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全名:李肯翊
- 字:長卿
- 號:燃藜室
- 所處時代:朝鮮王朝
- 出生日期:1736年
- 逝世日期:1806年
- 外文名:이긍익
李肯翊(이긍익,1736年—1806年),朝鮮王朝學者。字長卿,號燃藜室。本貫全州,是朝鮮定宗之子德泉君的後裔,父親是李匡師。自幼隨父從學,少年有成,學識淵博,書法精湛。他一心研究實學,且以考證學派的學者聞名全國。他的家...
燃藜寶記述,朝鮮王朝正祖年間李肯翊編輯的野史叢書.59卷42冊。抄本。作者在父親的發配地薪智島上,從42歲開始經過30餘年不懈努力編纂了這部凝聚畢生心血的巨作。收集400餘種野史,從中篩選、分類、整理,不加任何個人意見照原文抄錄下來編輯而成。由3編構成,第1編原集33卷,第2編續集7卷,第3編別集19卷。它的...
燃藜室記述,朝鮮史書。李朝正祖年間(1776—1800)李肯翊編撰。采編年體。共五十九卷。原集三十三卷記載李朝太祖至顯宗歷代重大史事;續集七卷系肅宗一代之史事;別集十九卷則按朝政、祀典、事大、官職、政教、文藝、天文、地理、邊圍等項,記其沿革。該書從數百餘種野史、筆記中摘取史料,精選直錄,各家之言,不辟...
4 李肯翊:《燃藜室記述》卷14引《松江年譜》:時金嬪有寵,生信城君,上奇愛之。 5 李肯翊:《燃藜室記述》卷14引《江上問答》。 6 桂勝范:《世子光海君:通向龍椅的既遠又險之路》,《韓國人物史研究》第20輯,2013年。 7 《朝鮮王朝實錄·光海君日記》卷23,五年五月十六日條:壬辰之變,懿仁王后密贊先...
4 李肯翊:《燃藜室記述》卷七:妃恭昭順烈端敬王后慎氏,籍居昌,左議政贈領議政益昌府院君信度公守勤女……己未行嘉禮。 5 《朝鮮王朝實錄·燕山君日記》卷36,六年二月初七日條.韓國國史編纂委員會 [引用日期2020-11-16] 6 《朝鮮王朝實錄·中宗實錄》卷1,元年九月初二日條.韓國國史編纂委員會 [引用日期...
李肯翊(朝鮮王朝後期學者):①上十三歲入承,篤學仁明,為太平聖君。②上聰明英武,寬仁恭儉,通貫經史,尤䆳於性理之學。至於百家、星曆、鐘律,靡不通曉。孝友出於天性,奉養三大妃,克盡誠敬。待月山大君,恩禮備至。宗親諸親,亦時召見於內,置酒行家人禮,怡怡也。 [1] 李成茂(韓國學者):太祖以後不斷修明的...
八日)、十五年正月,閏八月庚申(十日)、十六年五月戊子(十二日),皆記張童兒、張定安在白頭山野人地面捕海青、土豹(鷹之一種),而路經鹹吉道之事。又十三年八月辛亥(十九日)紀事,有大張、小張之名,並註明“大張即張童兒”。“小張即張定安”。李肯翊《燃藜室記述》第一冊引《考事撮要》:...
一、李肯翊與《燃藜室記述》二、《高麗史》:朝鮮朝語境中的滿洲族形象之史前史 三、《燃藜室記述》中的女真形象 第三節 申忠一《建州紀程圖記》中的女真形象 一、半人半獸的另類:不曾向化的女真人 二、日益崛起的鄰居:桀驁不馴的女真人 三、《建州紀程圖記》中女真人形象的現代性 第四節 李民寏《...
李暲(1438年—1457年),原名李崇,字原明,朝鮮王朝前期王族,朝鮮世祖李瑈嫡長子,朝鮮睿宗的同母兄,朝鮮成宗李娎的生父,母為貞熹王后尹氏。正統三年(1438年),李暲出生於宮中,正統十年(1445年)被封為桃源君。景泰六年(1455年)世祖奪位後冊立其為王世子,兩年後即病逝,享年二十歲,諡號懿敬世子。
李瑠(1502年—1545年),朝鮮王朝中期宗室。字彥珍,朝鮮世祖李瑈玄孫,朝鮮德宗李暲曾孫,月山大君李婷之孫,德豐君李恞次子,後被過繼給朝鮮成宗之子桂城君李恂,封桂林君。母為尹汝弼之女,因此他是章敬王后及其兄尹任的外甥。朝鮮明宗初捲入乙巳士禍,被誣告與尹任串通謀反,慘遭凌遲。朝鮮宣祖時平冤昭雪。...
此外,他天性仁孝,曾在嘉靖二十年(1541年)上疏為死去的庶兄福城君李嵋伸冤,中宗聽從其請,下令為李嵋平反。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中宗去世後,又為父親制祭文。中宗去世後,李峼於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十一月二十日即位於昌慶宮明政殿。明世宗派司禮監太監張奉、內官監太監吳猷出使朝鮮,於嘉靖二十四年(1545...
廢妃慎氏(1476年—1537年),是朝鮮王朝第10代君主燕山君李㦕之正妻,本貫居昌。父為領議政居昌府院君章成公慎承善,母為朝鮮世宗之子臨瀛大君李璆之女中牟縣主,哥哥慎守勤是朝鮮中宗元妃端敬王后之父。 人物生平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朝鮮成宗十八年)三月初一日被揀擇為王世子嬪,弘治元年(1488年,成宗...
鹹興差使(朝鮮語:함흥차사)為朝鮮半島歷史典故及著名諺語,形容一個人被支使乾一項棘手的任務(尤其是有去無回的)。該典故源於朝鮮王朝初年李成桂和李芳遠之間的父子鬥爭。背景 1398年,朝鮮發生第一次王子之亂,朝鮮太祖李成桂的第五子李芳遠(後來的朝鮮太宗)襲擊並殺死了太祖寵愛的世子李芳碩、七子...
南怡(남이,1441年—1468年),朝鮮王朝前期武將。本貫宜寧,是朝鮮王朝開國功臣南在的玄孫,朝鮮太宗長女貞善公主與宜山君南暉的孫子,父為南份。他在世祖時武科狀元及第,參與平定李施愛之亂,並配合明軍征討建州衛酋長李滿住,策一等敵愾功臣,封宜山君,官至兵曹判書、兼司仆。朝鮮睿宗即位後不久就被柳...
李克墩是高麗末年文士李集的曾孫,祖父李之直,父親李仁孫,在世祖朝以右議政致仕,他是李仁孫之第四子,兄弟五人皆大登科,他與其三兄李克培、李克堪、李克增皆封府院君或君,而其長兄李克培和弟弟李克均都拜相(李克培官至領議政,李克均官至左議政),故到了燕山君時,有“當今門閥之盛,廣州李氏為最”...
李匡師(이광사,1705年—1777年),朝鮮王朝後期的大書法家。字道甫,號圓嶠,本貫全州,是朝鮮定宗之子德泉君的後裔。父親是禮曹判書李真儉。李匡師的家族屬於少論,在朝鮮英祖即位後失勢,因此他沒有出仕。50歲那年(1755年)受乙亥逆獄的影響,流放鹹鏡道富寧,後移配薪智島,在流放地結束了一生。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