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昭(原江西省政府駐廣東辦事處主任)

杜昭(原江西省政府駐廣東辦事處主任)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杜昭同志1922年11月出生於河北省深澤縣,1938年2月參加革命,1940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2年5月至1949年3月,先後擔任冀中警備旅機要組長、晉綏八區機要科組長、東北軍區機要處譯電員、遼東輝南縣撫民屯區委副書記、城關區委書記;1949年3月至9月,擔任南下幹部大隊組長;1949年9月至1952年9月,先後擔任信豐縣小河區委書記兼區長、信豐縣總工會主席、贛州市總工會副主席、主席;1952年9月至1957年11月,先後擔任原縣級贛州市政府副市長、市長、市委第二書記;1957年11月至1971年11月,先後擔任江西化工廠籌備處主任、贛南行署輕工處處長、贛南區黨委工交部副部長、南康縣委書記、贛州地委工交部部長、贛州地區革委會工交組組長,贛州地區重工業局局長、黨委書記;1972年10月至1975年7月,任中共贛州地委常委兼地區工交辦主任;1975年8月至1979年3月,任中共贛州地委副書記、地區革委會副主任;1979年4月至1984年10月,任中共贛州地委書記;1984年10月至12月,任中共贛州地委巡視員;1985年1月至1986年11月,任江西省政府駐廣東辦事處主任;1990年6月離休。杜昭同志是中共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江西省第六屆人大常委、第七屆人大代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杜昭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河北省深澤縣
  • 出生日期:1922年11月
  • 逝世日期:1992年12月19日
  • 職業:醫生
  • 畢業院校:廣西醫科大學
  • 主要成就:中共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江西省第六屆人大常委
玉林市第一人民醫院外科主治醫師,原成都軍區後勤部副部長、四川省軍區顧問,人物生平,歷史評價,原贛州地委書記,人物生平,歷史評價,

玉林市第一人民醫院外科主治醫師

杜昭 1964年出生,廣西玉林人,玉林市第一人民醫院外科主治醫師。1988年7月畢業於廣西醫科大學並獲學士學位,爾後一直從事骨科臨床工作,期間曾到全國顯微外科中心青島市四0一醫院進修學習。擅長於外科和骨科顯微手術,成功開展了臂叢神經損傷修復或功能重建手術、小兒斷指、未節斷指、旋轉撕脫斷指、多指多平面斷指再植、斷足異位再植、帶足背皮瓣足趾移植再造拇手指、拇甲瓣移植、關節移植;前臂骨間後血管皮瓣、R動脈腕上皮支皮瓣移位等移植或組合移植。完成科研項目:顯微外科在骨科的臨床套用與研究,1995年獲玉林地區科技進步二等獎,1996年獲廣西科技進步二等獎。撰寫專業論文5篇,其中:《組織瓣一期移植與固定支架治療小腿創傷組織缺損》在第二屆全國中青年骨科學術會議獲優秀論文獎,並發表《中華顯微外科雜誌》1998年第三期;《帶血管腓骨移植治療長骨幹缺損》發表於《中華顯微外科雜誌》1998年第四期;《縫接指神經背側支的指動脈逆行島狀皮瓣修復指腹缺損》在全國手部先天性畸形及組織瓣專題研討會交流,其連同《帶旋骼淺血管蒂腹股形削薄皮瓣修復手指皮膚脫套傷》和《帶足背皮瓣拇趾甲皮瓣再造拇指一例)}共3篇論文已在《中華顯微外科雜誌》發表。

原成都軍區後勤部副部長、四川省軍區顧問

人物生平

杜昭,曾用名杜昭文,河北省贊皇縣王家洞村人。
1937年10月參加革命工作。
1938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抗日戰爭時期,歷任八路軍一二九師騎兵團政治處民運隊隊員,贊皇縣抗日政府人民武裝科科長兼基幹隊隊長,八路軍一二九師新十一旅三十三團二營政治教導員、師生產部經理科科長。
解放戰爭時期,歷任東北人民自治軍吉林軍區獨立支隊供給部部長,第十縱隊二十九師供給部部長,東北野戰軍第十縱隊二十九師供給部部長,第四野戰軍四十七軍師供給部部長。
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1951年參加抗美援朝,歷任志願軍某軍後勤部副部長、部長、後勤副軍長。
1961年9月起,歷任廣州軍區後勤部營房部部長、司令部參謀長。
1967年9月任成都軍區後勤部副部長。
1979年7月任四川省軍區顧問。
1982年2月離休(1982年3月按正軍職待遇)。
1955年被授予三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
1962年11月晉升為大校軍銜。
1988年榮譽獨立功勳榮譽章。
1992年12月19日在成都逝世。

歷史評價

杜昭是優秀的軍隊後勤幹部,多次立功受獎。1952年獲朝鮮民主義共和國二級自由獨立勳章、二級國旗勳章。1957年獲國防部二級解放勳章、三級獨立自由勳章,1988年獲總政治部獨立功勳榮譽章。他生前曾題詩:“畢生多是籌軍糧,死後恥心來虛揚,悼詞生平都不要,唯望我黨早興邦。”體現一個革命軍人的高尚無私的情操。杜昭1992年病逝成都。

