究生課程:“婦女/社會性別史導論”、“古代典籍的社會性別解讀”,“學術女性主義基礎”等。
(三)從2002年開始在該校合作開設婦女史通選課程;
(四)負責組織密西根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合作在國內舉辦的“婦女學學士後班”的“中國歷史上的婦女與性別”教學和擔負先秦、漢代婦女史教學(2002);
(五)參與設計該校婦女學導論(本科和研究生)課程的設計與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