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拉布勒根鄉簡介
烏倫古河從其中間流過,將全鄉分為南北兩部分。南北狹長近400公里,而東西最窄處僅17.5公里,全鄉行政總面積為7000平方千米,地勢由北向南傾斜,由北向南地貌類性依次為山區、戈壁、河谷、沙漠四類。鄉政府立於烏河中段河谷北岸,全鄉共轄9個行政村,全鄉共有人口5980人(2019),總人口中有漢、哈、回、藏等民族。全鄉在編幹部職工237名,其中事業單位職工185人。
地理位置
該鄉地處歐亞大陸中心腹地,遠離海洋,緯度偏高,春早多風,夏季炎熱,空氣乾旱,冬季嚴寒而漫長,屬大陸性乾旱寒冷氣候。多年平均日照時數2889.8小時,多年平均風速3.0米/秒,年平均降水量112.6毫米,無霜期148天。烏倫古河從本鄉通過,地表徑流量12.6億立方米。全鄉地勢由北向南傾斜,由北向南地貌類型依次為山區、戈壁、河谷、沙漠四類。土壤主要有潮土、棕鈣土、草甸土、鹽土等為主,有草場36.13萬公頃,耕地28700畝,並有鐵、金、雲母等礦產資源。
自然條件
該鄉地處歐亞大陸中心腹地,遠離海洋,緯度偏高,春早多風,夏季炎熱,空氣乾旱,冬季嚴寒而漫長,屬大陸性乾旱寒冷氣候。多年平均日照時數2889.8小時,多年平均風速3.0米/秒,年平均降水量112.6毫米,無霜期148天。烏倫古河從本鄉通過,地表徑流量12.6億立方米。全鄉地勢由北向南傾斜,由北向南地貌類型依次為山區、戈壁、河谷、沙漠四類。土壤主要有潮土、棕鈣土、草甸土、鹽土等為主,有草場36.13萬公頃,耕地28700畝,並有鐵、金、雲母等礦產資源。
農業
全鄉農作物總產量2萬噸,牲畜14.6萬頭(只),農牧民人均收入4318元,全鄉國民生產總值預計完成5299萬元。2003年喀拉布勒根鄉獲全縣綜合評比第一名,2004年獲綜合評比第二名,人均收入進入全地區十強鄉鎮之列。
該鄉堅持農牧業基礎地位不動搖,把糧、草、料作為主攻方向,及時調整種植結構,擴大草料面積,以市場為導向,以農牧民增收為目標,調整最佳化大農業結構,尤其在農牧產品結構的調整上邁出了實質性的步伐。2006年該鄉實際耕種總面積為28700畝,其中糧食作物種植面積為6100畝,占種植總面積的21.25%,經濟作物種植面積為19233畝,占總面積的67.01%;飼草料作物3367畝,占種植總面積的11.73%,包括青貯玉米1200畝,苜蓿2167畝。今年各種作物總產量完成1.5萬噸。該鄉萬畝食葵基地已經形成,正在積極與土地經營者攜手創建本鄉的食葵品牌,發展食葵加工業,以促進該鄉食葵產業的發展。
經濟發展
該鄉牧業工作本著“立足科技興牧,培育現代畜牧業”的指導思想,進一步加大了畜群結構調整和品種改良的推廣力度。目前,該鄉牲畜最高飼養量已達到14.69萬隻,為進一步提高牧民的經濟效益,積極引導牧民由單純的養殖牲畜向發展畜產品經銷等方面進行轉變。一是鼓勵農牧民在發展冬羔育肥,共出欄冬羔1.2萬隻;二是動員牧民發展“牧家樂”經濟,2006年共有6戶牧民在從事“牧家樂”經營;三是鼓勵牧民積極發展乾酪素加工業和駝奶、馬奶生產,共發展乾酪素加工戶140戶,發展駝奶生產戶10戶,發展馬奶生產戶8戶。僅這三項就可是該鄉人均增收15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