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聊城市東昌府區沙鎮鎮李莊集隸屬於山東省聊城市東昌府區沙鎮鎮位於東昌府光岳樓西南,距光岳樓約26公里,東鄰聊莘公路,西面堂里,北靠季莊,南靠赫樓。
村有耕地968畝,大部分是紅土加沙地,少數是黏土地,適合種北方各種農作物,現以大蒜、大蔥、小麥、玉米、香菜為主。
村內人口600多人,三分之二為李姓,三分之一為劉、張兩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莊集村
- 外文名:Li zhuangji
- 所屬國家:中國
- 地理位置:魯西南
- 所屬城市:山東省聊城市
- 組織性質:自治組織
- 村委主任:李文清
概況,村名由來,地理位置,人口隸屬,大事記,歷任組織,
概況
村名由來
據李氏族譜記載和長輩們對後代的講述,洪武年間李姓始祖自山西洪洞遷居至聊城東昌府,相傳李氏後代因人丁興旺,復遷至八個村莊,人稱八李莊,李莊集先祖於永樂年間定居本村命名李二莊,清初因本村名醫李用朴為東昌官府醫病,加之聯姻,為方便買賣,賜一集市,改名李莊集。
地理位置
李莊集地處魯西平原聊城西南距光岳樓月25公里,位於沙鎮南5公里,東鄰聊莘公路,西鄰堂里,南靠赫樓,北靠季莊,該村四通八達,交通便利,村內有東西街巷兩條,南北街巷四條,有耕地968畝,大部分是紅土加沙地,少數是黏土地,適合種北方各種農作物,現以大蒜、大蔥、小麥、玉米、香菜為主。村里多條河道,旱有河水澆地,撈能及時排出,地勢平坦,土地肥沃。
本村人口600多人,三分之二為李姓,三分之一為劉、張兩姓。
李氏輩次由二十世依次排列:錫、德、維、純、猷、欽、紹、念、顯、宗、高、超、雲、霧、愛、智、禮、道、友、傳。
人口隸屬
2018年村內人口600多人,分3個生產隊,建國起隸屬聊城縣,沙鎮鎮區,1961年改為人民公社,1970年分鄉鎮將沙鎮鎮區一分為二,分為沙鎮鎮和大張鄉。2001年又將沙鎮鎮和大張鄉合併,今隸屬沙鎮鎮。
大事記
在清朝末期戰亂年代,為防止外侵,保證一村安全,村民築起了圍牆,將全村圍起,留有兩個大門,東大門,西大門,到夜間全部關閉,白天開放集市,有專人看管,據村里老人講當時本村已成大集市,前來賣貨的商販是用斗按糧食收攤位費。
據傳民國日軍轟炸時期,有架轟炸機一路沿途轟炸,飛到村莊上空,見本村有一集市人員繁茂,調機而轉,沒有進行轟炸,才幸免於難。
本村在解放前生產比較落後,自然災害加土匪搶掠,可謂民不聊生。本村李維范就因護耕牛被土匪用槍打死的。據統計,1943年逃至東北和其他地方人口,和現在本村人口差不多。
解放前,因生活所迫逃之在外人口一百多人,餓死加外出無音信就十人之多,被土匪打死一人。
解放後生活穩定,生產有了發展,特別在改革開放之後,本村的大蒜、大蔥種植穩步發展,農業現代化水平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過去是土屋子,土台子,學生都是泥孩子,從1967年村中就有初級國小,1998年撤歸大張。
建國初期,本村處高旱地區,全部靠天吃飯,在上級領導的幫助下,先打磚井下泉,能澆部分土地。隨社會發展,接連打了15眼機井,在2004年全部通電灌溉,2016年農村水利基礎設施,不斷完善,自來水管水錶井進行了規範化安裝,耕地機井進行規範化各戶管理,農業也有了大發展,種植了大蒜、大蔥等經濟作物,農民收入有了很大提高。
歷任組織
歷任村委支部組織:李海柱、李清和、劉道成、李紹武、劉增奎、李春山、李玉順、李文德、李丁丑、李文清。
1947年,土地改革,李海柱為農會長。
1952年,成立夜校,同年成立供銷社。
1954年,成立糧站。
1962年,成立支部,李清和,劉增奎、張玉柱。
1963年,李紹武,劉道成。李春山,期間土地劃方平整.
1975年, 李玉順,期間建大隊部,1983年全村通高壓電,實現大張鄉第一個照明村。
1996年,李文德,1997年建本村通聊莘公路的柏油公路,村內修下水道。
2006年全村用上自來水。
2016年-至今,李文清、李丁丑、期間全村四處安上健身器材,建立光伏電站,規範化自來水錶井,全村路燈換新。2017年,重修大隊部,建起文化娛樂中心樓,修通南環村公路。2018年翻新和新修村中街和南環路邊下水道,進村道路實施全部綠化,成為沙鎮鎮綠化觀摩村莊,在村委的積極申請下,安裝全村高清視頻監控15個。
李莊集村有健身器材四處、村委文化娛樂中心樓、社區法律服務點,村民的素質、文化水平有了大提高。 目前李莊集村為了村民的健康,有了專門的村衛生保潔員,提高了村容村貌,整潔衛生。 現在村民生活出行很是方便,柏油路鋪到家門口,晚上出門有路燈,家家戶戶有汽車,通訊有手機與外界的聯繫,農業生產用上了機械化。 村民對美好幸福生活的嚮往,是歷屆兩委的奮鬥目標,兩委把為人民服務當作座右銘,本村兩委和村民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在習近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精神指引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奮勇前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