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煦寰
- 出生日期:1896
- 逝世日期:1989
- 職業:司令
- 畢業院校:里昂大學
- 字:彥和
人物生平,抗戰主任,不畏權貴,下野之後,後代名人,
人物生平
李煦寰(1896~1989),字彥和,清歸善縣城(今惠州城區橋東)上塘街人。1921年(民國10年)畢業於天津北洋軍醫大學。後赴法國留學,獲里昂大學藥物學博士學位。1926年回國,後在上海開辦西藥房。因集資辦藥廠失敗轉而從政。1928年,任北平政治分會機要秘書,起草文稿、處理案牘,快捷穩妥,同僚稱之為“秘書王”。後回廣東,投靠余漢謀。1930年,任國民黨軍第五十九師政治部主任。1936年升任第一軍政治部主任。時值“華北事變”,日本已吞併東三省,華北危在旦夕,中華民族危機日益嚴重。而“南天王”陳濟棠此時卻竟暗中勾結日本,賣國求榮。李煦寰一面說服軍中將領實行抗日,一面勸諫軍長余漢謀,促其“反陳擁蔣”,迫陳下台,以推動國共合作,實現團結抗日。1938~1945年,先後任第四、七戰區政治部主任,起用進步人士800多人,其中有中共黨員200多人,成為軍政治部和師、團的政工骨幹,為團結抗日發揮重要作用。1940年10月後,蔣介石再次掀起反共高潮。李煦寰對其屬下的中共黨員和民主人士比較照顧和寬容,危急之際能網開一面,放走被列入黑名單的中共人士。1947年,被國民黨粵桂選區推舉為監察委員,以彈劾孔祥熙的揚子江公司瀆法營私一案而名震朝野。1949年(民國38年)夏,多次勸諫余漢謀起義,余未採納。策反工作失敗後,逃往香港定居。先後執教於九龍華仁書院、香港中文大學夜校。1989年2月4日於香港病逝。著有《李煦寰文存》。
抗戰主任
後歷任第一軍政訓處主任,第四路軍總司令部、第四戰區司令長官部、第十二集團軍總司令部、第七戰區司令長官部(余漢謀任長官)政治部主任,擢中將銜。廣州淪陷固然是余漢謀的奇恥大辱,而李煦寰亦深引為咎。他跟隨余從撤退至翁源後,深感無地目容,他認為要提高軍隊戰鬥力,非認真改造軍隊素質,加強政治工作,提高戰鬥力不可。於是獻謀獻策,幫助余漢謀訓練官兵,整編部隊,重振軍容。隨即在翁源南浦成立第十二集團軍軍官補訓團,分期分批抽調各級軍官予以訓練,同時招收大批青年學生,先後在翁源香泉水開辦政工人員訓練班和始興東湖坪設立政工人員訓練班。
他很崇拜同鄉鄧演達,極其希望自己訓練出來的政工人員象北伐時期的政工人員同樣有威信、有能力與權力。故他成立政工隊時,起用了大批的第三黨人員,如吳今、郭翹然、黃若天、陳柏麟、楊樾、葉粵秀、黃桐華、楊啟祥、曾天斛、陳偉霖等,都先後在廣東部隊當各級政治部主任或政治指導員。還有一些人雖不是“第三黨”人,但與“第三黨”有較深的社會關係,也被羅致去搞軍隊政工,如陳卓凡。中共廣東省委根據毛主席“最普遍地推動友軍友党進步”的方針,也打蛇隨棍上,先後派李靜筠(女)等十二個黨員進入國民黨第四戰區政治部政治大隊(後屬第十二集團軍),1939年初,又派廖錦濤等二百一十多個黨員進入第十二集團軍政工總隊,同時進去的還有六百多進步青年。
這些隊員經過一段時間訓練後,分發下到部隊協助連指導員工作。他們向士兵演講、上政治課、上識字課、作各種形式宣傳、寫標語、出牆報、同時也向駐地民眾作宣傳、辦夜校、教唱歌、設軍民合作站。行軍時他們打前站、找嚮導、向軍民合作站要民夫,設茶水站、找宿營地、動員民眾交稻草、借床板、還要作調查訪問等,還要向士兵鼓動打氣,編順口溜、照料傷病官兵;打仗時更忙了。他們組織擔架隊,在火線上搶救傷員;幫設軍醫站;組織運輸隊,送茶水、飯菜到火線,或者運送彈藥,必要時還擔任臨時通訊員,偵察敵情等。他們跟連、排長在火線上指揮作戰,鼓勵士氣。打仗完畢後,要調查傷亡、慰問傷兵和民眾、調查敵情、寫戰報。臨戰前,又要探尋道路、疏散居民、堅壁清野。政工人員確實非常忙,且身處險境;他們沒有槍,每人只有三幾個手榴彈,個別的自備刺刀、鐵棍以作自衛。
如大部隊集中時,他們要在駐地出牆報、演話劇、編士兵課本、學習理論、討論國內外形勢。他們個個都能講、能寫、能唱、能演戲。不少人還有著音樂天才,且善於就地取材,製造樂器:削一根小竹管,就可以做哨吶;取幾個碗盛不同份量的水,就可以打出琴樣的聲音,作為敲打的樂器;在路上摘一片樹葉就可以變成笛子吹。寫標語時他們找到各種色素的泥石,當作石灰來用;沒有顏料作畫,他們可以用各種山花、樹葉、泥土、灶內菸灰,加工製造。抗戰時期物資非常缺乏,演戲用的道具、服裝、燈光照明、音響效果、都很難得到;他們千方百計,自想辦法,從不花錢。他們還排演話劇,不但在部隊內演出而且還到社會上公演,獲得好評。如《放下你的鞭子》、《李二嫂送雞蛋》、《捉漢奸》等等,都經常在宣傳時演出。他們還自編粵曲、山歌、花鼓戲,唱春牛等多姿多彩,搞得非常活躍。
不畏權貴
抗戰勝利後,任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曾彈劾孔祥熙的揚子江公司瀆法營私。
下野之後
在法國留學的時候就認識了周恩來,據說還時有往還。後來在解放前夕,苦勸余漢謀起義,不過余漢謀這次沒聽他的,他覺得很沒面子,遂前往香港定居,以教書為生。曾執教華仁中學、官立文商夜學院,1989年2月在香港病故。
後代名人
李柱銘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