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八聯

杜八聯

杜八聯位於濟源市坡頭鎮境內,抗日戰爭時期,沿黃河北岸的蓼塢村(包括桐樹嶺)、橋溝村、泰山村(包括槐樹莊)、楊大莊毛岑村(包括清澗)、馬住村(包括連地)、留莊村(包括佛澗)、杜年莊(包括馬場、蔣莊、葦園、校莊)等八個行政村組成的聯防組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杜八聯
  • 自然村莊:40多個
  • 總面積:250平方公里
  • 行政村:八個
  • 所屬年代:抗日戰爭年代
村莊簡介,地理位置,背景介紹:豫北戰役,列為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拍攝文獻紀錄片,

村莊簡介

有40多個自然村莊,萬餘人口,總面積約250平方公里。清朝末年政府實行“里長”制,杜八聯屬承留區“杜里”管轄,民國初實行“保甲”制,曾沿用“杜里八甲”“杜里八鄉”“杜八鄉”等。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全國聯合抗日,各地成立聯防抗聯,團聯等人民抗日聯防組織,故又沿稱“杜八聯”。
杜八聯舊景杜八聯舊景
二、革命搖籃——泰山廟抗日十六完小
泰山村的東山嶺上,有一座古老寺廟,據廟內碑記載,寺廟建於西漢地節年間,隨唐時期曾兩次復修,擴建全廟整體完善,有後寢宮、大殿、卷棚、山門、閱台、舞樓。西側對稱有東西廊房、藥王殿、廣生殿、關爺殿,曹關殿、山神廟、土地廟等。歷代石碑近200餘座,廟總占地面積6000平方米,建築精緻、輝煌壯觀、屬濟源南鄉諸廟之龍,歷稱“泰山廟”。

地理位置

在泰山廟,從民國初期就設有私塾國小,多屬富家子弟在這裡上學,學校發展勢頭很好,曾有“人傑地靈”等各種傳說之稱。在外地求學的青年學生,假期回來常江集這裡談論國事,1924年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這裡就有人開始傳播新文化,新思想和蘇聯十月革命等活動。1926年北伐戰爭時期,泰山廟完全國小的師生,就自發組織起來,開展拉倒神像,趕走和尚,擴大學堂,聲援北伐,要求救國等革命活動,1931年,國民黨濟源縣教育局局長李宗鴻先生命名泰山廟國小為濟源公立第十六完小。據黨史記載,1927年,這裡就有黨的組織活動。1934年,泰山廟學生楊廷桃、楊廷標等發動學生,一夜間寫了幾十張揭露學校領導貪污腐敗行為的標語,最後終於推翻了學校的舊領導,並推選共產黨員程遠謀為校長,從此十六完校的師生為回響中國共產黨“抗日宣言”,掀起了抗日救亡,反對蔣介石賣國政策、聲討漢奸、賣國賊運動。1937年“七、七”事變以後,黨派楊柏生同志從北平返鄉開展抗日救亡運動。楊柏生就以十六完小為基地,並擔任十六完小校長,隨即將十六完小改名為“濟源縣杜八聯抗日十六完小”,奉行“喚起民眾,組織起來,全力以赴、抗日救亡”的宗旨。隨後上級黨組織又派共產黨員路佩文、刑肖天、苗田豐、趙守元等先後到十六完小教書,組織全校師生學習毛主席的論持久戰,黨的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政策等。1937年7月7日抗戰暴發,11月中共濟源縣委正式成立,根據時局的突變,濟源縣委遷到十六完小內辦公,並隨即成立杜八聯區委,楊柏生同志擔任濟源縣委書記,史向生同志擔任杜八聯區委書記,程遠謀又任十六完小校長。從此以後,抗日十六完小就成了全濟源的政治文化和領導全縣人民武裝抗日的中心,也成為為黨培養大批優秀人才的搖籃。
泰山廟泰山廟
杜八聯
杜八聯

