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伯笙

楊伯笙

楊伯笙,坡頭鎮槐樹莊人,杜八聯革命根據地主要領導人,曾任中共濟源縣第一屆縣委書記。後成為我軍優秀政治工作者、軍隊高級幹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伯笙
  • 別名:學名楊烈塤,號伯笙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日期:1910年12月2日
  • 逝世日期:1997年
  • 畢業院校:河南大學
  • 職業:軍隊高級幹部
  • 出生地:河南省濟源縣杜八聯槐樹莊
  • 信仰:中國共產黨
  • 性別:男
生平,事跡,

生平

楊伯笙學名楊烈熏,曾用名巴生、商飛、沈百揚。1910年12月2日出生於河南省濟源縣杜八聯槐樹莊一個幾代書香門第的地主家庭。7歲在本村私塾學習。1923年在縣立第一高國小校插班四年級。1926年考入開封私立黎明中學。1929年考入河南大學理學院預科,1932年轉入本科化學系。1933年到北京找黨,參加左聯。1934年到黨領導的記縣大同中學教書。1935年在開封參加“一二九”學生運動。曾當選為河大新文字研究會會長,在民國日報“文字改革專號”上撰稿。同時在新鄉日報上主持一個“現實周刊”。1936年參加中國共產黨為支部書記,後被捕綴學。不久越獄逃至北京,由市委李雪峰接上關係,分配到文委工作。1937年春返回河南老家,任沁陽中心縣委組織部長兼濟源縣委書記。1937年8月-1937年11月任中共濟源縣工委書記。1937年11月-1938年4月任中共濟源縣委書記。1938年4月回響黨的號召率領杜八聯和金六聯的抗日自衛團及一部分青年學生200餘人參加八路軍晉豫邊游擊隊(簡稱唐支隊),任獨立第2支隊支隊長。6月任第1支隊政治委員,8月任唐支隊政治部副主任。1940年任八路軍新編第一旅政治部副主任。1942年任豫晉聯防區政治部主任,兼386旅政治部副主任。1943年3月任太岳第4軍分區政治部主任、第6軍分區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43年參加整風運動受審“查後連續四次降職使用,深受錯誤路線之苦。1948年任第18兵團隨營學校二大隊副大隊長,1949年任第18兵團補訓師政治部副主任。1950年任第60軍179師政治部副主任,1950年底任川西軍區眉山軍分區政治部主任。1951年調任南京軍事學院政工教授會教員。1952年初去朝鮮參觀,6月4日即調總政編寫政工條例、政工教材。1955年被授予上校軍銜,後晉升為大校軍銜。榮獲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1957年調任高級通信兵學校政治部主任,後任通信兵學校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文化大革命”中停職審查。1969年恢復工作。1973年7月-1980年6月任雲南省軍區副政委。1980年離職休養。1988年被授予二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事跡

楊伯笙學名楊烈塤,號伯笙,1910年12月2日出生於槐樹莊一個幾代書香門第家庭,1926年考入開封私立黎明中學,1929年考入河南理學院預科,1932年轉入本科化學系。1933年到北平找到共產黨,參加了“左聯”。1935年在開封參加了“一二 ·九”學生運動,當選為河南大學新文學研究會會長。1936年8月,在河南大學加入中國共產黨,任河南大學黨支部書記。同年9月,遭敵被捕入獄。不久,越獄出逃潛回到北平,與黨組織接上關係後,分配到北平文委工作。1937年5月,楊伯笙受組織派遣回到家鄉濟源杜八聯,以十六完小校長的合法身份開展革命活動。發動民眾組建抗日“自衛團”。8月,建立了中共濟源縣工作委員會,楊伯笙任書記。他先後秘密介紹于思禮、史向生、杜榮旗、楊廷佐加入中國共產黨。1937年11月,濟源工委改建成中共濟源縣委,楊伯笙任書記,史向生任組織委員,于思禮任宣傳委員。縣委機關辦公在泰山廟後的窯洞內。1938年1月,楊伯笙、史向生二人又秘密組織“革命十人團”在廟溝村楊廷桃家結拜盟誓,開展抗日救亡活動。槐樹莊成為杜八聯抗日救亡鬥爭的政治中心。1938年4月,縣委書記楊柏笙帶領杜八聯抗日武裝和一部分青年學生,到邵原鎮黃楝樹村參加八路軍晉豫邊游擊隊,8月,任游擊隊政治隊副主任等職。1940年後,曾任八路軍恍若新編第一旅政治部副主任、豫晉聯防區政治部主任兼三八六旅政治部副主任、太岳四分區政治部主任、六分區副政委等職。1948年,任十八兵團隨營學校二大隊副大隊長。新中國成立後,楊伯笙歷任十八兵團補訓師政治部副主任,六十軍一七九師政治部副主任,川西軍區眉山軍分區政治部主任,南京軍事學院政工教授會教員,解放軍高級通訊學校政治部主任、瀋陽通信兵學院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73年調任雲南省軍區副政委。1980年離職休養,正軍級別,1955年被國防部授予上校軍銜,1960年晉升大校軍—銜,曾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二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二級解放勳章,1988年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獨立功勳榮譽章。1997年在昆明去世,享年87歲。
在革命戰爭年代,楊伯笙同志隨部隊轉戰南北,出生入死。建國後,始終保持和發揚光榮革命傳統和優良作風,恪盡職守,任勞任怨,為部隊和雲南邊防建設、對越還擊作戰做出貢獻。是我軍的優秀政治工作者。從黃河邊走出來的將軍,杜八聯地區抗日革命領導人,永遠被家鄉人民所懷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