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舍(趙執信古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村舍》是清代詩人趙執信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詩的前兩聯寫詩人所住“村舍”的環境;頸聯寫村舍田邊的竹林、葵花的生長;尾聯則寫了詩人“閒澹”的生活狀態。全詩語言清新自然,感情真摯。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村舍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品體裁:七言律詩
  • 作者:趙執信
  • 作品出處:《飴山集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村舍
亂峰重疊水橫斜,村舍依稀在若耶1
垂老漸能分菽麥2,全家合得住煙霞3
催峰筍做低頭竹4,傾日葵開衛足花5
雨玩山姿晴對月,莫辭閒澹送生涯6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依稀:仿佛。若耶:若耶溪,在浙江紹興市南。
2.(shū):豆類作物總稱。
3.合得:完全應該。此為反話正說。煙霞:指遠離塵囂的山水之地。
4.低頭竹:指嫩竹頂部枝葉未展,迎風如低頭。
5.衛足:葵花垂俯,如護其足。《左傳·成公十七年》載孔子云“葵猶能衛其足”。頸聯兩句一說為“扶衰地有君臣藥,勸酒庭餘姊妹花”(清沈德潛清詩別裁集》),所據的應當是趙執信早期的詩稿,晚年作者修訂詩集時有更改。
6.閒澹(dàn):悠閒淡泊。

白話譯文

錯亂的山峰重疊起伏,流水或橫或斜,依稀可見村舍在若耶溪邊。
垂老之年移居鄉村漸能分清豆和麥,全家陶醉於遠離塵囂的山水之地。
春筍仿佛頃刻間長成高竹,葵花向陽盛開仿佛蔭蔽其足。
雨天玩賞山姿,晴天悠閒賞月,也就享受著閒散平淡的生活。

創作背景

此詩應當是作者接近五十歲時所作。詩的題目“村舍”指詩人修建於故鄉山東博山城東五十里的“紅葉山樓”,詩人在此居住了七年左右。當時詩人已無官職,隱居於此。在這樣如詩如畫的環境中,詩人有感而發,創作了這首詩。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詩人說,他的“村舍”紅葉山莊雖地處山東博山,風景之優美則仿佛如紹興的若耶一樣。古人云:“吳長洲兮越若耶,芙蓉城兮菡萏花”,可知若耶多水。詩人既把他紅葉山樓的風景比之若耶,可見這裡富于山光水色。詩的第一句“亂峰重迭水橫斜”,寫的便是山峰倒映水中的景象。“亂峰”映在水中,故呈“重迭”之象,乃有橫斜之美。這句以水色襯托山光,把山峰種種姿態盡收於淥水清溪之中,詩一上來先對“村舍”風光作了極優美的總體描繪,描寫出一個深刻的“第一印象”。倘若把這一句理解為峰巒重迭,水流橫斜,固無不可;但空中山峰,遠不如映在水中峰影之美;且前解把山水融為一體,後解把山水分裂為二;結合下一句“村舍依稀在若耶”看,前解似更近詩人原意。不管對第一句如何理解,這首詩的詩眼在末句“閒澹”二字,這大概不會有異議。“閒澹”是有條件的。第一,要有物質生活保障;第二,要心態安詳。詩人能在風景如此優美的地方建造“紅葉山樓”,這“村舍”定然不是真正的農民房舍。“垂老漸能分菽麥,全家合得住煙霞”,詩人快到老年才能分清這些莊稼,倘在他人,也許會被嗤笑為“五穀不分”,但詩人說來,天真老實,而且隱然以此為村居的一大收穫。“住煙霞”三字特佳。既寫景色,又顯出心頭自得之樂。作為景色,煙籠霧鎖,朝暉夕陰,用“煙霞”二字概括,淡而有致。“煙霞”又往往指高人隱者之居,用之則不僅說物境清幽,而且表明所居者多品節高尚,風神俊朗、不同凡俗之輩。詩人全家住在這種地方,便怡然自得其樂。“合得”二字,把詩人的心情完全表露無遺了。
頸聯進一步寫心情,寫他的自處之道:“催風筍作低頭竹,傾日葵開衛足花”。這兩句最堪玩味。從字面看,無非寫初夏村舍周圍的景色。詩中“衛足花”用了孔子的典故。筍變成竹子,向日葵開花,詩人何獨著眼於竹之“低頭”,葵之“衛足”,這自然象徵了詩人一種心態:他自從二十八歲削職還鄉,心中縱有許多牢騷,在康熙文網極密的時代,是不敢貿然發泄的,這個正直的詩人愈老而愈懂得避禍全身。他從忤世、傲世轉而變成避世。他在詩中欣賞那“低頭竹”、“衛足花”,正是自己在生活中寧願“低頭”“衛足”以求自全的曲折體現。由於能“低頭”“衛足”,才換得心態安詳,才能享受那一分閒澹、翛然之樂。
說“閒澹”是一種樂,而且是難以得到的至樂,是因為正直的知識分子類多憂國憂民。憂患心深,自然不能閒澹。趙執信寫了那么多現實主義的新樂府式的古風,他的憂國憂民之心原是非常強烈的。臨老,這份心情漸為風雨所消蝕,才完成了“莫辭閒澹送生涯”的生活態度的轉變,才追求一種淡懷逸致的美感。這是付出了巨大犧牲之後的體認。作“低頭竹”、“衛足花”,對一個志士來說,原是無可如何,因此用“莫辭”二字,曲曲折折地表現出他的選擇是被動的,是迫不得已的。這樣說來,這一首寫“村舍”風光的詩,竟然是一首言志的詩。微言大義,藉景物描寫,曲折見意,是此詩一大特色。其次,這首詩里寫了村舍風光,山容水態,菽麥煙霞,暖風催發的竹子,低頭衛足的葵花,而以雨中山姿,晴夜朗月作為最高境界。“雨玩山姿晴對月”,雨中的山,煙霧空濛;晴夜的月,清幽悄悄,兩者都呈現淡遠朦朧之美。結合開篇重迭掩映在水中的山巒倒影看,這“村舍”周圍的景色與詩人閒澹的心情,凝成一種淡遠空濛,“遇之非深,即之愈稀”(《詩品·沖淡》)的意境。但這種淡遠之境,不是冷寂而是充滿了生機的。暖風催長了竹筍,向日葵開了花,可知詩人欣賞“閒澹”,其實未泯生機。這一點,與趙執信的許多田園之作,是一脈相承的。

名家點評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李夢生:末句中的“閒澹”二字是全詩的詩眼,儘管這多少是出於被迫和無奈,可也在某種程度上顯示出自己的於心不甘。(《元明清詩三百首:圖文本》)

作者簡介

趙執信(1662—1744),字伸符,號秋谷,晚號飴山老人,青州益都(今山東淄博博山區)人。趙執信才華出眾,十八歲便考中進士,從此步入仕途。但是其人性格狂傲,加上早獲仕籍而榮耀非常,遭到了同僚的嫉恨與排擠。康熙二十八年(1689)趙執信因孝懿仁皇后國喪期間觀看洪升所作《長生殿》戲劇,以“國恤張樂大不敬”的罪名被彈劾革職。削職除名之後,趙執信便絕意仕迸,漫遊湖海,最後隱居終老。其主要作品有《飴山詩集》二十卷(含詞集一卷),《飴山文集》十二卷,另有《談龍錄》《聲調譜》《禮俗權衡》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