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紀念館

杜甫紀念館

杜甫紀念館位於西安市長安區韋曲鎮東之少陵塬,北距西安城區約12公里,建於明代杜公祠舊址之上。一代“詩聖”杜甫曾經居住在這裡,寫下了傳頌千古的詩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杜甫紀念館
  • 地點:西安市長安區韋曲鎮東
  • 竣工時間:1960年
  • 館藏精品:《唐杜文貞公遺像碑》石碑
詩聖杜甫,建祠紀念,紀念館建成,展室情況,參觀指南,

詩聖杜甫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祖籍京兆杜陵。唐玄宗先天元年(712),生於河南鞏縣的一個“奉儒守官”的家庭里。他7歲開始吟詩,15歲躋身詩壇,20歲起開始漫遊,結交天下英豪。天寶五年(746),35歲的杜甫躊躇滿志,來到長安。次年參加了制舉,卻不幸落榜。此後屢次向王公獻詩,向玄宗獻賦,以圖仕進,但均未成功,生活也陷入困頓之中。後來,他移居杜陵附近的少陵原畔,因而自稱“少陵野老”、“杜陵野客”。長安艱辛的經歷,使他的詩歌開始直面冷酷的現實,詩風轉為沉鬱頓挫。之後,他創作了《兵車行》、《麗人行》、《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等一系列憂國憂民的詩歌。“安史之亂”中,杜甫目睹了山河的殘破與社會的動盪,寫出了《春望》、《哀江頭》、《北征》和《三吏》、《三別》等具有史詩性質的名篇。乾元二年(759),他棄官西行,離開關中,漂泊西南。11年後,客死異鄉,再也沒有回到長安

建祠紀念

七百多年之後的明嘉靖五年(1526),長安人張治道有感於詩人杜甫無祠可供祭祀而備受冷落的狀況,倡導地方人士出資,在少陵原畔修建了一座杜公祠。據史料記載,杜公祠曾於明萬曆五年(1577)、清康熙五年(1666)和四十一年(1702)修葺過三次,乾隆末年毀於火災。嘉慶九年(1804),在一些讀書人的倡議之下,在今天的地址上重建了杜公祠。此後的一百多年中,杜公祠曾多次修繕,其中有碑石記載的有兩次,一次是清同治七年(1868),另一次是光緒十二年(1886)。

紀念館建成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長安區政府曾多次撥款整修過杜公祠,並於1960年設立了杜甫紀念館,後又更名為杜公祠管理所,專司管理職務。1978年,杜公祠對外開放,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恢復杜甫紀念館的名稱。
杜甫紀念館背倚少陵塬,面對樊川水;北臨長安城,南望終南山。地勢高敞,可登臨遠眺。院內花木茂盛、環境幽雅,殿閣錯落有致,古樹蒼勁挺拔。經過整修與布置,重新對社會開放,以資各界人士共同紀念這位為中國詩歌和中華文化做出巨大貢獻的詩人。

展室情況

杜甫博物館展覽布局在貫穿總體思路的前提下,根據杜公祠現狀,分成以下八個展室和專題:
(1)大殿 此殿為正殿,取名“詩聖堂”。主題為“詩聖杜甫”,供奉杜甫雕像,供參觀者瞻仰拜謁。本展室主要展示杜甫生平簡介和一生行蹤,並選取其一生不同時期的四首有標誌意義的代表作:《望岳》、《兵車行》、《春望》、《登高》,貫穿杜甫一生,使參觀者對杜甫其人有總體的了解。
杜甫紀念館
(2)東展室 主題為“杜甫的文化意義”。杜甫不僅是中國歷史上的偉大詩人,也是具有世界影響的文化名人。杜甫身上集中體現了中國傳統文人憂國憂民、悲天憫人等最為優秀的一面,他的人格精神是值得後人永遠效法的楷模。
(3)西展室主題為“杜甫在長安”。本展室主要展示杜甫在長安的生活與創作,按年代編排,精選其代表作,配上詩意圖,供遊人詳細了解杜甫在長安生活的環境、心境與詩境,進而了解長安時期在杜甫一生中的重要意義。
(4)書房 本展室主題為“有關杜甫的書籍資料”。展出歷代學者研究杜甫的文獻資料,書籍畫冊及碑刻拓片,供參觀者選購。
(5)窯洞一 主題為“三吏三別”。本展室展示杜甫寫於乾元二年(759)的代表作“三吏”與“三別”,重點關注杜詩反映時代動亂與民生疾苦的詩史價值。
(6)窯洞二 主題為“秋興八首”。本展室主要展示杜甫寫於大曆元年(766)的代表作《秋興八首》,重點展示杜甫七律的藝術造詣及杜甫一生的“長安情結”。
(7)窯洞三 主題為“杜甫的後世評價”。本展室主要展示後世歷朝歷代對杜甫的研究與評價。在中國詩歌史上,自《詩經》、《楚辭》以下,詩集版本、注本、評本最多的詩人,首推杜甫。自中唐以至晚清的全部詩學,幾乎無不籠罩在杜詩的萬丈光芒之下。了解杜甫是了解中國詩歌的一把鑰匙。
(8)窯洞四與窯洞五 這兩個窯洞主題為“長安:唐詩的故鄉”,為杜甫紀念館主題的拓展部分。長安是唐詩的創作基地與傳播中心,唐代詩人中百分之九十以上都來過這裡。本單元按時間順序選取杜甫之外的十餘位唐代著名詩人,展示他們詩歌創作狀況、在長安的經歷,以及與詩人杜甫的交遊。

參觀指南

公交線路:從南門乘坐323或215路公車到樊家什字站,轉905或917路到楊虎城陵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