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漢字)

杏(漢字)

杏落葉喬木,卵形,花白色或淡紅色,果實稱“杏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杏
  • 解釋:落葉喬木,葉卵形
  • 味道:酸甜,可食
  • 記載文獻莊子
基本解釋,詳細解釋,常用詞組,部首筆畫,古籍解釋,康熙字典,說文解字,說文解字注,方言集匯,音韻集匯,上古音系,廣韻,蒙古字韻,中原音韻,洪武正韻牋,分韻撮要,

基本解釋

  1. 落葉喬木,葉卵形,花白色或淡紅色,果實稱“杏兒”、“杏子”,酸甜,可食:~仁兒。~黃。

詳細解釋

〈名〉
  1. 木名。杏樹 [apricot;almond]。一種落葉喬木,葉子寬卵形,花單性,白色或粉紅色,果實圓形,成熟時黃紅色,味酸甜
    杏,杏果也。從木,可省聲。——《說文》。按,尚省聲。
    五沃之土,其木宜杏。——《管子》
    孔子游緇帷之林,坐杏壇之上。——《莊子
    桃李梅杏,楂梨薑桂。——《禮記·內則》
  2. 又如:杏苑(杏樹園林;泛指新科進士游宴處);杏林(見杏田典故。以杏林代指良醫,並以“杏林春滿”、“譽滿杏林”等稱頌醫術高明);杏林得意(借指進士及第)
  3. 杏花 [apricot flower]
    桃未芳菲杏未紅,沖寒先喜笑東風。——《紅樓夢
  4. 又如:杏雨(杏花雨);杏腮(指杏花);杏裝(杏花的裝扮。指粉紅色);杏殤(杏的花苞凋落。喻嬰兒夭折);杏靨(指杏花)
  5. 杏仁 [apricot kernel]
    杏粥猶堪食,榆羹已稍煎。——《清明日憶諸弟》
又如:杏丹(方士以杏仁為主要原料所制的一種成藥。傳說食之能令人顏色美好);杏酪(杏仁粥。古代多為寒食節食品)

常用詞組

  1. 杏仁 xìng rén
    [apricot kernel;almond]∶杏核中的仁
  2. 杏仁餅 xìng rén bǐng
    [almond cake;macaroon] 榨過油的杏仁渣
  3. 杏壇 xìng tán
    [educational circles] 相傳為孔子聚徒授業講學之處。泛指授徒講學之處。今喻教育界
  4. 杏子 xìng zǐ
    [apricot] 〈方〉∶杏

部首筆畫

部首: 木
部外筆畫: 3
總筆畫: 7
五筆86: skf
五筆98: skf
倉頡: dr
筆順編號: 1234251
四角號碼: 40609
鄭碼: fjvv
Unicode: CJK 統一漢字 U+674F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正韻》何梗切《集韻》《韻會》下梗切,𠀤音荇。《說文》果名。《格物叢話》杏實,味香於梅,而酸不及,核與肉自相離。《盧諶·祭法》夏祀用杏。《管子·地員篇》五沃之土,其木宜杏。《文獻通考》杏多實不蟲,來年秋禾善。
《周禮·司爟注》夏取棗杏之火。
《左思·吳都賦·李善注》平仲果,其實如銀。一名銀杏。
北杏,地名。《春秋·莊十三年》齊侯會於北杏。
《神仙傳》廬山有杏林,董奉故里。
考證:〔《禮·祭法》夏祠用杏。〕 謹按禮祭法無此語。太平御覽引盧諶祭法曰夏祠用杏。謹將禮字改為盧諶。祠字改為祀字。

說文解字

【卷六】【木部】杏
果也。從木,可省聲。何梗切

說文解字注

(杏)杏果也。內則。桃李梅杏。從木。向省聲。向各本作可。誤。今正。莕以杏為聲。亦作䓷。從行聲。則知杏莕字古皆在十部也。今何梗切。○六書故云。唐本曰從木從口。

方言集匯

◎ 客家話:[東莞腔] hen3 [沙頭角腔] hen5 [客英字典] hen5 [台灣四縣腔] hen5 [梅縣腔] hen5 [海陸豐腔] hen6 [客語拼音字彙] hen4 [陸豐腔] hem6 [寶安腔] hen3
◎ 粵語:hang6
◎ 潮州話:hêng6(hĕng) [潮陽]kêng6(khĕng)

音韻集匯

上古音系

字頭聲符韻部對應廣韻小韻擬音註解
ɡraːŋʔ
說文可省聲

廣韻

字頭小韻反切聲母韻母韻目調韻系韻攝廣韻目次高本漢王力李榮邵榮芬鄭張尚芳潘悟雲蒲立本推導現代漢語古韻羅馬字有女羅馬字註解
何梗
庚二開
上聲
二等
開口
上三十八梗
ɣɐŋ
ɣɐŋ
ɣɐŋ
ɣaŋ
ɦɣæŋ
ɦɯaŋ
ɦaɨjŋ
heng4
ghrangx
heank
果名廣志曰滎陽有白杏鄴有赤杏黃杏何梗切三

蒙古字韻

字頭八思巴字八思巴字(修正)八思巴字(其他形式)音譯音譯(修正)音譯(其他形式)擬音聲調註解
ꡯꡦꡞꡃ
ꡯꡨꡞꡃ
Hÿing
Hying
ɣjiŋ
上聲

中原音韻

字頭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四呼寧繼福註解
庚青齊
庚青
去聲
齊齒呼
xiəŋ

洪武正韻牋

字頭小韻反切韻目韻部聲調
何梗
十八梗
上聲

分韻撮要

字頭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註解
第十五登等凳德
陽去
果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