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人物生平,主要經歷,狀元碑園,
人物生平
李蟠,江蘇徐州人。字仙李,號根庵,又號萊溪。生於清·順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五月二十九日,卒於清·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四月初一日,享年73歲。李蟠出身於書香門第,詩禮世家,天資聰敏,28歲入泮為博士弟子;36歲中舉;43歲(康熙三十六年)欽點狀元,是徐州明清兩朝唯一一位文狀元。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殿試時,因對軍政、吏治、河防靖條答對貼切,符合事理,且見解獨到,遂被康熙皇帝欽點為一甲進士第一名,授官翰林院修撰。
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朝廷任李蟠為順天府鄉試主考官遭到蜚語中傷,被判充軍。3年後賜歸故里,從此閉門著書,直至善終。著有《偶然集》傳世。所書《東坡放鶴亭記》、《金剛經》,世人視為珍寶,惜已散失。今徐州戶部山有狀元府舊址,雲龍山上有其撰寫的碑文3種。
2004年由李鴻民先生主持建成的狀元碑園記憶體李蟠《報家母書》等數幢珍貴歷史碑石,成為豐縣重要歷史文物景觀之一。
主要經歷
康熙三十八年(1699),李蟠任順天府鄉試主考官期間,正直不阿,堅持以才取人,從應試的秀才中挑選出許多有才幹的俊彥,如鄂爾泰、史貽直、杜訥等。這些人後來都成為清朝的一代名臣,其中鄂爾泰更是官至乾隆皇帝的總理大臣。但是,由於李蟠不循私賄,任才唯賢,遭到一些落弟舉子的中傷和嫉恨。又由於他清高亮節,不諳逢迎權貴,便有人蜚語中傷,散播謠言,說他在主考鄉試中營私舞弊。此事傳到康熙耳里,於是將他在鄉試中點中的舉人,內朝廷大臣主考,重新複試。複試結果,無一落榜,洗清污點。但孔尚任據聞寫了《通天榜傳奇》一劇,在京城宣播,一時之間鬧得滿城風雨。李蟠終因與此事脫不了干係,被流放瀋陽,3年後蒙賜故里。康熙帝在南巡時,還欲起用李蟠,但李蟠無意再仕,作罷。此後終生未再做官。雍正六年(1728)四月初一逝世,終年七十四歲,埋葬於徐州城南焦山東麓。大約在李蟠死後八十多年,曾任江蘇巡撫、後任兩廣和兩江總督的蔣攸為李蟠寫傳澄史正名。
李蟠返鄉後,終日吟詩作賦,自尋樂趣。但是,空有一腔熱血和宏偉抱負,枉費滿腹經綸和絕世才華,只因一時不白之冤而斷送大好前程,漸漸消匿於政治舞台,雖然冤情昭雪。卻已清白受污。無從轉折。無奈之下,只有在詩詞歌賦中小做文章。表達自己壯志末酬的惆悵。這種思想時常表現在他所寫詩文的字裡行間中,如《戶部山探梅》:
“空山多伴已多年,獨有寒梅伴我妍。
疏影偏宜閒散地,幽香不到艷陽天。
含苞帶雨未相問,露蕊臨風倍可憐。
紙賬夜深還入夢,羅浮只在一燈前。”
又有《白燕十首》,有句為
“歷盡紅塵驚獨白,冰操不改玉為依”;
“千里奇毛夾雪來,一雙款語問梅開”;
“只緣羞作雷同相,遂爾翻成雪下吟”。
作者借喻梅花州白燕,抒發自己積蓄已久的哀怨之情。今戶部山南有狀元府,雲龍山有其撰寫的碑文,豐縣梁寨鎮黃樓村李蟠祖居地有狀元碑亭、李蟠紀念館,館內有其親筆書信碑刻。
李蟠的文章和墨跡非常出名,在當時備受推崇,留有《偶然集》和《根庵文集》。《偶然集》已經失傳。其後人輯錄的《殿撰公詩文稿》亦毀於劫火。現流傳詩文百餘篇,今人有《李蟠詩文集》印行。李蟠手書多流落民間,遺墨《白燕十首》已鐫成詩碑,嵌於徐州市彭園碑廊中。
狀元碑園
狀元碑園位於梁寨鎮李新集,為徐州及旅台李氏後人捐資興建。狀元碑園由前花園、垂花門、碑亭和碑廊組成。狀元碑園古樸典雅,莊重清致,造型優美,是歷史文化內容豐富的文化景點。
狀元碑為狀元李蟠為李氏始祖七公(正居)撰書的一篇墓表,記載了李氏由原籍——河北真定於元代遷徐,定居程子院(今梁寨鎮李新集)的發展歷史。由李蟠撰文並親筆書寫,其文采飛揚,書法俊美,刻制於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距今290年,是一件珍貴的歷史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