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米克

李米克是研究太陽帆面材料的專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米克
  • 國籍:美國
  • 出生日期:1943年5月
  • 畢業院校:英國牛津大學
  • 性別:男
研究方向,相關信息,

研究方向

美國科學家李米克是研究太陽帆面材料的專家,他反覆試驗過各種材料,希望製造出的材料,不僅薄如翼而且還可以耐受高強的輻射環境。實驗很成功,李米克的材料經受住了高強度的輻射照射,因此他認為這種材料不僅可以用來製造太陽帆,而且還屬於科學家構想階段的雷射帆也可以使用。
人們還構想,依照太陽帆的相同原理,如果到更遙遠的遠離太陽的地方,雷射帆開始發揮作用,它在地球附近軌道上展開,攜帶著探索新世界的機器人。當雷射陣排列好之後,巨大的光亮照射在雷射帆上,推動它不斷加速,飛速前進,直至到達另外一個我們還無法了解的星系
人們開始滿懷期待。李曉航認為,人類的宇航事業,是站在劃時代變革剛起步的階段,類似於在歐洲它的地理大發現之前那一段時間。最初人類航海就是在海邊劃划船,很像宇宙飛船,在地球上繞幾圈最遠到達月球。隨著航海技術的發展,就要產生大規模的探險,到更遠的海域更遠的島嶼甚至到遙遠的新大陸,去發現去探索這些未知的海洋。徐世傑認為,21世紀載人航天會有很大的發展,按照現有的一些計畫,我們樂觀地估計在2030年左右,將實現人類登上火星,美國和歐洲都有這樣龐大的計畫,我個人預計如果是2030年這個目標實現的話,那么2050年左右,人類就有可能到達我們感興趣的木星的衛星比如木衛四,或者木星其他的一些衛星。戚發軔認為,雖然我們做了很多工作,宇宙這么大,我們知道得還是很少。從長遠來說人類認識宇宙的工作遠遠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要花很大的力量,因為人們有一個共同的認識,就是空間蘊藏著豐富的資源,需要人類去開發去利用。
近百年前有一場航空比賽,誰能駕駛飛機橫越大西洋,誰就可以獲得25000美元的巨獎———奧特洛獎。大西洋對於那時的飛機來說還是非常遼闊難以逾越的。1927年5月,美國飛行員林白單人成功地從紐約跨越大西洋飛抵巴黎,一舉獲得了奧特洛獎,一時間轟動世界。當林白到達巴黎的時候,10萬市民到機場迎接,“孤膽英雄”林白喚起了公眾對航空的極大熱忱。21世紀初也有一場引人關注的比賽,名叫“X大獎”,世界各國的太空飛行器愛好者組成了20多個團隊參與競賽,他們以新穎的太空飛行器挑戰太空,最終“宇宙飛船一號”勝出,引起社會轟動。