背景介紹:豫北戰役

杜八聯、金六聯等抗日武裝200餘人加入游擊支隊。1939年8月,中共濟源縣南縣委在杜八聯建立。杜八聯沿黃北岸數十個村莊結成聯防,形成了鞏固的敵後抗戰“小蘇區”。抗日戰爭期間,杜八聯人民同日軍作戰數百次;護送幹部200餘人渡過黃河;先後有4批1200多人(槍)成建制參加八路軍。解放戰爭中,杜八聯民兵同進犯的國民黨軍作戰上百次,使其始終未能占領杜八聯一寸土地。同時,他們還單獨或配合主力部隊攻打坡頭寨,炸毀敵飛機,平息紅槍會暴亂,為陳謝大軍強渡黃河天險開路、護航,立下赫赫戰功,被譽為攻不破的“河防堡壘”。
杜八聯
1944年4月, 日軍向河南大舉進攻, 中共太岳區黨委和太岳軍區在濟源閻和村成立了中共豫北工作委員會,發動了第一次豫北戰役。在濟源、王屋兩縣抗日武裝的配合下,經過4個月的戰鬥, 解放了大片土地和 10 萬以上人口,其中留莊英雄民兵營打死打傷敵人320多人,活捉敵人220多人,繳獲各種武器570多件,打敗了日偽的無數次進犯,保衛了“杜八聯革命小蘇區”。新建了濟源、王屋兩個縣的6個區政權, 根據地得到進一步鞏固發展。
1945年4月,根據黨中央“擴大解放區、縮小淪陷區”的部署,太岳軍區發動了第二次豫北戰役,打通了與豫西解放區的聯繫,使太岳區與太行區在道清路以南連成一片。1947年2月,太岳武委會通令嘉獎杜八聯戰鬥英雄薛平華等人,杜八聯榮獲“保家保田,百戰百勝”獎旗一面,晉冀魯豫邊區政府也授予杜八聯“河防堡壘,翻身英雄”錦旗一面。據統計,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杜八聯有141人為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事業英勇犧牲。新中國成立後,杜八聯民兵使用過的葫蘆舟、石雷、榆木炮等革命文物及其戰例沙盤模型被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博物館收藏展出;他們創造的“聯防戰”,與地雷戰、地道戰一起被列為中國民兵的三大戰法之一。
早期《河防堡壘》連環畫早期《河防堡壘》連環畫

列為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杜八聯革命紀念館分縣委辦公舊址、展覽迴廊、烈士墓園、泰山廟宇等4部分,占地面積15畝,建築面積200平方米。
杜八聯
杜八聯革命紀念館於2000年5月被公布為濟源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1年10月被中共河南省委宣傳部公布為河南省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拍攝文獻紀錄片


1
電視文獻紀錄片《河防堡壘杜八聯》共8集,是文化部立項項目,河南省圖書館承辦。系中原紅色歷史文化電視文獻紀錄片《風卷紅旗》之《濟源篇》,2013年11月11日正式開機拍攝,圖書館協助拍攝。
近期,電視文獻紀錄片《河防堡壘杜八聯》劇組再次來到濟源進行拍攝。這次拍攝分兩組進行,一組在圖書館進行室內採訪錄製,一組到坡頭鎮泰山、蓼塢、橋溝、留莊等村以及孟州“八三戰役”發生地進行外景拍攝。預計本次拍攝7天時間。
電視文獻紀錄片《河防堡壘杜八聯》共8集,是文化部立項項目,河南省圖書館承辦。系中原紅色歷史文化電視文獻紀錄片《風卷紅旗》之《濟源篇》,2013年11月11日正式開機拍攝,圖書館協助拍攝。半年多來,先後在濟源市坡頭鎮、王屋鎮,北京市,洛陽市孟津、吉利區濟澗村等地進行了5次拍攝,採訪當事人及其後代、濟源黨史專家、村民、“杜八聯”歷史和“留莊民兵營”歷史的研究者近200人。
杜八聯
該片的拍攝過程,也是了解、挖掘“杜八聯” 和“留莊民兵營”歷史的過程,更是是團結協作、凝聚正能量的過程,極大地弘揚了“杜八聯”精神、英勇的“留莊民兵營”精神和“濟源精神”。首先是省圖書館精心策劃指導,有關領導多次蒞臨現場指導工作;其次濟源市委宣傳部高度重視,各有關部門和村鎮的大力支持,尤其是得到了濟源市文廣新局、濟源市委黨史辦、濟源職業技術學院、坡頭鎮人民政府、原“杜八聯”各村的大力支持;其三是劇組人員不畏嚴寒和酷暑,不畏困難,紮實工作,作風嚴謹;其四是許多老同志自覺的加入到了講述“杜八聯”歷史的隊伍中,還有的自覺的為劇組充當嚮導。
目前,在濟源正悄然興起一股探究“杜八聯”歷史和精神的熱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