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環境
杜熱鄉南北長,東西窄,呈長方形,
巴拉額爾齊斯河,烏倫古河橫穿全境,喀拉額爾齊斯河縱流境內約50公里,卓勒特河作為與福海的分界線長達30公里,全鄉地勢北高南低,按其
地貌特徵可分為山區、丘陵區、阿克達拉地區、烏倫古河地區、烏倫古河以南沙漠地區。全鄉年平均日照時間在2900小時左右,全年無霜期在125-136天,屬於中溫帶大陸性乾旱氣候,空氣乾燥,降水量小於蒸發量,冬季嚴寒而漫長,夏季炎熱而短促,季氣溫回升較快,冷暖波動大。全鄉水土光熱資源較為豐富,土壤主要以黃沙土、草旬土、黑鈣土、鹽鹼土等為主,全鄉擁有耕地9.5萬餘畝,天然草場33330畝,人工草場5000畝,鄉域內擁有豐富的鐵礦石、寶石、雲母等礦產資源和高山森林、河谷林、梭梭林等生態資源及
甘草、
麻黃草、大芸等中草藥資源。
歷史沿革
杜熱鄉解放初是純牧區。1953年建政時,以杜熱鄉為中心,組成富蘊縣第三區人民政府,區轄6個鄉,1958年公社化時,由二、三、四等3個鄉組成一個公社,因駐地在杜熱,故名杜熱公社。“文革”期間曾改名為永紅人民公社。1978年地名普查時又恢復原名。杜熱系蒙語,意為馬蹬,是以南岸山頭形狀而得名。
經濟
十一五期間,杜熱鄉在縣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團結帶領全鄉各族黨員幹部民眾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執行黨的十六大,全面落實黨在農村的各項基本路線、方針、政策,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同心同德、知難而進,較好地完成了第八次黨代會提出的各項工作目標,黨建工作成績顯著,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2013年,全鄉完成財政收入347萬元,農牧民人均收入預計達到8928元,較2012年增加1429元,同比增長19%。財力顯著增強,有力支持了全鄉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經濟2013年,全鄉完成財政收入347萬元,農牧民人均收入預計達到8928元,較2012年增加1429元,同比增長19%。財力顯著增強,有力支持了全鄉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農業
2013年,我們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這箇中心,以最佳化產業結構調整為重點,進一步抓好種植業、養殖業和勞務輸出三大主導產業。全鄉8133公頃土地實現“四機”配套“一條龍”服務,糧經草種植比例調整為20:31:49。以打瓜、食葵等為主的“千元田”種植面積達到6000公頃。2013年,全鄉節水灌溉面積達到5693公頃。加大農業保險政策宣傳力度,落實農業保險面積8萬畝。發展特色農田經濟,推廣中草藥新品種試驗田19公頃,千畝連片苜蓿全自動滴灌高產示範基地建設成效顯著。
畜牧業
2013年,全鄉牲畜最高飼養量達30.2萬頭(只),育肥數量達到4萬頭(只),培育鑑定阿勒泰種公羊達2800隻,累計建立阿勒泰羊核心群148個。全年冷配牛1500頭以上,牲畜免疫率達到99.99%。截止目前,全鄉牲畜出欄量達12萬頭(只),其中種羔4萬頭(只)。
勞動力
勞動力轉移工作深入開展,農牧民增收造血功能持續增強。根據勞動力市場需求的狀況有針對性的開展勞務培訓工作,加大中級職稱培訓力度,提高外出務工人員的就業技能和綜合素質,同時多方收集勞動用工信息,引導富餘勞動力向養殖、運輸、建築、家政服務等行業轉移。2013年,全鄉共培訓勞動力1494人,轉移勞動力1366人。
新農村建設
一是紮實推進杜熱村和300戶安居富民小區工程建設。9000平米乾部周轉房、幹部周轉宿舍主體完成80%,500平米財政所和300平米農機服務技術推廣站已完工,1400平米派出所辦公樓主體完工。二是投入資金80餘萬元,硬化社區門前地面1000餘平方米,建設完成600平米燈光籃球場。三是積極引進項目資金500餘萬元集中對8個村的生態環境進行治理,1.7萬米水源地柵欄建設完成;在街道主要路段新建污水防滲坑10座,新建占地1600餘平方米的糞便收集池1座,新建村級垃圾中轉站3座,挖設排污管道1.5公里。四是新建綠色通道2公里,發展庭院經濟林1個村、40戶,新建設苗圃150畝,完成農田林網化1500畝,河谷幼林恢復1600畝。
社會事業
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經濟社會統籌發展。科技工作有序開展。2013年,全面落實科技下鄉村工作任務,建立科技示範戶80戶,完成農牧民科技培訓3000餘人次。教育事業不斷進步。杜熱中學4000平方米綜合教學樓項目建設進展順利,2000平方米教職工周轉房和第二寄宿學校700餘平方米教職工周轉房建設完成。3所學校校舍維修、校園建設和兩所“雙語”幼稚園建設有序