相關信息

下一代航天運載工具是大炮?
如果有人說下一代航天運載工具是大炮的話,一定會令人捧腹大笑。然而的確有科學家在慎重地研究此事。最早的設計者是一位名叫傑拉爾德·布爾的火炮設計專家,他一生的雄心就是要證明以很少的花費、用一門巨型火炮來發射衛星是可能的。
在伊拉克的資助下,他開始製造最大的火炮,重量高達2100噸,炮管足有150米長,相當於一個足球場長度的一倍半,這種火炮的威力非常巨大,據估計可以把2噸的火箭彈送入太空軌道。伊拉克人給這個項目取了一個代號叫做“巴比倫計畫”,他們把火炮分解成若干部分,分別在英國、西班牙、荷蘭和瑞典的工廠里製造。
布爾博士設計製造了一門小火炮,綽號“巴比倫幼兒”,這是他為龐大的巴比倫計畫製作的一個實驗模型。為了爭取伊拉克人繼續資助巴比倫計畫,布爾博士答應支持伊拉克人的其他武器項目,冒險的舉動使他走上了不歸路,1990年3月22日,布爾在比利時被謀殺,兇手不明。
海灣戰爭後,聯合國武器核查人員奔赴伊拉克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現場,搗毀了一批生化武器工廠,當他們到達超級火炮藏匿地點時,發現“巴比倫幼兒”還完整地放在那裡。它寂寞地展示著大炮設計者的雄心。後來,“巴比倫計畫”的炮管組件也被發現,聯合國核查小組以“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項目銷毀了它們。人們永遠也看不到布爾輝煌的大炮了,然而布爾真正的悲哀是他痴迷的火炮技術已經過時了———在美國的實驗室,人們製造出了一種使用氣體推動的大炮,它可以利用壓縮氣體發射一顆5公斤重的射彈,時速高達10000多公里,它已經達到了從地面發射物品建設空間站的能力。
有人大膽構想,可以把各種超級大炮建到月球上,利用那裡幾乎沒有空氣阻力的環境開創一種非常廉價的發射方式來建設太空家園。
要建造一座通向太空的電梯
造出可以實際套用的超級大炮並不太難,但它既不是實現廉價發射的惟一方案,也遠不是最便宜的。美國媒體報導稱,一家名為“西雅圖高電梯系統”的公司表示要建造一座通向太空的電梯。
太空電梯可以大大節省天地間運輸的成本。
太空電梯在設計上和一般大樓里的電梯並沒什麼兩樣,只是它要達到的高度是驚人的———距地面3.6萬公里。
要建立能在太空中上下的電梯,纜繩是最為關鍵的部分,因為它既要承受超強的拉力,還要輕巧。公司初步考慮太空電梯將用時下最流行的納米材料製成。一種叫碳納米管的材料已經被選中。
徐世傑認為,構想看起來很新穎,但是技術難度很大。計畫在15年左右建成,耗資100億美元,但我個人認為15年恐怕建不成,因為很多技術問題並沒有解決,比如雷電空氣、高空大氣層的擾動,包括雷雨、磁場的影響,到太空後還有一些其他的引力。另外你傳上零部件的時候,這個繩子肯定要受到拉力,有可能這個拉力大一點的話,就能把天上的衛星拉離軌道。
計畫建造太空電梯的工程師卻對此並不在意,他們認為建設太空電梯有著充分的理論依據。美國科學研究院布拉德利·愛德華認為,電梯上面的一端在太空中與地球同步運轉,下面的一端受地球重力作用,整個電梯與地球保持相對靜止。李小航解釋說,因為同步軌
道的特點,就是從地球上特別是從赤道上看,這個衛星是固定在地球上方,就像懸掛在天花板上的一盞燈一樣是不動的,從上面拉一根繩子下來,原則上人就可以順著這個繩子上去。
太空電梯的構想雖好,但也有一個現實的問題:由於現代化的導航、通訊、廣播都離不開同步軌道衛星,所以只此一條的同步軌道位置資源日益稀少,而未來太空電梯技術成熟後,則很可能更會加劇這種資源的緊張。合理規劃同步軌道資源勢在必行。然而對於未來太空遠征來說,科學家發現同樣也有一條像同步軌道這樣寶貴的軌道資源,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研究人員正在深入研究一種名為空間高速公路的軌道系統,這種軌道系統存在於星體的引力場之間,比如太陽和行星之間,行星和衛星之間。通過計算科學家們已經描繪出了這些系統中的引力平衡點,它們在空間中仿佛像一條條管道,而且這些管道還有接口可以彼此連通。
