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中國人民解放軍某部高級工程師)

李鴻,女,1967年10月出生,畢業於西北工業大學,中共黨員,,十屆全國政協委員,第15屆中國十大傑出青年。

1988年,李鴻大學畢業後主動申請到西北軍營工作,從此紮根戈壁16載,先後參與完成了10多項國家重點型號航空武器裝備的科研試驗、設計定型和檢驗驗證等重大任務,在航空武器試驗的最前沿屢建奇功。她首次提出將飛行可靠度、制導精度和殺傷效果三大指標分別考核綜合鑑定的新思路;開發了精度評定、可靠性評定、維修性評定等新領域;探索了運用數理統計學理論進行靶場試驗精度評定等新方法;摸索的“一靶兩彈”試驗方法,成倍提高了靶機利用率,是我國航空武器試驗史上的創舉;作為主要完成人參與研製的“空空飛彈靶場仿真試驗工程”,填補了我國航空武器試驗全系統動態檢測的空白,為我軍在研的新型機載武器提供了新的試驗手段。獲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全軍十大學習成才標兵。

基本介紹

人物簡介,人物事跡,

人物簡介

李鴻同志始終把知識報國、科技強軍作為自己的人生追求,紮根戈壁大漠,先後參與完成了十多項國家重點航空武器裝備的科研試驗、設計定型和檢驗驗證等重大任務,為我軍航空武器裝備的發展換代做出了重要貢獻。她是我軍機載武器試驗總體專業最年輕的專家、空軍高層次科技人才培養對象、基地第一個進入團站班子的女同志。2次榮立三等功。獲得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首屆“空軍青年學習成才獎”,被評為空軍爭做“五個模範”優秀領導幹部、“全國三八紅旗手”,今年被總政評為第五屆“全軍十大學習成才標兵”。是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
李鴻李鴻
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人物事跡

