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沿革
行政區劃
錦鶴社區、日東社區、三秀社區、馬鑾社區、西濱社區、城康社區、前場社區、錦園社區。
地理環境
杏濱街道位於
廈門市集美區南部,成立於2004年11月,前身為
杏林鎮,地處西海域沿岸,與廈門島隔海相望,國道319線、鷹廈鐵路貫穿其中,是杏林台商投資區的主要區域。
人口民族
杏濱街道轄區總面積21.6平方公里,下轄8個
社區居委會,5個黨委,2個黨總支、103個黨支部。戶籍人口3萬多人,外來人口16萬多人。
經濟概述
杏濱街道是島外台商最早安營紮寨的地方。作為第一批來這裡投資的台資企業來明工業,從當初第一個廠辦到至今的第五個廠,見證了杏林台商投資區的發展,也訴說著杏濱街道的變遷。
杏濱街道依託杏林台商投資區的開發建設,以富民為目標,一方面加強招商引資的力度,另一方面大力扶持發展鄉鎮企業,不斷壯大經濟,惟精絲釘、齊思科技、昱發工貿、集豐電子、金怡工貿、康達建材、得時光服裝等企業順利進駐,春寶鎢鋼等骨幹企業紛紛增資擴產。
杏濱街道經濟以工業為主,2005年全年實現社會經濟總產值130.3億元,第二產業總產值126.4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125.9億元。杏濱街道轄區內有企業500餘家,其中台資企業100多家,產值規模以上企業達136家。規模以上重點骨幹企業生產成為新的經濟成長點,外商及港澳台工業企業主導地位突出,三資企業出口產品供貨率達到60%以上。杏濱街道將進一步挖掘潛力,發揮優勢,做大做強杏林台商投資區。充分利用中亞工業城、杏西、杏北工業小區的邊角地塊和現有閒置通用廠房,扶持骨幹企業增資擴產。精心培育主導產業,做強機械、電子、化工三大支柱行業,機械工業重點發展鎢製品深加工工業和
機車及配套等系列產品,電子工業重點發展電子元器件、光電子元器件等,進一步推進NEC東金、信華等電子企業的發展,形成電子工業企業集中群,化工工業要發揮正新橡膠、三達膜科技的龍頭作用,推動配套企業的發展。
轄區內有企業681家,規模以上企業156家。2007年,該街道實現工業總產值178億元,2008年達到208億元;2007年,街道財政總收入7.3億元,2007年預計達到8.8億元,均居
集美區六鎮街之首。該街道還大力發展三產,杏濱果蔬批發市場,總投資約1個億,將建成目前島外最大的果蔬批發市場。
社會事業
杏濱在集美“一心四片”蝶型發展新格局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是杏林片區的核心,同時也是海西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基地、物流基地及廈門新的商貿服務中心等“兩基”和“一心”的重點,在集美城鄉一體化建設中具有十分關鍵的地位。
四通八達的交通,完善的基礎設施,雄厚的工業基礎是杏濱寶貴的財富和區位優勢。以機械、電子、新材料三大產業為主的工業經濟已成規模,轄區有企業1100多家,規模以上企業176家。轄區企業1300多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33家。2012年街道實現經濟總產值220億元,財政總收入12.11億元(含正新公司稅收部分),本級財政收入12149萬元,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累計完成投資額15.5億元。
杏濱街道以“一園兩城三片”為重點,進一步最佳化街道產業和城市布局,提升產業和城市化發展水平,全力打造新杏濱。其中,“一園”指前場物流園,力爭早日建成以前場物流園區為主,中亞城建材批發市場、前場糧食批發市場為輔的全區性商貿物流集散中心;“兩城”指杏北新城和馬鑾灣新城,杏北新城定位為集商業中心和物流中心為一體的精品住宅區,馬鑾灣新城將建為中高檔濱水居住區、高科技工業區和研發區;“三片”指杏西工業片區、杏北工業片區和中亞城工業片區,著力於培育主導產業,改造提高傳統產業,加快發展高技術含量的新興產業。同時,街道著力二三產業共推進,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積極引進大型購物廣場和連鎖超市,發展餐飲、休閒娛樂設施。
在海西建設的大潮中,杏濱正按照高起點、高標準、高層次、高水平的要求全速推進城市化建設進程。隨著廈門島內外一體化建設戰略的不斷深化,杏濱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配套完善的投資環境、積蓄已久的強勁潛力,必將使之邁向新的輝煌。
基礎建設
杏濱街道是典型的城鄉接合部,要提升城區的建設品位和管理水平,必須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不斷推進農村城市化進程。進一步完善農村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加快農村排污管網建設,推進農村飲水工程建設,加強村道建設等。轄區道路硬化55公里(入村主幹道硬化率達100%,村內道路硬化率達85%)。加大農村衛生設施建設的投入,為各村新建5個三類標準公廁,改造公廁5所,新建垃圾清潔樓3座,垃圾池10個,每個村居都設有一支保潔隊伍。杏濱轄區確定的重點項目較多,有福廈高速鐵路、馬鑾灣清淤護岸工程、馬鑾灣濕地公園、杏北新城、前場物流園區、北外環路、西濱路改建等,街道轄區4個村都有項目,征地拆遷範圍廣、任務重,為了確保按時完成征地拆遷任務,街道抽調機關精幹人員組成征地拆遷工作小組,統籌管理全街道的征地拆遷工作,配合各駐村工作組對接各個工程項目,推進征地拆遷工作,確保各個項目能按進度順利推進。同時,組織全體機關幹部和村(居)幹部進行征地拆遷相關法規的學習培訓,提升幹部開展征地拆遷工作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