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穎陶,男,筆名綠依,又一名杜璟。戲曲研究家。天津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杜穎陶
- 別名:杜聯齊
- 出生日期:1908
- 逝世日期:1963
身世介紹,學習經歷,任職情況,研究領域和著作,活動年表,
身世介紹
學習經歷
杜穎陶在新疆迪化(即烏魯木齊)出生,七歲回天津,在楊柳青鎮上國小(那時學制是四年初小,三年高小)。中學先在天津南開中學上課,與萬家寶(即曹禺)、劉嘉祥是同班學友,後轉校往北平藝術專門學校,及後在太平湖畔的民國大學畢業。
杜聯齊先對新話劇、外國戲劇發生興趣,其後興趣轉向舊劇,對於皮簧崑曲都有心得,亦能拉胡琴、二胡。杜認識陳墨香、曹心泉等戲劇前輩,也認識京劇名角程硯秋;並曾經為程氏整理了玉霜簃藏曲,印成一本目錄小冊。
1932年杜與俞淑芸女士結婚。
1930年代,杜曾在《劇學月刊》上登載過文章,1940年代,在北平《華北日報》的《俗文學》周刊登載過文章 。
1949年初,程硯秋和杜穎陶等赴西北調查戲曲。此次大西北的重要收穫是在南疆首埠喀什發現一位碩果僅存的維族老音樂家哈西木先生,他是當時尚精通穆卡木十二套古曲的極少數人,後來哈西木老人被接到迪化錄音,將隋唐時代燕樂中的疏勒之部,北宋以來已漸失傳的維族傳統古典樂保留了下來。
解放後,約1949年四、五月間,杜穎陶先生家住北京和平門內舊帘子胡同。
1951年隨劇團秋聲社赴中南及大西南地區,先後演出於武漢、重慶和昆明。並為宜昌建新劇場捐款,又在漢口為志願軍榮譽軍人演慰問戲。期間杜穎陶和程硯秋先生的主要的大部時間放在對漢、楚、越、川劇、巫師戲、滇劇及雲南花燈等地方戲曲的學習和調查研究上面。
任職情況
曾任中國戲曲音樂院研究所研究員、圖書室主任。建國後,任中國戲曲研究院圖書資料室、編輯室主任。
研究領域和著作
長期從事戲曲史料的研究。著有《記玉霜簃所藏鈔本戲曲》、《二黃來源考》、 《曲海總目提要補編》,參與編校《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
活動年表
1937年4月21日,農曆丁丑年三月十一日:程硯秋組秋聲社
程硯秋組秋聲社,社長吳富琴。程硯秋與王少樓並掛頭牌,成員有曹二庚、慈瑞泉、李四廣、侯喜瑞、程繼先、鮑吉祥、哈寶山、李多奎、蘇連漢、鐘喜久、鐘鳴岐、扎金奎、俞振飛、劉永利、張蝶芬;司鼓白登雲,琴師周長華、任志林,大鑼高文誠,舞台監督高登甲。不久崑曲音樂家韓子和亦加入,俞振飛八月份脫離返滬由顧珏蓀易之。張春彥代鮑吉祥和哈寶山,慈瑞泉年邁以慈少泉繼之,以孫甫亭代已故老旦文亮臣;當年新搭入的有葉盛茂、李克昌。
1949年1月,農曆戊子年:秋聲社重組
1950年7月,農曆庚寅年:程硯秋二次赴西北調查戲曲
程硯秋輕裝和杜穎陶、胡天石、李丹林自徐州出發二次赴西北調查戲曲。行程數千里,歷時四個半月。硯秋此次大西北之旅的重要收穫之一,即是在南疆首埠喀什發現一位碩果猶存的維族老音樂家哈西木先生,只有他尚精通穆卡木十二套古曲,硯秋及時將這個情況報告給了王震將軍和鄧立群同志,後來將哈西木老人接到迪化妥善安置,即時錄音,從而將隋唐時代燕樂中的疏勒之部,北宋以來已漸失傳的維族傳統古典瑰寶搶救下來。
1951年2月,農曆辛卯年:秋聲社赴中南及大西南地區演出及調查
1951年2月至9月的8個多月當中,程硯秋的秋聲社赴中南及大西南地區,先後演於武漢大眾劇場、中南劇院,重慶一川戲院和昆明勞動劇場。其中為捐獻抗美援朝飛機演義務戲多場,籌款二億元,為宜昌勝利劇團建設新劇場基金捐款二千九百萬元,回程時在漢口為志願軍榮譽軍人演慰問戲十一場及各地觀摩招待晚會多場,而硯秋和杜穎陶先生的大部時間和主要精力仍然放在對漢、楚、越、川劇、巫師戲、滇劇及雲南花燈等地方戲曲的學習和調查研究上面,收穫頗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