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耀林(潮劇教戲先生)

李耀林(潮劇教戲先生)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6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李耀林(1903-1976),是從廣東省潮州市潮安區浮洋鎮前畔李村走出的老一代潮劇教戲先生。潮州的潮安地區擁有深厚的潮劇文化底蘊。就在上世紀,這裡湧現出了諸如徐烏辮林如烈林先玉等潮劇藝人,教戲先生李耀林先生也是其中一位。李耀林亦從童伶開始了終身的潮劇生涯:舞台角色從小生演到老生,社會地位也從“戲仔”奮鬥到“教戲先生”,從事教戲、司鼓、編劇、作曲等工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耀林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潮州市潮安區浮洋鎮前畔李村
  • 出生日期:1903
  • 逝世日期:1976
  • 職業:潮劇教戲先生
  • 主要成就:從事教戲、司鼓、編劇、作曲等
家庭淵源,師承關係,南洋傳藝,教戲軼事,

家庭淵源

清朝光緒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李耀林出生於前畔李村的梨園家庭,父親李華勝先生為潮劇藝人。李耀林自幼耳濡目染,在濃郁的戲劇文化氛圍中長大。李耀林二弟李旭欽過繼給江東樟厝洲的林家改名先玉,林先玉後來成為潮劇史上著名的編劇。

師承關係

李耀林與林如烈先生是“換過帖”的“拜盟”兄弟,兩人“同拍山花寨”,從解放前到解放後,從大陸到東南亞,一直都是潮劇事業上的合作夥伴。兩人還有一個交集:都曾經是潮劇名作曲黃秋葵先生的啟蒙老師。李耀林先生“下南洋”後,在新加坡老三正順班培養有傳承人余俊卿。

南洋傳藝

二戰後,李耀林“下南洋”到東南亞地區從事潮劇工作。當時,潮劇在東南亞開始興旺起來,新加坡潮劇舞台各班主為了贏得競爭、贏得觀眾,紛紛到中國挖掘演員,甚至重金聘請潮劇教戲、編劇、作曲人才。在這一背景下,潮汕地區一同前往新加坡的這批潮劇教戲先生就有林如烈、洪潤林、林清河、李耀林、余俊卿等。
李耀林到新加坡後,供職於老三正順等戲班。當其時老三正順班人才濟濟,陣容齊整,進入了發展的全盛時期。林如烈專職敎戲,李耀林專職司鼓並執行導演。余俊卿還拜師李耀林學習司鼓到能夠獨當一面,讓先生專心導演。李耀林先生執教的五部《劉明珠》劇目風靡東南亞華人地區,戲班曾受邀到馬來西亞沙勞越州府古晉演出長達半年之久。
李耀林
潮劇藝人李耀林先生下南洋所用的行李箱

教戲軼事

李耀林先生與黃秋葵先生更有著一段“交情不一般”的亦師亦友的交往軼事,散發著昔日苦難伶人生涯中難能可貴的文人溫情。
黃秋葵13虛歲時賣身潮音源正興班當童伶,此後主演小生角色。當時,李耀林是其所在戲班的教戲先生,跟林如烈兄弟情深,根據黃秋葵描述 “他倆就像親生兄弟一樣”。而秋葵先生是正式拜林如烈先生為師的“師仔”。因為這層關係,加上黃秋葵天資聰穎,先生“惜才”所以李耀林對他在生活和演藝方面愛護有加。黃秋葵隨著年齡的增長,步入變聲期,上台唱戲經常出現嘶啞失聲狀況。童伶制對童伶要求嚴苛,無論親疏厚薄,唱得不好的演員便要受到教戲先生“抄公堂”的懲罰。每到責罰黃秋葵的時刻,李耀林這位教戲先生對“愛生”實在下不了手,藤條都是高舉輕打,象徵性地表示一下。
在傳統潮劇戲班裡,教戲與司鼓往往是同一人擔任。面對這種情況,李耀林私下與林如烈商量:“不如讓這個小兄弟轉型,跟著我學習司鼓吧。”林如烈原來也有此意!巧合的是,黃秋葵對學習司鼓也一直感興趣。李耀林一挑明,大家一拍即合。於是,李耀林便成了黃秋葵的司鼓啟蒙老師,兩人發展成亦師亦友的關係,這就是黃秋葵職業轉型的緣起。
此後李耀林下南洋後幾次“回唐山”,由於回國首站就是汕頭碼頭,與家鄉親人碰面的第一人基本都是黃秋葵,然後由黃秋葵帶領,到汕頭的潮劇團體進行學術交流和切磋,觀看排練和演出,並為新加坡戲班採購鑼鼓等樂器。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李耀林再次回鄉探親時,黃秋葵剛好下鄉演出,之後得知這一訊息,專程帶上孩子黃岳耀趕到浮洋鎮前畔李村拜會。關於這一次久別重逢,黃岳耀先生至今記憶尤深。數十年後,黃岳耀跟李家後人相聚,茶餘飯後依然會如數家珍般笑談這段陳年的童年趣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