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林(全國勞動模範)

李長林,男,1926年9月生人,1946年3月入開灤林西礦洗煤廠,從事維修車間的設備檢修工作。他積極參與解放後的技術革新,個人成果顯著,始終是全廠的一面旗幟,全礦職工學習的榜樣,1954年被評為省級勞動模範,1956年被評為部級和全國勞動模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長林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26年9月
  • 性別:男
  • 政治面貌:民眾
人物生平
在1954至1959年間的技術革命、革新改造運動中,面對陳舊的洋設備和淘汰的維修工具,他以主人翁的精神風貌,以建設社會主義的工作態度,憑自己的工作經驗,決心改造因設備落後和維修困難而造成的惡劣生產條件,解決工人勞動強度大和危害健康的現實問題。他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頂住方方面面的壓力,夜以繼日的研究、思考、試驗,巧用力學技術研製成精煤自動取樣機,解決了人力取樣不及時,數量不合理,準確度不高,工力浪費的重大難題。
當時入洗原煤運輸採用的是龍骨刮板輸送機,這種刮板笨重,靈活性極差,又不易檢修,對設備磨損程度大,投入成本過高,且事故率高。為解決這些難題,研究試製成了自動小刮板,以靈活自動,投入低,效果好,不易損壞,易檢
修的成果替代了龍骨刮板,使舊設備換了新顏。
篩子是洗煤設備中的重要部件,可是維修量極大,用活搬手拆卸需倒放,速度慢,時間長,影響正常生產。根據這種情況,他用套管頂牙與手柄維修巧妙的結合在一起,製成“倒手搬手”,徹底解決拆卸難,窩工時間長的生產問題。這一工具的製作成功,不僅利於維修洗煤篩子,也推廣套用於其他生產工序。他還針對個別工序浪費電能問題,進行設備改造,合理匹配,節省了電能,提高了效率。
李長林技術好,竅門多,心靈手巧已在全礦出名,但他從不在成績面前滯步。他看到一些設備零部件用人力修復難度太大,為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他在工作空閒時就用粉筆、石筆在地上劃,回到家中用鉛筆在紙上劃,經多次試
驗、改進,製造成空氣錘拍打變形器件;研製剪刀機,使鐵板隨意按尺寸所需快速剪下,省時、省力、省料,成功解決了這些技術難題。由於這些革新改造適用生產需要,提高工作效率,被推廣到開灤各廠礦。他的這些發明經多年使用和延續使用的項目達20多項。
解放初期的林西礦洗煤廠,採用的是原始風車脫塵法,造成廠區煤塵飛揚,
噪音極大,浪費相當嚴重。李長林把這些看在眼裡,決心解決這一問題。他的建議得到領導的支持。他首先考慮水源問題和水路的走向及如何去掉風動力,改用水動力的動源。於是,他認真查閱資料,抓時間到現場調研,經過半年的努力,
水脫塵試驗成功,經專家考證完全符合技術要求,徹底改變了工人的生產環境,杜絕了原煤的飛失。僅此一項改革,洗煤廠的洗煤利潤由改造前的年400萬元,猛提到1300萬元,上升了4.25倍,徹底解決工人患煤肺病的歷史。同時降低了鋼材的投入,以前年耗鋼材140多噸,減少到70噸,後來又減少40噸,達到年用鋼材30噸,取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被開灤各礦洗煤廠乃至全國洗煤單位借鑑。
李長林不僅善於腦筋搞發明,而且有精湛過硬的技術。他可以根據機械設備使用時間,超前預測解決設備存在的問題,杜絕設備帶病運轉。經他精心維護,所有設備平均使用壽命延長3倍以上。為了培養更多高水平的維修人員,他特別注重對徒弟和新人的傳幫帶。在維修理論學習上,他深層次講解設備結構原理,性能和服務年限,怎樣保持完好無損,怎么判斷機械事故,如何應對處理已經出現的各類問題。在維修實際工作中,他現場解剖設備內部構造,進行實物觀摩,
以提高他們的判斷力和處理事故的能力。
李長林由於工作成績突出,曾先後被評為省、部級和全國勞動模範。他對自己始終堅持高標準、嚴要求,對工作精益求精,只講奉獻,不求索取,被譽為辛勤耕耘的“老黃牛”。
李長林於1983年12月退休,2004年3月病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