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宗美

杜宗美(1899~1934)亦作中美、仲美,又名孝雲、杜忍。陝西興平人。早年喪母,幫父親操持家務,上學較晚,直到28歲才從西安私立成德中學國中畢業。他喜讀各種進步書刊,熱心社會活動,是成德中學讀書會的積極分子和學生會的領導成員,也是陝西青年社的骨幹。1925年5月,杜參加了西安學生的“驅吳”(吳新田)運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杜宗美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性別:男
人物生平,相關材料,

人物生平

上海“五卅”慘案爆發後,他組織同學遊行示威,發表演說,動員民眾捐款,援助上海工人和學生的反帝愛國鬥爭。 1926年4月到11月,劉鎮華率鎮嵩軍圍困西安城。他在中共和共青團組織的領導下,從事鼓動宣傳工作,並參加了黨團組織舉辦的暑期學校, 於同年秋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7年春轉為中共黨員。5月下旬當選為陝西青年社執行委員,積極組織青年社員和青年學生投入工農運動,動員各界民眾支援北伐戰爭。
蔣介石、汪精衛相繼叛變革命後,馮玉祥也在陝西進行“清黨”反共活動。杜遵照中共組織的指示,赴河南歸德(今商丘)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第十軍楊虎城部,經該部政治處處長魏野疇推薦,任第二師炮兵連指導員,後隨部隊移防皖北太和縣。他在駐地太和城郊積極發展中共黨員,協助中共組織開展農民運動,打土豪斗劣紳,反對苛捐雜稅,並派進步士兵利用炮兵連的騾馬幫助農民耕地,深受農民歡迎。
1928年4月上旬, 中共第十軍軍委代理書記宋建勛(原名宋樹屏)叛變,杜無法在楊部繼續工作,隨即轉往河南確山嶽維峻部,從事秘密兵運工作。他根據中共湖北省委的指示,通過由岳維峻部改編、這時已移防大冶的第十五旅中的中共黨員,裡應外合,智取大冶,瓦解了第十五旅。經過動員教育,被俘的原十五旅1000多人自願參加革命,被編為工農革命軍(不久改稱工農紅軍)第五縱隊第二支隊,程子華任支隊長,杜任指導員。他協助程子華對舊軍隊進行改造,成績卓著,受到縱隊首長的表揚。
1930年春節前後,紅五縱隊根據湖北省委的指示,與地方黨密切配合,在長江以北和粵漢路沿線進行了規模較大的游擊活動,即著名的“年關鬥爭”,共殲滅數十個反動民團,猛烈襲擊了夏斗寅部駐守的鹹寧城。當時任縱隊黨代表的何長工回憶杜宗美的表現時說:“杜宗美很聰明,不但打仗勇敢、機智,還善於做思想工作,而且為人正直,在縱隊里是一個很有威信的領導幹部。”
同年6月, 杜在紅三軍團第八軍第三縱隊(司令員謝振亞、政委黃克誠)擔任團政委。 7月,調任紅八軍第四師參謀長。1931年撤銷紅八軍建制,各師歸軍團直接指揮。 1933年9月任三軍團第六師參謀長。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後期,調任四師十團團長。在反對國民黨軍的五次“圍剿”戰中,杜是三軍團的一員戰將,彭德懷稱譽他是紅軍中的“張飛”。
1934年10月長征開始後,杜先回第六師任參謀長,不久調任第四師參謀長。在中革軍委和紅三軍團首長領導下,接連突破了國民黨軍的三道封鎖線。蔣介石以為紅軍已是流徙千里,四面受制,下山猛虎,不難就擒。遂調集十個軍近40萬兵馬在湘江布置第四道封鎖線,妄圖把紅軍消滅在湘江以東地區。李宗仁、白崇禧誤將向永明(今湖南江永)挺進的紅軍一部當做主力,以為紅軍要奪桂林,急忙將布防在興安、全州一線的五個師撤向龍虎關和恭城堵截,中革軍委決定乘虛從興安、全州間搶渡湘江。
接到命令,杜與師長張宗遜、政委黃克誠率領紅三軍團第四師晝夜兼程,其先頭第十團已於11月28日渡過湘江進至界首以南的光華鋪地區,軍委縱隊也已進至灌陽以北,距渡河點只有80公里。然而,由於攜帶輜重過多,行動遲緩,80公里路程整整走了四天,使蔣介石得以完成湘江防線部署,李宗仁、白崇禧調離之師得以回防,紅軍處境十分險惡。在湘江西岸擔任掩護軍委縱隊和紅五、紅八軍團渡江的紅十團,艱苦戰鬥了兩天兩夜,打退了桂軍的十多次衝鋒。緊急關頭,團長沈述清中彈犧牲。紅四師急令參謀長杜宗美接任十團團長。 12月1日凌晨,杜接到師部轉來中革軍委命令:“一日戰鬥,關係我野戰軍全部西進,勝利可開闢今後的發展前途,否則我野戰軍將被層層切斷。”命令要求“人人奮起作戰的最高勇氣,不顧一切犧牲”,保證我野戰軍全部突過封鎖線。這一天的戰鬥最為激烈。國民黨軍全線進攻妄圖奪回渡口,紅軍指戰員不顧一切奮勇拼搏。在紅十團陣地上,硝煙瀰漫,殺聲震天,從黎明打到黃昏,終於阻止住敵軍的進攻,勝利完成了掩護任務。但杜團長的血卻灑在了湘江西岸。

相關材料

明朝丘縣知縣
杜宗美(?~?),直隸靜海縣人,由監生永樂十三年(1415)知丘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