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澤堅(北京協和醫院胸外處科主任)

李澤堅(北京協和醫院胸外處科主任)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李澤堅,男,1935年10月出生於廣東合浦縣,國務院特殊微貼,當代名醫,主任醫師,教授,北京協和醫院胸外處科主任。

1953年就讀於同濟醫學院醫療系,1983年在美國加州羅馬琳達大學醫學院完成胸心外科博士後學習。1990年起任碩士導師,1993年任博士導師。1993年被衛生 部派遣,在杭州浙江醫科大學、美國羅馬琳達大學附屬邵逸夫醫院,先後任胸心血 管外科主任和中方院長,參加開院、建院工作。

當代名醫名院專家指導委員、中國當代書畫藝術家聯合會(中國藝聯)健康專家 委員。編輯出版《實用臨床胸外科學》和參加主編《心房顫動的現代治療》。他先後參加6部胸心外科巨著的編寫工作。

基本介紹

學習工作,技術特色,職位,技術水平,擅長治療,表彰榮譽,

學習工作

1953年畢業於廣東省省立廉州中學。1954年在漢口中南岡X醫學院醫療系一年級學習。
李澤堅-《中國當代名醫名院》編委李澤堅-《中國當代名醫名院》編委
1955年被選拔赴蘇聯留學,在北京俄文專修學校學習。
1956—1961年赴蘇聯留學,1961年畢業於莫斯科國立第二醫學院醫療系。
1961年回國後一直在北京協和醫院外科工作至今。
1981年—1983年,在美國王林王達大學醫學院胸心血管外科,完成博士後學習。
1990年至2000年任北京協和醫院胸處科主任。
1993年晉升胸心外科主任醫師、教授、博士導,獲國務院特殊微貼。
1993年被衛生部派遣,在杭州浙江醫科大學、美國羅馬琳達大學附屬邵逸夫醫院,先後任胸心血管外科主任和中方院長,參加開院、建院工作。
1995年返北京協和醫院,繼續參加醫院教研工作。
2000年辦理退休手續後,繼續反聘參加工作至今。

技術特色

從事研究和臨床套用:風心病冠心病先天性心臟病肺癌食管癌、賁門癌及胸腺

職位

中華胸心血管處科學會常委兼秘書長中華醫學會全國醫療事故鑑定委員會專家;
李澤堅-《實用臨床胸外科學》李澤堅-《實用臨床胸外科學》
北京醫學會事故鑑定委員會專家;中華醫學會醫學科學獎青年醫學獎評審專家;
國家自然科學資金評審專家;中華胸心血管外科雜誌副主編;中國肺癌雜誌常務編委食管外科雜誌副主編;武警醫學雜誌編委;中華醫學雜誌中華外科雜誌審稿專家;當代名醫名院專家指導委員、中國當代書畫藝術家聯合會(中國藝聯)健康專家委員。

技術水平

在外科治療方面風心病、冠心病、先天性心臟病、肺癌、食管癌、賁門癌及胸腺切除治療重症肌無力等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和研究。

擅長治療

擅長外科治療風濕性心瓣膜病、冠心病和先心病、肺癌、食管癌和賁門癌以外科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胸腺切除治療重症肌無力。
外科治療風濕性心瓣膜病,冠心病和先心病,肺癌,食管癌,賁門癌,胸腺切除腹腔鏡膽囊切除、纖維膽道鏡取石與疑難疾病的診治從事臨床工作以來深入呼吸內科專業領域診治了大量呼吸系統疾病患者,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尤其對呼吸系統感染性疾病

