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遠龍,男,土家族,湖南永順人;中國人民大學法學博士,法學研究員,碩士研究生導師;現任廣西民族大學法學院副院長,分管學院本科教學及實驗室工作。中國法人類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法學會會員,中國民族史學會會員,廣西法理學會副會長,先後掛任賀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助理、副院長。主講法理學、民族法學、法社會學、法學原著導讀等課程。主要研究方向為法理學、民族法學(法人類學、)法文化、法社會學等;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南方民族走廊族群關係研究——法人類學的視角》等、參與國家社科、教育部重大項目、法務部重點項目等20餘科研項目,出版專著、合著、主編著作10餘部,系列論文獲廣西民族大學優秀成果三等獎,專著獲廣西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遠龍
- 民族:土家族
- 出生地:湖南桑植
- 出生日期:1966年6月
- 職業:教授
- 畢業院校:中國人民大學
科研學術經歷,學術論文情況,出版學術著作,主持科研項目,科研成果,
科研學術經歷
(從大學開始,包括半年以上的學術訪問和進修)
自何年月 | 至何年月 | 科研學術經歷 | 學習、工作或進修單位單位 |
1984年9月 | 1988年7月 | 大學學習 | 吉首大學 |
1995年9月 | 1998年7月 | 碩士研究生學習 | 雲南大學 |
2004年9月 | 2007年7月 | 博士研究生學習 | 中國人民大學 |
1996年11月 | 1996年11月 | 回族經濟生活調查 | 雲南嵩明回族社區 |
1997年10月 | 1998年1月 | 族群關係調查 | 廣西防城港市十萬大山 |
1998年8月 | 1998年9月 | 中越邊民傳統紐帶關係調查 | 廣西龍州縣 |
1998年12月 | 1999年1月 | 邊境族群構成與分布調查。 | 雲南河口 |
1999年11月 | 1999年12月 | 邊境族群調查 | 雲南文山州 |
1999年12月 | 2000年1月 | 族群認同與民族團結調查。 | 廣西賀州 |
2000年5月 | 2000年6月 | 瑤族歷史文化調查 | 廣西凌雲縣 |
2000年12月 | 2001年2月 | 瑤族歷史人類學考察 | 廣西大瑤山 |
2001年7月 | 劉三姐文化品牌調研 | 廣西宜州 | |
2002年6月 | 了解京族歷史與文化。 | 廣西東興市京族三島 |
學術論文情況
(不含增刊、特刊、專輯等非正刊)
作者(前三名) | 論文名稱 | 刊物名稱 | 發表時間 | 卷 | 期 | 頁碼 | 檢索收錄號 |
獨著 | 《高屋建瓴各領風騷》 | 廣西民族學院學報 | 1996 | 4 | 123-125 | ||
獨著 | 《辨章學術考鏡源流》 | 廣西民族學院學報 | 1997 | 增刊 | 178-183 | CHSSCD—2004 | |
獨著 | 《馬來西亞華人的認同》 | 廣西民族學院學報 | 1998 | 20 | 4 | 13-24 | |
譯文 | 《族群與邊界》 | 廣西民族學院學報 | 1999 | 21 | 1 | 16-27 | |
獨著 | 《廣西防城港市的族群認同(上)》 | 廣西民族學院學報 | 1999 | 21 | 1 | 39-44 | |
獨著 | 《廣西防城港市的族群認同(中)》 | 廣西民族學院學報 | 1999 | 21 | 2 | 40-45 | |
獨著 | 《廣西防城港市的族群認同(下)》 | 廣西民族學院學報 | 1999 | 21 | 3 | 21-28 | |
獨著 | 《華南的認同、性別和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簡述》 | 廣西民族學院學報 | 1999 | ||||
譯文 | 《從人類學角度透視旅遊業——以香港為例》 | 廣西民族學院學報 | 1999 | 21 | 2 | 23-27 | |
獨著 | 《蓽路藍縷開啟來學》 | 陰山學刊 | 1999 | 12 | 1 | 53-58 | |
獨著 | 《靈鳳村的族群考察》 | 廣西民族學院學報 | 2000 | ||||
獨著 | 《賀州族群互動考察》 | 廣西右江民族師專學報 | 2001 | 14 | 3 | 1-6 | |
獨著 | 《宜州民俗旅遊的建議》 | 宜州報 | 2001 | ||||
獨著 | 《賀州族群族源認同論(上)》 | 廣西右江民族師專學報 | 2002 | 15 | 1 | 1-4 | |
獨著 | 《賀州族群族源認同論(下)》 | 廣西右江民族師專學報 | 2002 | 15 | 2 | 1-4 | |
獨著 | 《重返六巷》 | 廣西民族學院學報 | 2004 | 26 | 1 | 76-83 | |
獨著 | 《族群地位變遷論》 | 吉首大學學報 | 2005 | 26 | 3 | 96-101 | |
獨著 | 《“以人為本”與弱勢群體的法律保護》 | 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 2006 | ||||
獨著 | 《地域、遷徙及行為弱勢群體及其法律保護》 | 貴州民族學院學報 | 2007 | 2 | 83-85 | ||