一、勤於學習,用知識托起強軍報國的理想
1984年,李鴻以高出清華大學錄取線30分的成績,選擇了有飛彈制導專業的西北工業大學。大學畢業後,主動放棄家人在深圳找好的工作,謝絕老師讓她留校考研的好意,懷著從戎報國的理想,毅然申請入伍,來到位於西部大漠的空軍試驗訓練基地。這裡自然環境惡劣,她不畏困難,把強烈的愛軍之情化作習武之力。機載飛彈試驗與鑑定是一個涉及多專業、多學科的系統工程。面對一門門陌生技術知識,她自定學習計畫刻苦攻讀,很快就在同期入伍的大學生中第一個獨立執行任務。
業務上嶄露頭角後,組織決定把她作為骨幹苗子重點培養,派她去上海航天局學習某新型飛彈技術。由於該型飛彈處在研製初期,一些關鍵性技術還處於封鎖階段,資料分散保存在各個專業研究人員手中。她一本一本地查資料、學原理、背數據、熟悉程式,遇到難題就虛心請教。當時正趕上酷暑高溫,她住的房間沒有空調也沒有電扇,寫下的筆記至今還留有斑斑汗漬。3個月時間裡,她整理了三大本技術資料、幾十幅電路圖。該飛彈主任設計師被深深打動,主動提出讓她參與研究。這些年來,她充分利用外出學習、參加學術交流等機會,處處留心廣泛學習,不僅得到了很多名師指點,還在業內結交了不少學友,源源不斷地及時獲取了飛彈技術發展和武器裝備試驗的最新信息。
每次到內地出差,圖書館、出版社、新華書店是她必去的地方,回家帶的東西大都是書。平時的業餘時間,幾乎全用到在了學習上。從2000年起,她開始在職攻讀清華大學工程碩士學位,她運用所學理論,大膽提出了採用小子樣試驗鑑定方法對飛彈試驗精度進行評定,改變了以往單純看命中與否進行評定的傳統做法,為飛彈設計定型探索了更為科學合理的試驗標準。近年來,她10多次應邀參加全軍、空軍的學術交流和評審會,成了機載武器及裝備試驗界有知名度的年輕專家。
二、勇於創新,在科技強軍中實現人生價值
李鴻的職責是檢驗航空武器的性能是否達到設計要求。隨著我國加大對高新武器裝備的研製和引進力度,基地原有的試驗手段和方法越來越難以滿足新武器裝備發展的需要。為探索準確評估武器系統性能的新手段,她和戰友們進行艱難攻關,一一攻克了計算機與飛機、飛彈等進行交聯等諸多難題,提出了運用某方法進行地空仿真的新思路,建成靶場仿真工程,填補了我國航空武器試驗全系統動態檢測的空白,為我軍在研的新型機載武器提供了新的試驗手段,為國家節約了巨額裝備試驗經費。該項目獲得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
李鴻努力把飛彈試驗與鑑定方法創新的觸角伸向這一領域的最前沿。首次提出了將飛行可靠度、制導精度和殺傷效果三大指標分別考核綜合鑑定的新思路;開發了精度評定、可靠性評定、維修性評定等新領域;探索了運用數理統計學理論進行靶場試驗精度評定等新方法,為後來的兩型新飛彈試驗順利進行提供了有力保證。她還通過對飛彈靶試全過程和試驗數據的大量觀察分析,反覆研究論證,摸索出“一靶兩彈”試驗方法。該成果成為我國航空武器試驗史上的創舉,成倍提高了靶機利用率,現已連續成功運用數次,僅靶機一項,就節省試驗經費近千萬元。首次試驗成功後,軍委領導專門發了賀電。
李鴻在試驗工作中,不僅堅持標準嚴格把關,還積極援手攻克難關,滿腔熱情地用自己的知識和技術為軍事鬥爭準備服務。2002年底,國家某重點型號新機進入最後試驗階段,裝掛某型飛彈發射試驗後就可裝備部隊。在地面單個實驗中,飛機、飛彈都合格,但升空聯試卻無法匹配,構不成靶試條件,試驗一停就是幾個月。這雖然不是李鴻份內的事,但想到作戰部隊期盼新武器列裝,她著急了,不分晝夜地對照排查,終於發現火控系統設計上的缺陷。經改進,試驗成功。近年來,她先後幫助研製單位解決了十多個大小難題,為我軍航空武器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三、甘於奉獻,讓青春和智慧在戈壁大漠閃光
李鴻常年奔波在茫茫戈壁,忙碌於研究室、試驗場,不僅失去了女性應有的生活,也使家庭付出了更多的犧牲。機載武器試驗,工作人員常常一大早進場,連續工作十幾個小時。為了不影響工作,她讓兒子三歲就學會認識鐘錶,掌握時間。只要她提前進場,就給孩子定好鬧鐘,到時間自己起床、洗漱、上幼稚園;她不能按時下班,孩子就到同學家去吃“百家飯”。李鴻和愛人都在基地工作,父母不在身邊,有時出差只能帶上孩子,把他關在招待所的房間裡自己玩。她第一次帶孩子到北京,生長在戈壁的孩子,很好奇地乘電梯上下坐了五六趟。有一次,基地安排李鴻到北京參加一個重要學術會,那時孩子剛上國小,愛人出差在外,她把困難埋在肚裡,千叮嚀、萬囑咐地做孩子的工作。出差半個月,她一直用電話“遙控”孩子的生活和學習,電話費花了五六百元。她盡力做一個好女兒、好妻子、好母親,但如果與工作發生矛盾,她總是把重心偏向工作。為擠出更多的時間工作學習,她每周只買一次菜,這些年沒有休過一次完整的假。
李鴻的家人都在廣州,有車有房有公司。近幾年,她年邁的父母對遠在戈壁的李鴻放心不下,幾次托人聯繫調她回身邊;留法取得博士學位的姐姐、姐夫各有一家公司,也動員李鴻回去當助手。但她紮根戈壁的決心不動搖,獻身國防的痴情不更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