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李(原中共大連市書記)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杜李(1916~1991),原名杜志良,原中共大連市書記。河南濟原人,窮苦農民家庭出身。1933年越級考入縣立鄉村師範。193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家鄉積極發展黨員建立組織,歷任黨小組長、黨支部宣傳委員、濟源縣特支書記。1936年因叛徒出賣受到國民黨通緝,遂到西安討飯。1936年底赴陝北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後轉入抗日軍政大學學習。抗戰爆發後到抗日敵後根據地工作。曾任中共太康縣委書記,淮南區游擊隊總隊長,中央食品工業部生產技術司司長。1957年擔任大連醫學院黨委書記。文革中遭受迫害。1973-1982年任中共大連市委常委、書記等職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杜李
  • 外文名:DuLi
  • 別名:杜志良
  • 出生日期:1916
  • 職業:原中共大連市書記
  • 籍貫:河南濟原
人物簡介,生平閱歷,

人物簡介

杜李(1916~1991),原名杜志良,化名杜力生、杜李生,原中共大連市書記。12月26日出生於河南省濟原縣杜八聯蓼村窮苦農民家庭。小時候常受到父母“財主太可惡,窮人真可憐”的教誨,期盼他用功讀書,長大成人,學得本領,興家立業。幼年時,得到姑母的資助,才得以到太山廟國小讀書。因學習成績好,1933年夏(六年級時)越級考入縣立鄉村師範。此間因吃不起學校一伙食,便在夜間出出打工,給印書館抄寫石印餬口,曾被迫兩次休學,最後退學。

生平閱歷

1935年初,杜李在親戚幫助下,在本村國小做教師工作。期間,因提倡學習新文化,和一些進步青年公演話劇,密寫傳單,宣傳民主思想,不到半年便被學校辭退。同年10月,杜李加入中國共產黨。入黨後,在家鄉積極發展黨員,建立組織。歷任黨小組長、黨支部宣傳委員、濟源縣特支書記。在國民黨白色恐下,靠自己想辦法解決了地下黨的活動經費和個人生活,工作和生活極其艱險困苦。1936年,因被叛徒出賣,受到國民黨的通緝,在家鄉不能公開露面,遂到西安討飯,到臨潼當苦工,遭人打罵,受人欺壓。1936年底,他幾經周折,終於赴陝北參加了中國工農紅軍,在二方面軍教導團集訓後,轉入抗日軍政大學十三隊學習。
抗日戰爭爆發後,杜李到抗日敵後根據地邊區工作,穿插活動在敵人各個據點之間,和敵人短兵相接,曾數次被敵人包圍襲擊,經拼搏突圍。當時由於我黨只有武裝沒有政權,衣食和武器彈藥供應全靠從敵人手中奪來解決,常常是有上頓,沒下頓。在異常艱苦的條件下,他始終堅定地跟著共產黨幹革命。從抗日戰爭到五十年代中期,他歷任中共太康縣委書記,新四軍五支隊教導大隊教導員,淮南區游擊總隊總隊長,儀楊縣縣長,中共來安縣委書記,淮北鹽場特委書記,兩淮鹽務管理局局長,鹽警總隊政委,華東鹽務局局長,中央輕工業部供銷總局副局長,中央食品工業部生產技術司司長。
1957年底,杜李調到大連工作,擔任大連醫學院黨委書記。1962年10月,任大連市委文教部副部長,不久即任該部部長。“文化大革命”中,遭受政治迫害。1970年春平反後,任中共大連市委文教組組長,市委常委。1973年3月,任中共大連市委常委、旅大市革委會副主任。1977年4月至1982年9月,任中共大連市委書記。1982年9月至1983年3月,任中共大連市委顧問。期間,堅決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經常在報刊上發表政治文章,闡述革命道理。為了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更好地為黨工作,他充分利用時間,經常“開夜車”、“開早車”學習,有時甚至半夜起床,學習兩個小時後再睡。他教育後代不要忘本,要勤奮,要破除私心,希望他們都能寫出一部光輝的史詩。著有《民眾觀點與民眾路線》、《工作方法與工作作風》、《黨的民眾路線》、《輕工業產品銷售工作》、《論民眾路線》等。
1991年12月23日,杜李因病於大連逝世,終年75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