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毅生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廣西北流市六靖
- 出生日期:1905年
- 性別:男
成長曆程,投筆從戎,公益事業,
成長曆程
李毅生幼時和兄靜生隨父到舅父俞壁楷家的嶺桐初級國小就讀,復畢業於六靖高等國小。李毅生從小聰明伶俐,酷愛讀書,在父輩的薰陶下,舅父家中的藏書,成了他精神糧食,一有時間,他就如饑似渴地鑽進書堆里,《論語》、《孟子》、《國語》、《詩經》、《離騷》、唐詩、宋詞,他都喜愛,古典名著《水滸》、《三國演義》等更是愛不釋手。1919年“五四”運動以後,他接觸到民主、自由的新思潮。同時,受新文學影響,對魯迅、茅盾、葉聖陶等文學大師的作品,讀得非常專注,從中受益匪淺。1922年,李毅生畢業於北流縣立中學(舊制四年),繼續國學專修班。是時國內軍閥割據,連年戰亂,百姓苦不堪言,李毅生雖學業大有長進,但因家庭困難,無法支撐他繼續求學。
投筆從戎
1924年,國共合作,革命空氣一時高漲,李毅生毅然投筆從戎,任桂軍參贊。李學習刻苦,辦事認真,思考問題方式獨特,為當局所賞識,不久被當局選送蘇聯深造。至北京後,遇留日諸友勸其赴日攻讀自然科學,走科學救國之路,乃改赴日本,肄業於早稻田大學,閱歷三年。1928年,李明瑞在武漢前線倒戈,正式脫離桂系,選後參加中共領導的百色起義和龍州起義,走上了革命的道路。這時,李毅生在日本無法得到當局和其兄的資助,遂改讀日本主官學校,1931年春畢業回國,到福建投靠陳銘樞,被安排到四十九師教導團團副兼軍士隊隊長,後升營長,負責閩南詔安六縣的治安工作。“九一八”事變後,調任上海保全總團任參謀主任,參加“一二八”淞滬抗戰,是役立戰功。由於蔣介石採取不抵抗政策,同日本侵略者簽訂《淞滬停戰協定》、李毅生毅然離開上海,到十九路軍任高參。參與抗日反蔣活動。隨軍再次進入福建。1933年11月,參加李濟深、陳銘樞、蔡廷鍇、蔣光鼐等發動的福建事變,成立“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公開反蔣。失敗後,李毅生通過友人介紹,到洛陽軍校任教官,未幾,調任補充團團長,繼入陸軍大學深造三年。畢業後出任西北軍作戰處副處長。當時國共再次合作,一致低御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1938年,調任甘肅省保全司令部參謀長。時因母親病重,遂告假返家,取道重慶南返。至重慶後,蔣介石得悉李毅生乃李明瑞的親弟,遂授意留其在重慶任職,以利控制。遂以軍委名義委為軍訓部部附兼任點驗委員,後調任國防部高參,授予少將軍銜,不久,被派赴印度蘭迦美國遠征軍戰術學校學習,結業回國為白崇禧(總參謀長)隨從諮詢。
1945年8月,抗日戰爭勝利,李毅生以母病為由辭職返鄉侍候,、獲準,自以為從此可以脫羈,殊不知回家不到一月,廣西當局即委其任梧州警備區副司令職,他雖以離家太遠為由,再三推辭,不準,只好赴任。來幾,調任鬱林專區民團副指揮官兼北流縣長。這樣,李毅生便成為北流歷史上第一個少將縣長。1947年春內戰全面爆發,李毅生辭職還鄉。1948年冬,白崇德電令李毅生到武漢任華中戰區司令長官部參議。這時,人民解放戰爭的三大戰役已經結束。國民黨在長江以北的力量已全線崩潰,白崇禧率桂系三個兵團退守武漢企圖藉助長江天險進行頑抗。國民黨失敗已成定局。在這情況下,李毅生雖多方推辭無效,只得隻身上任。不久,調任廣西後勤司令部副司令兼桂林後勤辦公廳主任。1949年10月,桂林將解放,李毅生脫離桂軍返至北流清灣隱居,直至北流解放。
1950年初,廣西省人民政府主席張雲逸邀請李明瑞烈士家屬到南寧面晤,商談對李靜生、李毅生等人的工作安排問題。是年秋,李毅生出席張雲逸主席主持召開的廣西省第一屆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協商委員會酒會,席間因患腦溢血症,不治而逝,享年45歲。
公益事業
李毅生在國民黨軍隊里供職多年,尚能廉潔自律,為人正派,與俞瓊芳結婚多年,雖無生育,亦從無納妾。他在北流任職期間,正值抗戰勝利,有一批國際救援物資援華,救濟受到嚴重損失的敵占區。北流不是敵占區,受日本侵略軍直接破壞不算嚴重,但由於李毅生的努力,仍爭取到一大批救援物資。除救濟貧苦百姓外,還特意留出一筆糧食,作北流至寶圩公路(主要是隆盛至龍南路段)的修建與拓寬工程補助民工之用,使貫穿北流縣境南北的公路得以打下良好的基礎。這是當時在財政十分拮据、經濟尚待恢復,而民眾又亟需休養生息的情況下,能作出這大膽舉措,實為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