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教育即生活

杜威:教育即生活

《杜威:教育即生活》1919年,應胡適等人的邀請,杜威開始了長達兩年之久的中國之行,這不但在當時中國的知識界和教育界形成了一股強大的“杜威思潮”,同時在某種意義上也成為1922年的學制改革的先鋒。杜威的講演對胡適、陶行知、張伯苓等中國近現代史上的教育家和思想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這次訪華,也對杜威自己產生了持久的影響。古老中國的“新”與“舊”、傳統與現代的交鋒也給他帶來了豐富而深刻的啟示。從1919年6月8日開始,杜威先後在教育部禮堂、清華大學、北京高等師範學校等地作了16次社會與政治哲學講演,16次教育哲學講演,15次倫理學講演,8次思維類型講演,3次關於詹姆士、柏格森和羅素的講演。這些講演發表在《晨報》、《新潮》等報刊雜誌上。後來這五大系列講演還被彙編成書,由北京晨報社出版,並在杜威離華之前重版了十次,每版的印數都是一萬冊,在當時產生了轟動效應。此書精選收錄了杜威在華期間的16次教育哲學演講和16次社會哲學與政治哲學演講,體現了大師的視野和風範。

基本介紹

  • 書名:杜威:教育即生活
  • 作者:康橋
  • 出版日期:2014年7月1日
  • 開本:32
  • ISBN:7532641775
  • 外文名:John Dewey
  • 出版社:上海辭書出版社
  • 頁數:264頁
  • 品牌:上海辭書出版社
  • 語種:簡體中文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親歷中國叢書”選取的是20世紀有代表性的世界級大師、文化名人:杜威、內山完造、羅素、蕭伯納、薩特和波伏娃。記錄他們在中國的行跡、在中國期間發表的演講及談話。主要特色為:
影響當下中國。他們的思想和觀點對20世紀的中國曾產生極大影響。對當下中國,同樣有或隱或顯的影響。大到中國發展中的困境、國民性,小到兒童教育、人生思考等,大師們都給出了他們的答案。與其他專門收錄大師著作的圖書不同,本套書選取的內容是大師在中國談中國的問題,而不是其思想理論的羅列,會更精準地看到大師對中國的直接評價和感受。
採用碎片化的方式肢解冗長的內容。大師的思想向來以深奧難懂著稱,本套書通過再編輯的方式將大師們冗長、深奧的談話、講演等拆解開來,選取有趣的、易懂的又能表達其主要思想的內容,配以鮮明、風趣、有哲理性的標題,適應網路性閱讀的需要。
經典內容的再編排、精美的形式和紙質書的獨特觸感足以讓我們從大師的視角感悟中國,靜下來讀一本好書。

《杜威:教育即生活》
教育學大師杜威在中國的32場經典演講。杜威當年演講熱烈的場面不亞於現今明星的演唱會,所以才會一連講了32場!本書收錄了杜威16次教育哲學演講和16次社會哲學與政治哲學演講,分別有不同的小主題,著名理論“教育即生活”仍適用於現今生活。

作者簡介

杜威: 1859—1952, 實用主義哲學家、教育家和心理學家。著作有:《哲學之改造》、《民主與教育》、《自由與文化》、《我的教育信條》、《教育哲學》、《明日之學校》、《兒童與教材》、《追求確定性》等。

圖書目錄

“親歷中國叢書”總序
序杜威對中國的指點
教育哲學演講
一教育之所以必要
二教育與兒童和社會
三遊戲與活動
四做戲與工作
五環境與習慣
六教育即生活
七學科與生活
八科學進步對社會的影響
九科學進步對道德的影響
十科學發展為何重要
十一科學內容與教育的關係
十二學制的組織
十三中等教育學制的內容
十四職業教育
十五道德教育的內容
十六道德教育的目的
社會哲學與政治哲學演講
一社會哲學與政治哲學的派別
二科學精神對社會哲學與政治哲學的影響
三人群與人群的衝突
四人與社會的衝突
五鑑別的標準
六各社會共同生活的要素
七經濟生活的重要
八分位與契約
九個人主義與社會主義
十國家與政府
十一德系學者的答案
十二英國的自由主義
十三人民的權利
十四國際政治
十五知識思想與社會生活
十六知識思想的自由
中國人眼中的杜威
在杜威博士之六十生晚餐會上之演說(蔡元培)
杜威先生與中國(胡適)
杜威在華講演年表

序言

千年以來,中國一直吸引著全球關注的目光。作為聞名於世的禮儀之邦,自古就以“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包容心態,接納過無數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無論是千年前的零星遊客,還是百年來的傳教士、學者或者大師,他們先後見證了中國古代的輝煌、近代的落寞和當代的崛起。他們經歷了從好奇、探究、興奮、讚嘆,到幻滅、深思的心路歷程,最後形成了專業的海外中國學。不知不覺中,這些親臨中國的朋友本身也融入了中國歷史的長河。
從五四時代起,有一批文化名人不遠萬里,親臨中國,足跡遍及大江南北,他們通過講演、談話和著述,帶來新學說,傳播新思想和新觀念,讓我們不但有幸目睹他們的風采,從而進一步激起了中國人與世界溝通的願望,並開始思索中國的發展道路。這些來華的文化名人中有美國的杜威,英國的羅素、蕭伯納,法國的薩特,印度的泰戈爾……他們是大師,是世界名人,更是朋友。他們多年來關注中國的思想文化的發展,關注中國的歷史命運。在我們彷徨不定的時候,他們為我們指點前程;在我們遭受異族侵凌的時候,他們為我們吶喊奔走;在我們取得成績的時候,他們為我們欣喜鼓掌。他們的到來,本身就是一種熱潮、一種力量。他們的每一次來訪,都曾在中國產生很大的影響,成為當時的重大文化現象。他們堅定的目光、自信的話語、超人的學識,曾經感動過我們的偉人,也曾激勵過我們一代又一代的熱血青年。
是的,他們與中國密不可分。或許他們的觀點並不能讓所有人接受,但歷史會記住他們的真誠。我們收錄這些大師的講演、著述和談話,記錄他們在華活動的行跡,選錄當時及之後的種種評論,試圖以此重構這些歷史畫面。我們願以此來紀念這些文化名人,以進一步推動中國與世界的文化交流,這就是我們編輯這套“親歷中國叢書”的目的和意義所在。 《親歷中國叢書》編委會2014年6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