進行。社會保障範圍進一步擴大。2013年,全鄉發放各類補貼、救助資金452.3萬餘元。其中城鎮低保戶420戶1110人,農村低保戶579戶1690人。城鎮養老保險、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239人和4594人。醫療衛生事業大力發展。投入150餘萬元完善鄉中心衛生院標準化建設。抓好村級衛生網點建設和服務,投入資金16萬元配齊13個村級衛生室70餘種藥品。新建牧民流動衛生所2個。農牧民新型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99.8%。完成農村改廁6所,配合縣婦幼保健院完成兩癌篩查400人。住房保障體系不斷完善。283套安居富民工程主體完工,其中新建安居富民房130套,提升改造143套,竣工283套。定居興牧90戶主體完工。扶貧開發項目進展順利。結合扶貧資金20萬元維修克孜勒加爾村排鹼渠2公里,爭取扶貧資金105萬元啟動恰布拉村40戶安居富民補助金和扶貧畜補助金。文化事業繁榮發展。進一步加強文化設施建設,廣播電視工程建設力度不斷加大,廣播電視覆蓋率達到99%。組織17人成立“惠民政策宣傳隊”,在全鄉範圍內開展巡演活動14次。
社會穩定
2013年,杜熱鄉嚴格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及安全生產責任制。全年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活動4次,共檢查各類店鋪285家,檢查出各類安全隱患33條,現場整改12條。建立一支20人的鄉級專職聯防隊,新招錄村級協警員18名,配備13個警務室。加強流動人口的治安管理與服務。妥善解決人民內部矛盾糾紛,共排查調處各類矛盾糾紛76起,調解成功率達100%。組織機關站所幹部60餘人進村入戶宣傳優秀平安鄉鎮創建活動,投入資金10餘萬元,發放平安建設宣傳單15000餘份,懸掛橫幅34副,完善平安牆12個,車貼宣傳標語350餘份。認真開展排查摸底,深入研究新階段影響社會穩定的新情況、新問題,高度重視民眾來信來訪工作,妥善處置民眾反映的突出問題。進一步健全應急處突體系和工作機制,完善應急處突預案,加強處置演練,提升處置能力。依法加強對宗教事務常態化管理,嚴厲打擊非法宗教活動,引導正常宗教活動。進一步加強落實管邊、空邊責任制,確保邊防鞏固和安全。
黨建工作
2013年,杜熱鄉以“貼近民眾、情系民眾、執政為民”為主題,紮實開展黨建工作。抽調24名機關幹部,和地區、縣直機關單位派駐的12名幹部在3個重點村設立了民眾工作站,共組織宣講6場,宣傳教育民眾230餘人,走訪民眾600餘人次,為民眾辦實事、好事49件。家園式管理深入推進。把“家園式”村級陣地建設和鄉政府建設相結合,投入3萬元實現了鄉政府及13個村陣地種花、種菜。深入推進問題檔案和一戶一檔工作,對全鄉13個行政村3344戶收檔歸類,列出制約增收瓶頸47項,幫助尋找致富渠道54條。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進行細化、量化,明確分管領導、牽頭單位和共同負責單位,確保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有人抓、有人負責,以創建學習型機關和學習型黨組織為抓手,完善領導幹部學習機制,繼續圍繞建設技能型鄉政府,認真開展領導幹部大講堂學習和討論活動,培植先進典型,努力提高機關幹部的政治思想素質和引領農民發家致富的能力。實行機關幹部工作下移與村幹部互教互學機制,利用鄉村幹部的優勢互補形成了機關幹部和村幹部“學教互動”的良好格局。組織村兩委班子、致富能手、鄉土人才6名赴內地觀摩學習,進一步提升幹部綜合能力。使黨的建設不斷加強,黨幹群關係更加緊密。
1922年新農村建設情況
一是進一步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進一步完善街道兩側的亮化、美化、綠化以及人行道的硬化工作,逐步形成了樹、灌、草立體種植效果,拆除了影響村容村貌的坑式廁所,修建了64座雙坑交替式改良廁所;鄉政府主街道鋪設人行道面磚2公里。同時,全面實施了各項新農村建設工程,並在地區新村杯建設工作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二是進一步完善公共配套設施建設。鄉政府改水工程完成自來水管線延伸1公里;大壩村改水工程已投入使用,文化活動中心工程全面竣工。全鄉程控電話已達2000餘門,並且移動和聯通手機已服務全鄉;廣播電視得到普及,現全鄉現廣播電視覆蓋率達98.7%,有線電視入戶率達76%。三是切實做好抗震安居工程建設。為結束廣大農牧民的遊牧生活,2006年新建了一個牧民新村(拜格托別中心村)為主體,並配套實施了新村土地整理、渠系修設、道路建設、電力供應、自來水管道及村莊綠化等工程,每戶定居牧民不僅實現了定居,而且分得了50畝的草料地。
基礎設施
2013年,
基礎設施逐步完善,項目建設後勁十足。農業方面:南北乾渠96千米防滲渠改造開工建設。維修揚水站1個,清淤水渠12千米,恰布拉村533公頃低產田改造項目完工。牧業方面:投入45萬元新建0.02公頃牧辦1所;投入資金200餘萬元新建及維修牧道35千米。新建固定式冷配站8座、流動式冷配站3座、牧道橋4座、牧業用井6眼、簡易住房18座,接羔圈16座。水、電、路、暖方面:審核確定涉及安全飲水工程、道路通油通達、村莊綠化、村級陣地維修等項目13個,完工率達96%。克孜勒加爾村、索依勒特村28千米村級道路通油。完成集中供熱一期工程建設,新增供熱管道2.5千米,安裝6噸鍋爐1台,3.4公頃的集中供熱工程順利完工。完成恰布拉村32戶、杜熱村130戶、巴拉爾茨37戶及30餘戶散戶通電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