獨著 | 《中國弱勢群體的法律保護問題》 | 蘭州學刊 | 2007 | 4 | 111-112 | ||
獨著 | 《論中國弱勢群體的形成》 | 吉首大學學報 | 2009 | 30 | 5 | 92-98 | |
獨著 | 《廣西金秀瑤族石牌習慣法之違法規制探析》 | 廣西民族研究 | 2010 | 4 | 132-139 | ||
獨著 | 《“看”筆試成績,但不“看重”》 | 求學考研 | 2010 | 1 | |||
獨著 | 《考研前,你必須思考的“3W”》 | 求學考研 | 2010 | 3 | |||
獨著 | 《讀研,培育夢想之時》 | 求學考研 | 2010 | 4 | |||
獨著 | 《如何讀書》 | 求學考研 | 2010 | 5 |
出版學術著作
署名次序 | 專著名稱 | 出版單位 | 出版時間 | ISBN |
獨著 | 《認同與互動——防城港的族群關係》 | 廣西民族出版社 | 1999.6 | |
獨著 | 《走進大瑤山》 | 廣西人民出版社 | 2006.1 | |
獨著 | 《沿海沿邊小康人——京族》 | 雲南人民出版社、雲南大學出版社 | 2003.12 | |
獨著 | 《中國少數民族民俗志——京族志》 | 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 2006.12 | |
合著 | 《從磨合到整合》 | 廣西民族出版社 | 2001.5 | |
合著 | 《以人為本與社會主義法治》 | 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 2006.4 | |
合著 | 《研究生學位論文寫作筆談》 |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2009 | |
主編 | 《傳統與變遷:大瑤山瑤族歷史人類學考察》 | 廣西民族出版社 | 2001.12 | |
主編 | 《走進瑤村》 | 列印稿 | 2001 | |
第三作者 | 《中華歷史名人傳記》(三國卷) | 雲南晨光出版社 | 1999.5。 | |
第三作者 | 《中華歷史名人傳記》(先秦卷) | 雲南晨光出版社 | 1999.6。 |
主持科研項目
項目名稱 | 項目來源、項目批准號或政府批文號 | 資助起訖時間 | 資助金額(萬元) |
南方民族走廊族群關係研究——法人類學的視角 |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05CMZ005 | ||
西部民族地區農村法治與和諧社會的構建——以法人類學為視角 |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06XFX002 | ||
廣西瑤醫瑤藥研究 |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 ||
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與和諧社會的建構 | 教育部重大項目 | ||
“以人為本”與社會主義法治 | 法務部重點項目 | ||
生命經驗地下的信仰治療——廣西盤瑤巫醫研究 | 廣西教育廳項目 | ||
中國少數民族習慣法研究 | 法務部重點項目 | ||
跨世紀中國民族家庭實錄·京族 | 雲南大學重點課題子課題 | ||
中國少數民族民俗志——京族志 | 國家民委重大項目子課題 | ||
人類學史稿 | 廣西民族大學重點項目 | ||
心智與物質 | 自助項目 | ||
明末清初湖廣土家族社會經濟研究 | 雲南大學笹川良一基金資助項目 | ||
廣西防城港市近現代族群關係研究 | 廣西教育廳“中越邊民的民族構成和傳統紐帶關係”子項目 | ||
傳統與變遷:大瑤山瑤族歷史人類學考察 | 廣西民族大學民族學重點學科資助項目 | ||
中華文化名人傳記 | 雲南大學項目 | ||
對“漢”的重新思考 | 美國西雅圖路德大學、中山大學、廣西民族大學合作項目 | ||
中越邊民的民族構成與傳統紐帶關係 | 廣西教育廳項目 | ||
瑤族通史 | |||
“劉三姐”文化品牌研究 | 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宣傳部 | ||
走進大瑤山 | 廣西民族大學民族學重點學科課題 | ||
論法的長成 | 廣西民族大學引進人才科研啟動項目 | ||
民族地區高校<法學理論>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改革研究 | 廣西民族大學教改項目 | ||
民族地區高校<法理學>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改革研究 | 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教改項目 | ||
<法理學>網路課程 | 廣西民族大學教改項目 | ||
<法理學>精品課程 | 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項目 |
科研成果
科研成果名稱 | 獎項名稱 | 授獎單位 | 獲獎時間 | 獲獎等級 | 證書編號 | 署名次序 |
民族學專業教學實習的改革與實踐 | 第五屆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 | 廣西民族學院 | 2004年 | 二等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