太陽風把太陽帆船發射上天
太空還有一種非常寶貴的資源,那就是太陽風
宇宙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射線,特別是太陽,它有很強的輻射,每時每刻都會噴發出各種粒子,人們形象的把它稱為“太陽風”。
在上個世紀中期就有人構想,像海風鼓動帆船一樣,是不是可以利用太陽風來帶動某種太空帆船前進呢?如今幻想已經變為現實,2004年11月,美國行星協會宣布將於2005年3月把一艘名為“宇宙一號”的太陽帆船發射上天。徐世傑介紹說,嚴格來說太陽帆不是說像船帆那樣的帆,它的形狀千奇百怪,有的像一把雨傘,有的也像船帆那樣,但是都有一個弧度那樣的東西,還有風車那樣的形狀。
太陽帆最大的好處就是它不需要帶燃料,而且雖然太陽風給它的加速度並不快,但由於可以一點點不斷加速,所以有人計算只需10年太陽帆即可以飛出太陽系。然而製造太陽帆最大的難關是帆面的材料,因為太陽風是很微小的粒子組成的,實際上很微弱,和地球上的風無法相比,所以太陽帆必須要很大的面積才能產生足夠的動力,但是又不能太重,否則用這一點點動力根本就不可能達到很高的速度,套用的太陽帆每平方米只有10克重,而科學家還在朝著更輕巧、反射率更高的方向不斷研發。
研究者認為:那完全可能,心靈感應畢竟差不多算不上科幻了,因為看戰鬥機飛行員已經可以用目視來瞄準了,完全癱瘓的人可以用思維來移動殊滑鼠來操縱機器,用心靈感應這個名詞不太適合,它實際上是用腦電波,因為人們思維的時候,腦電波有變化,雖然非常微小,如果能夠把它引出來,就能夠讓思維來控制一些什麼運動了。應該在很短的時間內,比如說在一百年以內,人們已經肯定能夠達到用比較複雜的思維來控制外邊的機器了。
外星飛船的內部,甲板下面是一個反物質反應堆,這是一套複雜的設備。反物質反應堆可以產生出巨大的能量,為飛船漫長的星際航行提供動力。它依靠反物質運轉,反物質是宇宙中能量密度最高的燃料。
如果你有30克反物質,你可以用30克普通的物質將其湮滅,這將產生相當於一百萬噸火箭燃料的能量。 反物質聽起來像科幻小說,但卻是真實的。
研究者認為:宇宙中肯定有反物質,就是從高空攝像中人們經常能夠發現反物質,探測到反物質。再一個就是說正反物質就是據宇宙大爆炸理論,就是在最開始宇宙生成的時候,生成正物質和反物質是同樣多的,相差一個很小很小的一個係數,多虧由於這個係數,就是由於正物質和反物質互相毀滅、變成能量之後,還餘下一些很少量的正物質,那么這個正物質就組成宇宙,組成星星,組成人氣。
宇宙中存在物質由各種基本粒子構成,比如質子、中子、電子。有一些粒子具有相同的性質,但是所帶的電荷卻是相反的。這就是反物質。
質子對應的反物質被稱為反質子,它們質量相同,帶電相反。電子也有電荷相反的對應體,被稱為正電子。反粒子可以組合起來製造反元素,例如反氫。在理論上,任何元素都有對應的反元素。1928年,英國理論物理學家保羅·狄拉克從理論上預言了正電子的存在。1932年,卡爾·安德遜成為第一個在宇宙射線中發現存在正電子的人。
似乎整個宇宙中充滿了物質,而反物質卻很少。對人類而言,擁有反物質的最佳途徑就是製造反物質。 在1955年,埃米里奧·塞格雷與他的同事在加利福尼亞 實驗室製造出第研究者認為:要取得反物質作為這個星際航行的能源有兩條道路,一條道路是從宇宙中尋找反物質,這點我們除了具備很強的星際飛行能力以外,還做不到;另外一種就是用加速器製造反物質,但是地球上的加速器製造反物質效率很低,只能製造很微量的東西,完全不可能用做實際的星際飛行來使用。
星際旅行路程遙遠。除太陽以外離我們最近的恆星,位於阿爾法人馬座星系,距離我們4光年。前往阿爾法人馬座星系大概需要2250升反物質。如果我們想進行一次這樣的旅行,人類必須加快製造反物質生產線。
一束反質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