嶼仔尾公

嶼仔尾公

“嶼仔尾公聖域”(古墓),位於集美區杏濱街道馬鑾社區的杏濱路邊,紀念明代為保衛家鄉而獻身的英雄周彝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嶼仔尾公(有應公)
  • 地理標誌:馬鑾村口
保衛家鄉的神靈:“有應公”父子
今天的集美區杏濱街道馬鑾社區里,西濱路169號,有一座重修的“嶼仔尾公聖域”(古墓)。墓前有座俗神廟宇,當地人俗稱“有應公庵”。村里82歲的林水軒大爺告訴我,這裡供奉著“嶼仔尾公”,俗稱“有應公”,每年祭日為農曆4月14日,五年一大祭。但是,“嶼仔尾公”有什麼事跡,他不太清楚,只知道“嶼仔尾公”好像姓周,不是馬鑾本社人,是打仗死後,遺體漂到馬鑾海邊的小島“嶼仔”,被馬鑾村民好心收葬,後來漸漸顯靈,有求必應,被村民尊為“有應公”。林大爺還說,極“左”時期,“嶼仔尾公”的墓遭破壞,多虧村民有心,將暴露的遺骨裝瓮掩埋。1994年,重葬遺骨於這處“嶼仔尾公聖域”。林大爺特彆強調,現在“聖域”的位置,正是當年埋葬“嶼仔尾公”的墓壙。
無獨有偶,距馬鑾社區僅3公里外,同在馬鑾灣畔的集美區杏濱街道前場村瑤山社的村邊,也有一座小小的“有應宮”。村里67歲的陳珍(秀珍)大媽和66歲的林宗武大爺說,“有應宮”後面也是座古墓,墓里埋著誰他們不太清楚,只知道與馬鑾社那個“有應公”有關。他們說,老輩人講,當年打仗,兩人死了,遺體一具漂到馬鑾,另一具漂到瑤山。瑤山村民也好心收葬,後來漸漸顯靈,有求必應,所以瑤山人尊為“有應公”。瑤山“有應公”的祭日,是每年農曆6月14日。
他們講述的,其實是500多年前發生在高浦所城的一場殘酷戰鬥。兩位“有應公”,是一對為保衛家鄉而英勇戰死的父子。
公元1448年(明代正統13年),為了反抗明廷的橫徵暴斂,沙縣人鄧茂七、尤溪人蔣福成等人,先後發動起義,震動大半個閩省。第二年正月,鄧茂七部將陳敬德,攻占同安縣城。據《明英宗實錄》記載,起義軍開始聯絡海上漁民起義軍(當年被明廷稱為“海賊”),共同行動。1449年3月,“海賊”圍攻鎮海衛玄鐘千戶所(今漳州詔安縣梅嶺鎮玄鐘村)。4月,又攻下廣東潮陽縣……就在這一年(1449年),“海賊”也圍攻了高浦千戶所城及其周邊村莊。為了保衛家鄉,瑤山鄉(今集美區杏濱街道前場村瑤山社)邑紳周彝訓,出面率領民團抗擊,不幸馬陷泥潭,受傷而死。其子周懷炯,為救父親,英勇殺入敵陣,同時陣亡。他們死後,父親周彝訓的遺體,漂到馬鑾村海邊小島“嶼仔”,被馬鑾村民收葬,即“嶼仔尾公”;兒子周懷炯的遺體,漂到瑤山村海邊,被瑤山村民收葬,即“有應公”。
這樣的故事,真令人悲傷:一方,是反抗暴政、揭竿而起的義軍;另一方,是奮不顧身、保衛家鄉的英雄。而真正的兇手,卻躲在千里之外的金鑾殿里,舒舒服服地繼續作著他的皇帝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