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廣記》 卷一百七十六·器量一中記載的唐傳奇,講訴了唐太宗時期英國公李勣崇尚節儉的故事,展現了中華民族節儉的傳統美德。教育人們不能把奢侈享樂作為人生目的,而必須把儉樸作為道德的準則並身體力行.
基本介紹
原文:,翻譯:,人物相關,
原文:
唐英公李勣為司空,知政事。有一番官者,參選被放,來辭英公。公曰:“明朝早向朝堂見我來。”及期而至,郎中並在傍。番官至辭,英公嚬眉謂之曰:“汝長生不知事尚書、侍郎,我老翁不識字,無可教汝,何由可得留,深負愧汝,努力,好去。”侍郎等慌懼,遽問其姓名,令南院看榜,須臾引入,注與吏部令史。
英公時為宰相,有鄉人嘗過宅,為設食。客人裂卻餅緣。英公曰:“君大年少!此餅犁地兩遍,熟概下種、鋤塒、收刈、打颺訖、碨羅作面,然後為餅。少年裂卻緣,是何道?此處猶可,若對至尊前,公做如此事,參差斫卻你頭!”客大慚悚。
浮休子曰:“宇文朝,華州剌史王羆,有客裂餅緣者,羆曰:“此餅大用功力,然後入口。公裂之,只是未飢,且擎卻!”客愕然。又台使致羆食飯,使人割瓜皮大厚,投地。羆就地拾起以食之,使人極悚息。今輕薄少年,裂餅緣,割瓜侵瓤,以為達官兒郎,通人之所不為也。
翻譯:
唐代太宗時,英國公李績作司空,參與大政。有一位少數民族官員被罷免了京官外放。他去辭別李績。李績說:“明天早晨你到朝房來見我。”次日到了朝房,英公手下的人都在。那個少數民族官員來辭別。李績皺著眉頭說:“你平素不知道好好侍候上司嗎?我老漢不認字,沒辦法幫你留下來。很對不起你,多努力吧,好自為之。”侍郎等聽了害怕,馬上問這個人叫什麼名字,並領這個人到南院去看榜,很快又領回來,重新辦理手續,讓他到吏部去做令使。
李績做宰相時,有同鄉人來串門,李績留他吃飯。這個人把餅邊扯掉,只吃中間。李績說:“年輕人啊,這個餅要犁地兩遍,下種蒔弄,收割打場。用磨來磨,用羅來羅,然後面才能做成餅。年輕人把餅邊扔了,是什麼道理?在我這裡還可以。如果在皇帝面前,要砍你的頭哇。”那個人很慚愧。浮休子說,宇文(北周)朝華州刺使王羆也遇到同樣的事。王羆說,這張餅費了多大的力氣才能吃到口裡。你把餅邊扯下來,是你不餓,你給我擎著。那個人吃驚。又一次,部下侍候王羆吃飯,那個人把很厚的瓜皮削掉,扔到地上。王羆拾起來,說你給我吃了,那個人很慌恐。如今一些沒品行的年輕人丟餅邊、切瓜皮很厚,裝公子哥的樣子,實在是普通本分人所不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