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其容聲韻論集》共收曾發表於《台大文史哲學報》、《史語所集刊》、《中研院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書目季刊》、《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書院學報》等刊物之聲韻研究論文十篇,大致可見本人治學之方向領域。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圖書前言,文章節選,
內容簡介
另《說(詩經)死塵》一篇,原載《台大中文學報》,以其兼及聲韻文字訓詁,附列為外編。
作者簡介
杜其容 江蘇江都人,一九二九年生。一九五二年畢業於台灣大學文科研究所,現為台灣大學中文系教授。講授“聲韻學”及“音韻專題”。一九六三年譯註高本漢《中國語之性質及其歷史》,列入中華叢書。一九八九年,榮獲教學特優獎。
圖書目錄
自序
陳澧反切說申論
由韻書中罕見上字推論反切結構
三等韻牙喉音反切上字分析
毛詩連綿詞譜
毛詩釋文異乎常讀之音切研究
部份疊韻連綿詞的形成與帶1-復聲母之關係
釋內外轉名義
輕唇音之演變條件
論中古聲調
重探《中原音韻》
外編說《詩經》死麕
圖書前言
本論集共收曾發表於《台大文史哲學報》、《史語所集刊》、《中研院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書目季刊》、《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書院學報》等刊物之聲韻研究論文十篇,大致可見本人治學之方向領域。另《說(詩經)死塵》一篇,原載《台大中文學報》,以其兼及聲韻文字訓詁,附列為外編。
論集之刊行,實綠三年半前,外子龍宇純教授不幸中風后,猶始終念念不忘其未竟之事,屢屢示意:雖其主要著作如《中上古漢語音韻論文集》等俱已問世,然尚有若干散見各刊物之國小論文,盼能匯整成冊。唯編印事繁,清校不易,正猶疑中,北京首都師範大學馮蒸教授介紹與北京中華書局聯絡,承蒙該局玉允出版,書名定為《絲竹軒國小論集》。
定案後,中華書局同時建議本人出版學術論集。初聞甚感,而殊無意。蓋外子之國小論集廣涵聲韻文字訓詁,而拙撰諸篇,僅局限於聲韻,二者豐儉不侔,輕重有異。其後經友人敦勵再三,終為所動,遂同意付梓,題為《杜其容聲韻論集》;既以求正於時賢,而尤願藉以敬志先師董同穌先生昔年諄諄教誨細心指導之深恩。
文章節選
陳澧反切說申論
一般談反切的人,對於被切字聲調如何取決一事,或根本不提,或以為由下字決定。前者如黃侃《音略》曰:
反切之理,上一字定其聲理,不論其為何韻,下一字定其韻律,不論其為何聲。質言之,即上字只取發聲,去其收韻;下字只取收韻,去其發聲。故上一字定清濁,下一字定開合。假令上字為清聲,而下字為濁聲,切成之字仍清聲,不得為濁聲也。假令下字為合口,而上字為開口,切成之字仍合口也。
又如王力《漢語音韻學》曰:
反切的規律有二:
(一)反切上字必與其所切之字同紐,非但發音部位相同,達清濁也是一樣的。例如束是德紅切,德與東都屬於端紐,都是清音。
(二)反切下字必與其所切之字同韻,且同開合。例如知是陟離切,離與知都屬於支韻,開口。
後者如先師董同穌先生《漢語音韻學》曰:
反切就是利用兩個字來拼注另一個字的音,第一個字只取其聲母,
第二個字只取其韻母與聲調,合起來成為所要拼的字音。
然而,對反切結構的了解,說得最為透徹的,我以為還是清人陳澧。其《切韻考·序錄》有言曰:
切語之法,以二字為一字之音。上字與所切之字雙聲,下字與所切之字疊韻;上字定其清濁,下字定其平上去入平上去入四聲各有一清一濁詳見通論。上字定其清濁而不論平上去入:如東德紅切,同徒紅切,東德皆 清,同徒皆濁也;然同徒皆平可也,東平德入亦可也。下字定平上去入而不論清濁,如東德紅切,同徒紅切,中陟弓切,蟲直弓切,束紅、同紅、中弓、蟲弓皆平也,然同紅皆濁,中弓皆清可也;東清紅濁、蟲濁弓清亦可也。東同中蟲四字在一東韻之首,此四字切語已盡備切語之法,其體例精約如此,蓋陸氏之舊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