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書名:李東陽與茶陵派研究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頁數:226頁
- 開本:16
- 作者:薛泉
- 出版日期:2013年1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010129886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李東陽與茶陵派研究》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薛泉,1969年7月生,山東省菖南人。1997年畢業於河北大學人文學院,獲得文學碩士學位;2004年獲得該校文學博士學位;2006年從武漢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博士後流動站出站。現為海南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宋明文學與文化、詞曲學研究。出版有《明中後期文學流派與文風演化》《宋人詞選研究》《李東陽評傳》等著作。近年來,在《光明日報》《武漢大學學報》《江漢論壇》等報刊發表學術論文三十餘篇。
圖書目錄
緒論
一、研究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二、研究範圍與主要內容
第一章李東陽的政治心態與文化品格
第一節仕宦意識:政治理想的追求與失落
一、仕宦意識的形成與高漲
二、仕宦意識的淡化與終結
第二節憂患意識:國計民生的關注與思考
一、憂患意識之流程
二、憂患意識之特徵
第三節“吏隱”:心靈矛盾的超越與文化品格的熔鑄
一、“吏隱”之縱覽——先秦至明中葉
二、“吏隱”:矛盾與痛苦的超越途徑
三、“吏隱”與人格及文化品格的熔鑄
第二章李東陽文學思想探微
第一節文體辨析說:文學思想的理論基石
一、體類之辨
二、體派之辨
第二節復古通變說:文學思想的發展動力
一、兼師眾人之長,自鑄一己風格
二、以復古為通變,探索文體革新
第三節中和言情說:文學思想的核心內容
一、重視詩樂之美,恢復言情本質
二、注重民歌時調,抒寫真情實感
第三章李東陽與茶陵派成員交遊
第一節茶陵派的形成
一、茶陵派名稱之由來及其他
二、茶陵派的成立
三、茶陵派形成上限考
第二節李東陽與茶陵派成員交遊概述
第三節李東陽與茶陵派成員交遊舉例
一、與謝鐸交遊
二、與邵寶交遊
三、與彭民望、楊一清交遊
第四章李東陽與前七子之關係
第一節雙向接受及其文化意蘊
一、與前七子雙向接受述考
二、雙向接受之因及其文化意蘊
第二節反接受發展軌跡述考
一、摩擦期:弘治末年至正德初年
二、對立期:正德初至正德十一年
第三節反接受的原因及其文化意蘊
一、文學觀點相左及人格差異合乎邏輯的發展
二、明人矯激意識與時代主流學術轉向的影響
第五章李東陽詩文作品的傳播與接受
第一節李東陽自覺謹慎的文學傳播意識
一、注意傳播的偶然性與必然性
二、重視作品的傳播與接受效果
第二節李東陽詩文在明代的傳播與接受
一、單篇傳播狀況
二、結集傳播概觀
第三節《懷麓堂稿》與《懷麓堂續稿》在明清時的傳播與接受
一、《懷麓堂稿》、《懷麓堂續稿》在明代的傳播與接受
二、《懷麓堂稿》在清代的傳播與接受
附錄:李東陽研究資料選編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一、研究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二、研究範圍與主要內容
第一章李東陽的政治心態與文化品格
第一節仕宦意識:政治理想的追求與失落
一、仕宦意識的形成與高漲
二、仕宦意識的淡化與終結
第二節憂患意識:國計民生的關注與思考
一、憂患意識之流程
二、憂患意識之特徵
第三節“吏隱”:心靈矛盾的超越與文化品格的熔鑄
一、“吏隱”之縱覽——先秦至明中葉
二、“吏隱”:矛盾與痛苦的超越途徑
三、“吏隱”與人格及文化品格的熔鑄
第二章李東陽文學思想探微
第一節文體辨析說:文學思想的理論基石
一、體類之辨
二、體派之辨
第二節復古通變說:文學思想的發展動力
一、兼師眾人之長,自鑄一己風格
二、以復古為通變,探索文體革新
第三節中和言情說:文學思想的核心內容
一、重視詩樂之美,恢復言情本質
二、注重民歌時調,抒寫真情實感
第三章李東陽與茶陵派成員交遊
第一節茶陵派的形成
一、茶陵派名稱之由來及其他
二、茶陵派的成立
三、茶陵派形成上限考
第二節李東陽與茶陵派成員交遊概述
第三節李東陽與茶陵派成員交遊舉例
一、與謝鐸交遊
二、與邵寶交遊
三、與彭民望、楊一清交遊
第四章李東陽與前七子之關係
第一節雙向接受及其文化意蘊
一、與前七子雙向接受述考
二、雙向接受之因及其文化意蘊
第二節反接受發展軌跡述考
一、摩擦期:弘治末年至正德初年
二、對立期:正德初至正德十一年
第三節反接受的原因及其文化意蘊
一、文學觀點相左及人格差異合乎邏輯的發展
二、明人矯激意識與時代主流學術轉向的影響
第五章李東陽詩文作品的傳播與接受
第一節李東陽自覺謹慎的文學傳播意識
一、注意傳播的偶然性與必然性
二、重視作品的傳播與接受效果
第二節李東陽詩文在明代的傳播與接受
一、單篇傳播狀況
二、結集傳播概觀
第三節《懷麓堂稿》與《懷麓堂續稿》在明清時的傳播與接受
一、《懷麓堂稿》、《懷麓堂續稿》在明代的傳播與接受
二、《懷麓堂稿》在清代的傳播與接受
附錄:李東陽研究資料選編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