原贛州地委書記

人物生平

杜昭(1922.11—2004.10)河北深澤人。1938年2月參加革命。
杜紹(前排左一)攝於1946年9月杜紹(前排左一)攝於1946年9月
1940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42年5月至1949年3月,先後擔任冀中警備旅機要組長、晉綏八區機要科組長、東北軍區機要處譯電員、遼東輝南縣撫民屯區委副書記、城關區委書記。
1949年3月至9月,擔任南下幹部大隊組長。
1949年9月至1952年9月,先後擔任信豐縣小河區委書記兼區長、信豐縣總工會主席、贛州市總工會副主席、主席。
1952年9月至1957年11月,先後擔任原縣級贛州市政府副市長、市長、市委第二書記。
1957年11月至1971年11月,先後擔任江西化工廠籌備處主任、贛南行署輕工處處長、贛南區黨委工交部副部長、南康縣委書記、贛州地委工交部部長、贛州地區革委會工交組組長,贛州地區重工業局局長、黨委書記。
1972年10月至1975年7月,任中共贛州地委常委兼地區工交辦主任。
1975年8月至1979年3月,任中共贛州地委副書記、地區革委會副主任。
1979年4月至1984年10月,任中共贛州地委書記。
1984年10月至12月,任中共贛州地委巡視員。
1985年1月至1986年11月,任江西省政府駐廣東辦事處主任。
1990年6月離休。
杜昭同志是中共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江西省第六屆人大常委、第七屆人大代表。

歷史評價

杜昭同志的一生,是為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工作的一生,是為贛南的革命、建設和改革發展事業嘔心瀝血、作出重要貢獻的一生。他16歲毅然投身革命,先後參加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為中國人民的民族救亡運動和新中國的解放事業作出了積極貢獻;1949年,他從東北南下來到贛南,從此便紮根贛南,開始了為贛南人民無私奉獻的光輝生涯。在擔任信豐縣小河區委書記兼區長期間,他全力進剿妄圖扼殺新生人民政權的土匪,為贛南解放事業的最後勝利作出了貢獻;在擔任贛州市總工會副主席、主席期間,他積極組織開展工人運動,為建國初期的工會工作作出了積極貢獻;在擔任原縣級贛州市副市長、市長、市委第二書記期間,按照“一興業、二興貌”的思路,一方面積極發展生產解決民眾的衣食住行問題,一方面開始注重城市改造與建設。在他的主持下,編制了贛州市第一個粗線條《城市規劃初步方案》,並按規劃實施了一批城市建設和改造項目。1961年1月至1965年5月,由於受大躍進影響,各地災情較重,他奉命到重災縣——南康縣擔任縣委書記後,果斷救災糾風,使經濟較快復甦並煥發新的生機。他在贛南工交戰線上奮戰了30多年,為贛南工交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文革”期間,杜昭同志雖然遭受錯誤的不公正的待遇,但仍堅定革命信念,一如既往地為黨和人民工作。1979年2月,杜昭同志擔任中共贛州地委書記後,認真貫徹執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盡心盡職致力於贛南的發展,開創了贛南改革和發展的新局面。他積極撥亂反正,正本清源,落實政策,使飽受“十年動亂”之害的贛南廣大幹部職工的積極性得到充分調動,贛南各條戰線重新煥發出生機與活力;他大膽推行了以“雙包”責任制為主的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在全省較早落實了農村經濟責任制,極大地調動了民眾發展生產的積極性,得到了中央和省里的充分肯定,《人民日報》先後多次在重要版面報導了贛南地區推行“雙包”責任制促發展的經驗,並配發了評論員文章;他非常重視工業,為贛南工業經濟的發展做了大量工作;他非常重視城市建設,長期兼任贛州市建委主任,先後實施了一大批城市建設重點工程,拉開了城市建設的框架,為此後贛州中心城區的發展打下了較好的基礎;他重視發展科教文衛體事業,特別是在晚年還經常帶病為辦好贛南大學親力親為,為贛南民辦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他注重加強環境保護,提倡植樹造林,為贛南的可持續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1985年1月,他調任省政府駐廣東辦事處主任後,仍然關心、支持贛南的發展;離休後,他不顧自己年事已高,仍然不遺餘力地為贛州市的改革發展獻計出力,發揮餘熱。
杜昭同志在長期的革命工作實踐中,始終堅持以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堅決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永葆共產黨人和人民公僕的政治本色。他熱愛祖國,熱愛人民,光明磊落;他信念堅定,意志堅強,對黨的事業無比忠誠;他實事求是,開拓進取,大膽探索和實踐;他兢兢業業,任勞任怨,無私奉獻;他為人正直,作風正派,關心民眾疾苦;他清正廉潔,生活簡樸,平易近人,嚴格要求子女和親屬,在贛南的幹部和民眾中享有較高的威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