表彰榮譽

2009年表彰胸外科老專家——李澤堅
李澤堅教授1934年在廣東合浦出生,1953年考入漢口中南同濟醫學院醫療系,1954年經高教部選拔,赴蘇聯留學,1961年從蘇聯醫學科學院院長、著名胸外科教授巴庫耶夫領導下的國立莫斯科第二醫學院畢業回國,被分配到北京協和醫院外科工作。師從宗師曾憲九教授,先學習外科臨床基本技術,1970年確定胸外科專業後,緊跟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北京協和醫院胸外科主任黃家駟院士,學習和研究胸外科領域的難題。1974年至1976年,參加由周恩來總理委派的進駐西藏阿里地區北京醫療隊,在極其惡劣的自然條件下翻山越嶺,為西藏牧民同胞看病,曾在5500米高原上成功剖胸做動脈導管結紮術和肺切除術,並在高原作屍檢,發現高原也有傳染病流行,但較易控制,受到中國醫學科學院黨委表揚。
1980年被派赴美國洛杉磯羅馬琳達大學附屬懷特醫院進修胸心血管外科臨床,次年又到羅馬琳達大學醫學院,在胸外科宗師普魯爾三世和著名心外科李·貝利教授的精心指導下,成功完成由聯合國主導的異種嬰兒心臟移植(狒狒心臟換人嬰兒心)的前期科研工作和冠心搭橋臨床實踐。1983年完成胸心血管外科博士後學習,按時回國。1985年在黃家駟院長和徐樂天教授領導下,參加組建北京協和醫院胸心外科學系,並獲“北京市教書育人先進集體”。
1987年李澤堅參加由衛生部陳敏章副部長領隊的赴老山前線春節慰問團,從火線上挽救了複雜胸外傷戰士的生命,獲衛生部救死扶傷”獎章。
自1983年起,他一直是美國Lyman Bruwer Ⅲ國際胸心血管外科學會會員。1993年至1995年,由衛生部派遣,浙江醫科大學和美國羅馬琳達大學聘請,出任該二所大學附屬的杭州邵逸夫醫院中方院長兼胸心血管外科主任,參加建院辦院工作。1996年被美國加州國際交流學院評為該院“傑出人士”,2004年在邵逸夫醫院開院10周年慶典上,李澤堅被授予“功勳職工”稱號。1990年他晉升胸心外科主任醫師,連任北京協和醫院胸心外科主任至2000年。1993年起獲“國務院特殊津貼”。2000年他辦理退休手續後,仍堅持醫、教、研一線工作至今。
李澤堅在北京協和醫院這個疑難病診治中心,經歷了48年的臨床實踐,艱苦奮鬥一生,學會了診治胸部疑難病的本領,
擅長外科治療風心瓣膜病、胸主動脈瘤,以手術為主個體化綜合治療中晚期肺癌食管癌、賁門癌和胸腺切除治療重症肌無力。
1987年起,先後獲得北京市優秀論文獎、中國醫學科學院科技進步二等獎和衛生部科技進步二等獎,2006年北京協和醫院肺腫瘤綜合治療組榮獲中央保健會診專家先進集體獎,李澤堅獲中央保健會診專家個人獎。目前他仍是中華醫學會全國醫療事故鑑定委員會專家。
李澤堅積極參加教學工作,1990年起任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胸心外科碩士生導師,1997年起任胸心外科博士生導師,先後培養了臨床碩士生4名,臨床博士生8名。他門下的子弟都如今都已經成為國內各個醫院胸心外科的棟樑人才。2006年在高教部本科生教學水平評審工作中,被評為“迎評先進個人”。
負責高教部多本教科書中胸外科部分的編寫工作,包括第一部研究生用書《前沿與爭論》(2003年第一版,2005年第二版)、第一部5年制醫學生規劃教材《外科學》(2004年)及第一部8年制醫學生規劃教材《外科學》(2006年)。2002年主編臨床外科急診學,2007年主編《實用臨床胸外科學》和參加主編《心房顫動的現代治療》。他先後參加6部胸心外科巨著的編寫工作。
李澤堅教授也重視臨床基礎研究,1959年採用顯微外科技術分離單根脊神經作電生理研究破傷風的發病機理,發現破傷風毒素直接作用於神經肌肉接頭處而發病,
榮獲“1961年蘇聯大學生科研獎”。70年代在黃家駟院長領導下,主持中國醫學科學院左心輔助泵的動物實驗研究,創立術後實驗動物生存11天的國內紀錄。
1998年在中國醫學科學院分子腫瘤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專家的指導下,他與博士生郭慧琴在國內外首先發現賁門癌特異基因的三個片段,證明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已為美國國立信息中心基因庫收錄註冊,並獲北京協和醫院科研進步二等獎。
90年代,他從事肺移植後早期排異反應的診斷研究,近10年來,他主要從事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分子生物學及綜合治療的研究工作,已取得良好的療效。
他曾擔任《中華胸心外科雜誌》和《食管外科雜誌》副主編,《中國肺癌雜誌》常務編委,目前還是《中華外科雜誌》、《中華醫學雜誌》、《武警醫學雜誌》和《中華全科醫生雜誌》特邀編委、當代名醫名院專家指導委員、中國當代書畫藝術家聯合會(中國藝聯)健康專家委員。 2005年獲《中華醫學雜誌》創刊90周年貢獻獎。
1992年以來,李澤堅連任中華醫學會胸心血管外科分會第三至五屆委員會常務委員和秘書長,積極支持正、副主任委員,認真做好所負責的工作,
特別是2001年在北京召開第二屆國際肺癌學術會議,他擔任學術委員會主席
2003年在南寧召開的第三次國際肺癌學術會議,他擔任大會主席
2004年在北京召開的第14屆國際胸心外科醫師學術大會,他擔任大會秘書長,具體負責會議的各項工作,認真負責,積極工作,收效顯著,每次會議均成功召開,受到國內外同行的好評。李澤堅熱情支持中青年胸外科醫師的工作。
2002年在廣東佛山任第二屆胸腔鏡外科研討會主席,極力支持在我國開展胸腔鏡微創外科技術治療早期肺癌
2005年在台灣召開的世界華人胸外科醫師學術會議,他提出世界華人胸外科發展的方向,
2005年在中華醫學會90周年慶典會上被評為“優秀學會工作者”。
目前他仍為我國胸外科的發展繼續努力奮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